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求百分率应用题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求百分率应用题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四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 )求百分率应用题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2、理解求百分率应用题的一般结构和求百分率思考过程的主要步骤,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教学难点: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xkbl. com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口答:1、24是50的几分之几?2、13厘米是43厘米的几分之几?3、10千克是45千克的几分之几?提问: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怎
2、样求?每个题中的单位1是什么?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1 (1)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审题,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2)掌握什么是达标率.(3)怎样求达标率。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疑难。3、学生逐步汇报。达标率是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达标率二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X 100%120/160X100%=0. 75X100%=75%(二)教学例1 (2)学生自学85页教学内容,了解发芽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计算填写在表格中。教师提问:什么叫发芽率?(发芽率是求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这三种种子哪种种子的发芽率高?(大蒜发芽率高。)让学生感知发芽对农
3、民伯伯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三)其它百分率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了解:出勤率二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X 100%成活率二成活棵树/种植棵树 100%命中率二命中球数/投球总数X 100%出粉率二面粉重量/小麦重量X 100%出油率二油的重量/花生的重量义100%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三、当堂测评练习二十的1至4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畅所欲言。设计意图1、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2、从达标率到出油率,拓宽知识面。教学后记第五课时:练习课第六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2)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教学目标: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
4、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新课标第一网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0. 631. 0870. 044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1)某种学生的出油率是36%。(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二、新知探究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
5、林的百分之几?(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4)计划早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6、并列式计算出结果。方法一:(1412) 12 = 2120. 167 = 16. 7%方法二:14121. 167 = 116. 7%116. 7%-100%= 16. 7%(4)小结解题方法: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该怎么解决呢? xkb 1. com学生列出算式:(14-12) 14(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三、当堂测评1、练习二十二第1、2题。四、课堂质疑、谈表现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自己表现得又怎样?相对自己说些什么?设计意图紧扣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并理解两种不同解法的含义。教学后记第七课时:练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