《体育课程思政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课程思政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体育课程思政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孙利亚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043-02摘要“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是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体育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途径,体育课程思政也给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体育教师体育课程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承担着帮助学生塑造品格、完善人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虽然体育课程本身有德育的功能,但传统的体育课程存在德育不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课程思政的理念,为体育课程“育人”目标的
2、实现提供了有效途径。“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考量的是教师的育德能力。提升高校教师的育德能力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又是推行“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所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迫在眉睫。高校体育教师应提升职业修养,强化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一、高校体育教师的自身定位的转变:由授课教师向教育工作者转变我国高校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学习,却忽视了学生道德的培养。这样的大学缺少温度,只会培养冷冰冰的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没素养”。高校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责任是“育人”,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承担的职责。体育不仅仅是让学生锻炼
3、身体的课程,更是一种教育手段。所以,体育课程思政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仅作一名授课教师,更要作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在过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高校体育教育的口号,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是高校体育的培养目标。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师容易把自身定位为单纯的运动技能传授者,他们非常重视业务学习,成为精于技术的业务人才。甚至外人认为会“前粘辘、后粘辘”就能当体育教师了。但这样的体育教师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由于一味地仅重视对学生身体的锻炼,忽视了德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过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在抗击冠状病毒的特殊时期,澳籍外企高管梁某妍在北京违规外出跑步成
4、为反面教材。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我国的法律法规,违规外出跑步。体育虽然教会了她锻炼身体的意识与能力,但却没有培养其应有的德行。有才而无德,这类人如果干起危害社会的事情来对社会的危害会更大。从梁某妍的结局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不仅仅在全国人民面前出丑,而且丢掉了工作,最后被驱逐出境。这也是她的体育老师不愿意见到的结果。从澳籍“跑步女”梁某妍身上我们发现:体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锻炼身体,更需要教会他们具备德行。小事靠才,大事靠德,如果没有优良的品德,是无法获得成功的。高校体育课要构建“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的基本目标一培养体育品质的高级目标一实现体育立德树人根本目
5、标的三级目标体系1,高校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仅仅把体育课程当成让学生锻炼身体的技能课,仅仅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而是把体育课程当成育人的主战场,把自身转变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二、深挖体育中的思政元素,学习相关交叉学科知识体育课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思政课。对于大学体育教学来说,它和大学的其他专业课程不一样,虽然从表面上看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任何的关联,但是深入分析就可以知道,在体育教学阶段其可以通过不断地开展体育训练活动来进一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提升。体育自身不仅可以强健人的体魄,更能强健人的灵魂,使其在锻炼过程中陶冶情感,磨炼意志,还能提升道德水准
6、和审美标准。所以体育中蕴含着德育,而德育又融于体育之中。例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的灌输:大球类项目强调团体配合,维护集体利益,不怕吃苦,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小球类项目要求互帮互助的协作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作风;武术项目通过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体育教师还可以把爱国主义精神、团队精神、规则意识、挫折教育等融入体育课中。武汉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滕艳丽说过:“体育是非常好的思政资源” 2。在体育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需要深度挖掘体育中的思政元素,例如在培养学生的不畏困难的精神和不怕吃苦的品质的时候,可以以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倪
7、志钦为例。1970年11月8日这天,倪志钦在长沙举行的跳高比赛中成功越过2米29,成为中国男子田径选手超越世界纪录的第一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从视频资料或图片中可以清晰地发现,缓冲的器材不是海绵垫,仅仅是一堆沙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运动员都能取得好成绩,这种不畏困难的精神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体育课程思政还要求教师要了解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例如自2022年10月发生的“莫雷事件”(一个外国体育知名人士发表关于我国主权的不正当言论引发的一系列冲突),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如果仅从体育的角度是很难解释莫雷事件的,还需要从政治、经济、历史等多角度对该事件进行分析,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看
8、待这一矛盾冲突,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社会现象愈发纷杂的现今社会,高校体育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因为“教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高校体育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三、明碓自身立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讲好体育课程思政每一次教学过程,学生首先见到的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对学生的最直接的示范,也对学生有直接、深刻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体育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是有严格的要求。言上必须宣传正能量,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行上要以身作则,言行合一,才能教授合格的学
9、生。每一次体育课都是公开课,教师每一次与学生的接触都是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所以就需要体育教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讲好体育课。当你上课迟到,怎么教导学生守时与诚信?当你未认真备课怎么教导学生要有职业态度与工匠精神?当你满口的崇洋媚外怎么教导学生爱国?教师的言行是对学生最好的教导,这要融入平时的点点滴滴之中。作为高校体育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自身立场,这样才能讲好思政。不可否认,有的教师自身立场就摇摆不定,在课堂上发表不恰当的言论,甚至个别教师把低俗当有趣,把无知当个性,把无耻当时尚,好与坏混淆不分。例如一个小偷说自己一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居然因为这一句话就成为网红,甚至故事发展到有媒体公司千万
10、与他签约。这样的案例是社会不值得提倡的。个别教师水平未达到大师的水平,却要学习大师的放荡不羁,享受大师不受约束的权利,还标榜为“个性”,这样天马行空的做法只会引来学生的不满。四、综述在高校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育人不只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而是要每门课程都育人、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课程通过融合思政要素,为体育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途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可以有效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润物细无声”式的教
11、育,在育人方面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体育课程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且课程学时长,教师与学生接触面广,能够保证思政教育的效果。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融合思政要素,将育人理念与体育教学融合交流,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目标。毛泽东在论体育之精神一文阐述:体育精神的实质其实就是在于“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所以高校体育课程不仅要野蛮学生的体魄,更要文明其精神,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当然,体育思政课程不是把体育课变成思政课,不需要长篇累牍、生搬硬套那些大道理。体育课仍然是体育课,体育思政课程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体验,融入思政的元素,更好地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育课程
12、思政为体育课程提供了灵魂指导。而作为灵魂导师的高校体育教师,对他们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物流教研教改立项课题计划:物流专业学生户外拓展第二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编号JZW2022159)。参考文献:1胡启权,“体育思政”理念下高职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科技资讯,2022 (23): 169-170.2本报编辑.把体育资源优势融入思政课教学一一武汉体育学院思政课建设的启示N.湖北日报,2022-06-28.3王秀阁.关于“课程思政”的几个基本问题一一基于体育“课程思政”的思考仃.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 (03): 188-190.4常益,张姝.健体育魂: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2 (06): 13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