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来源之一——谈古诗文中的家国情怀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来源之一——谈古诗文中的家国情怀 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谈古诗文中的家国情怀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国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而优秀的古诗文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古代仁人志士所表现出的家国情怀,至今读来震撼人心。传承传统文化,让代代相传的文化精神,熔铸为民族之魂。关键词:文化自信、古诗文、家国情怀引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的灵魂,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更是一个国家屹立不倒的根基所在。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才是真的自信。十九大报告告诉我们: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我们
2、的文化自信源自哪里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重拾传统文化,吟诵歌赋诗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将国家存亡置于最高地位的情怀,也能感受到古人将个人命运与国之统一紧紧相连的博大胸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是诗的国度,这种深植于心的家国怀情自然会在诗人笔底澎湃,在诗歌中回响,绵绵传递,不绝如缕。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时期,家国情怀就表现的比比皆是:黍离一诗,从眼前的麦苗,联想到国家的兴亡,发自内心深深喟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之悲后来也就成了家国忧思的代名词。击鼓中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在都作为
3、男女誓言来理解,而实际上,最初表达的是战友之情,袍泽之谊,表达了战友相约在战场上并肩携手、同赴生死的慷慨之情。可见家国之情早已深入国人的骨髓,融入文人的血液。离骚这首政治抒情诗,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作品表现出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无比的忠贞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九歌国殛则通过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勇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秦统一六国后,中原进入大一统时代。但边塞之患、卫国之心却一直牵动着志士仁人。汉高祖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后,写下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
4、猛土兮守四方?抒发了期待着猛士守卫疆士的忧患,表达了他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汉书当中记载了大将霍去病在斩杀10余万匈奴部队后,汉武帝刘彻要给他建造府第,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诗圣杜甫一生爱国忧民,他的诗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爱国情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落,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家人情况,充满离情。全诗沉
5、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名句。唐朝时期,战乱频繁,边疆条件艰苦,但戍边将士精忠报国,壮志雄心,让人振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出塞表现了广大将士为国戍边的悲壮情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的破阵子,通过对军旅生活的几个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希望力挽狂澜、恢复祖国河山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慨。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
6、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达了诗人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爱国激情。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陆游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冷的被子里写下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诗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中两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更是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出报效国家、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作诉衷情这首词时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之
7、美。“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的这首过零丁洋概述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至高表现,名垂千古,光耀史册!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在望阙台中写道:“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写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作者盼望抗倭斗争能够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民族的赤诚,自己有一腔抗倭报国的热血,又蕴含了对家国的忠贞。石灰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托物言志诗。“
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龚自珍的诗文则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思想。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无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和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最著名的两首,诗中充满了爱国之情、忧国忧民。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革命先驱秋瑾在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中写道:“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
9、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此诗抒发对日俄帝国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争夺战争的气愤和决心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奋斗终身、甘洒热血力挽乾坤的革命豪情。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救国救民的革命胸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表达为国奉献的思想感情。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望,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的爱国情怀。辛亥先烈徐锡麟的出塞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
10、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家国情怀溢满诗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在古人的眼里,国之不存,何以家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之不兴,必有外患。所以,国家的兴亡犹如个人的存亡一样重要,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以诗言志、以词抒怀的诗人,以精练的文字表达对国家的抱负。在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从来是一体,不可分割。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成为当时天下读书人关心国家大事、树立家国情怀的座右铭。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
11、国平天下,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舍生赴死;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负大任;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达出每一个公民的担当精神,这些诗词,无不透出诗词作者的拳拳家国情怀。无论是古代还是到近代,中华民族虽遭风雨坎坷,而中华之魂从未消沉。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方志敏烈士在牢中写下可爱的中国,诠释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的英雄气概。为什么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艾青在土地中对水深火热中的中国深情地表白。鲁迅用“我以我血荐轩辕来表达对中华民族的深爱。当民族处在危亡之际,文化
12、精神带给人们强大的力量,让浴火重生的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家,很小,却是每个人时时都离不开的牵系;国,很大,却涵养滋育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是我们每个人心头时时处处都应该担当起的重任,这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一种义务。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人的奋斗之梦。在追求梦想的征途上,我们不仅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也要从浩瀚的中华古代诗词中,理解家国情怀的寓意,汲取精神力量。我们的先人,用他们对民族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对百姓的忧思,创造了延续千百年却依然闪烁着真理光芒的不朽诗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几千年时光悠悠流转,无论是王侯将相,抑或英雄才子,俱都化作烟尘,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只有那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却如一条绵绵不休的情感河流,始终流淌在每一个文人士子的笔底心头,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氤氯在中华大地每一寸山河间,成为国人不灭的精神图腾,创造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弯的脊梁。让代代相传的文化精神,熔铸为民族之魂。让我们民族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的脉搏,聆听时代的声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参考文献:诗经高中语文初中语文张明忠: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