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品读文中对于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结合相关资料,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对家人深沉的爱。3 .感悟课文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的行文特点。4 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整体感知1、口 、叱.说一说。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你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要点:“回忆”,表明这是一篇回忆录。“十六年前”,可知作者叙述的事发生在十六年前,已经过去很久了; “十六年”这个确切的数字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这些往事记忆清晰,难以忘怀。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这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一篇回忆
2、录。追忆了 1927年春天,父亲牺牲前后发生的几件事。5 .读一读。为了深入理解课文,你在课前查阅了哪些资料?交流介绍人物及背景的有关资料,初步了解李大钊。要点:简要了解李大钊的生平;“我”和李大钊的关系;课文中首尾出现的“1927年4月28日”这天发生的事;课文中写的“局势越来越严峻”指什么。6 .理一理。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回忆了哪几件事。要点:被捕前,一向对儿女有问必答的父亲在火炉旁焚烧书籍和有字的纸片时,对“我”的问题含糊回答;被捕时,父亲面对粗暴、凶恶的敌人,镇定自若;被捕后,父亲在法庭上沉着冷静地和敌人做斗争;父亲被害后,我们一家人悲痛万分。提示:根据“被捕前一被捕时一庭审-被害后”
3、的顺序划分课文段落。7 .议一议。你在预习的时候,对哪些词语或课文内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讨论。提示:根据学生提出的疑惑分类处理,对阅读形成障碍的知识空白及时帮助理解,涉及内容感悟的可以放在后续阅读中深人引导。8 .学习生字。提示:指导书写生字“阀” “魔”;比较“避” “僻”两个生字的形和义。(设计意图:本文叙事角度独特,以女儿忆父亲的视角表现革命者的形象,言语间饱含着女儿对父亲的深切怀念。解题导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叙事基调,同时借助课题捕捉文本信息,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学生对本文涉及的历史背景比较陌生,教学中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查阅资料,了解社会语境,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二、聚焦矛盾
4、,品读细节1 .想一想。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对父亲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想一想有哪些不同寻常之处。联系上下文感悟其中的原因。2 .说一说。(1)为什么一向对儿女慈祥耐心的父亲在火炉旁焚烧书和有字的纸片时,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提示:抓住“待了一会儿”才回答这个细节,整体阅读第2-7自然段,了解当时局势之严重,在特定的环境中体会父亲的言行表现。要点:父亲“待了一会儿”才回答“我”可以看出父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经过一番思虑。联系上下文可以体会到当时的局势非常严重,父亲对于工作情况需要保密不能告诉家人,同时这也是对家人的保护“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这样的回答显得轻描淡写,又似乎有点
5、严肃。和平时“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总是”说明父亲平时对儿女是很耐心的,有问必答,“含糊地回答”这个行为是反常的,而这反常正体现了父亲对革命事业,对家人的责任心。(2)在那样恐怖混乱的情况下,父亲却对“我”说“没有什么”,并且依然“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这是不同寻常的表现。要点:联系当时的环境去体会,父亲非常清楚即将面临的危险,然而危急时刻,作为父亲他本能地想保护女儿,怕女儿受到惊吓,因此说“没有什么:这是一位勇敢的革命者,也是深爱女儿的父亲。提示:由这一矛盾处带动“被捕时”这段的整体阅读。本段对话描写较多,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读中体会场
6、面的恐怖以及父亲此时的沉着冷静(3)法庭上,父亲没戴眼镜、头发蓬乱却依旧“平静而慈祥”要点:从“没戴眼镜” “乱蓬蓬的长头发可以推想父亲在狱中已受了酷刑,而此时他的神情依然是“平静而慈祥”的,对比中显示出李大钊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提示:可适时补充史料,介绍李大钊在狱中跟敌人做斗争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回到课文中,朗读体会父亲“平静而慈祥”的神情背后对革命的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资料链接】李大钊在狱中斗争的情况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在狱中共22天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施用了多种酷刑,电椅、老虎凳最后竟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他还用血
7、迹斑斑的双手写下了狱中自述。敌人又采用利诱的办法,许以他高官厚禄,但是李大钊回答“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糙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气节!”李大钊狱中自述节选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3 .品一品。(1)把描写父亲言行的细节联系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要点:从“坚决”“不慌不忙”“严峻” “平静而慈祥” “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这些字眼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描写父亲言行时,着力突出了父亲始终如一的沉着冷静,表现父亲对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和无限忠诚(2)作者为什么花很多笔墨描写事件发生时的局势情形?要点:人物的
8、言行表现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描写事情发生时的局势情形,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形象。写被捕前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有力地烘托出父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写被捕时敌人气势汹汹的表现正烘托出了父亲的浩然正气。(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在特殊的环境下,人物的言行表现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聚焦看似矛盾的地方,深入文本语境,学习抓住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在此过程中,进一步补充相关资料,关联文化语境,然后再反观文中的描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三、整体观照,领悟写法1读一读。轻声读第3033自然段,体会一家人悲痛的心情。2 .想一想。这四个自然段叙述的内容,课文
9、第1自然段就先概括交代了,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要点:1927年4月28日这一天是父亲的遇难日,作者对此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因此以倒叙的手法开篇,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这里再详细描述那一天的情形,真实、客观地再现了那段经历。提示: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文中的时间细节。3 .找一找。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前后呼应的地方,请你找一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要点:(1)前文写“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后文交代原因:“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2)前文写“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后文又延续交代”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
10、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设计意图: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鲜明特色是细节清晰,结构严谨,让学生前后联系起来阅读,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能体会到作者在叙述的时候非常谨慎,尽量真实地再现历史,让读者清晰地了解李大钊烈士的英勇事迹。)四、比照体验,拓展阅读1.比一比。同学们,我们以前读过多篇革命斗争题材的课文,比如小英雄雨来军神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和它们相比.你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要点:全文始终以“女儿忆父亲”的角度写李大钊同志和敌人斗争的事迹不仅刻画了一位革命者的形象,也刻画了一位爱儿女的慈父形象,感情真挚,打动人心。同时,作者也有意识地注重客观事实的再现,内容真实可信,文章既有文学价值,又
11、有史料价值。2读一读。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请你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任务一:查阅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选择对理解人物形象有帮助的资料认真阅读。提示:可以从战役背景、人物故事、战友回忆等角度查阅资料;除了文字资料.也可以关注影像资料。任务二:默读课文,结合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关注文中对董存瑞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设计意图:从两个角度组织拓展阅读,首先,让学生在同题材作品的类篇比较中深入体会“这一篇”的表达特点;其次,聚焦本单元人文主题构建拓展阅读深入体会革命者的志向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