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句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B.C.D.理南(Rm)失其所与(yi)绡(ZhUi)侏之狐(yi)若其乏困(g6ng)本晋(m)塔孙(Pdng)以鄙远(b1)亡郑以隋邻(p6i)焦、琅(XiG)期部(Zhdoji)国秦(qu6)畲郑(sh6)秦伯诚(yu。)田子(qi)年其西封(SD解析:选A。“与”读y12.下列加点字的词释义全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军队)函陵考(这是)寡人之过也年(共同)其乏困朝冰(渡河)而夕读眼(修工事)焉B.茹(从属二主)于楚帮(推辞)日作(扩张)其西封东封(使成为缰界)郑C.郑喀(既然)知亡矣生(答应)之用(依靠)人之力
2、行李(出门所带包裹)之往来D.举(跨越)国鄙(以为边邑)远承(哪里)用何庆(讨厌)之有解析:选B。A项,军:驻扎;是:这;共:同“供”;版:筑土墙用的夹板。C项,既:已经;行李:出使的人。D项,厌:同“魇”,满足。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秦伯说,与郑人留B.宋有富人,天用墙坏C.弹其地之中D.晋军函陵解析:选C。动词作名词。A、B、D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介之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日:“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
3、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日:“盍亦求之。以死谁怨!”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J其母日:“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日:“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日:“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忍(dui):怨恨。绵上:地名,在今山
4、西介休县南、泌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田:祭田。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而效之,罪又甚焉尤:指责B.奉亦求之盍:何不C.以志吾过,且率善人旌:表彰D.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义:正义解析:选D。“义”此处为动词,把当作正义。5.下列对“介之推不言禄”一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介之推不满于上下相蒙的现状,并在与其母的交流之后,隐居而死。B.介之推和母亲一起隐居,母亲死后,他才接受了晋侯赏给他的绵上之田。C.晋侯在介之推死后,已经有悔改之意。D.“介之推不言禄”一事表现了“介之推”“介之推的母亲”的高洁品质。解析:选B。B项从“遂隐而死”及“晋侯求之,不获”来看,介之推隐
5、居而死,并没有接受赏赐。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译文:(2)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译文:答案:(1)介之推从来不提及应得的俸禄,而赏赐时也没有考虑到他。(2)偷人家的财物,尚且叫作盗;何况贪上天的功劳认为是自己的力量呢?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曾经跟随他流亡国外的人。介之推从来不提及(自己跟着逃走)应得的俸禄,而赏赐时也没有考虑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个,现在只有文公一个人在世。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外、国内都厌弃他们。上天不绝晋国,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文公又是谁呢?这实在是上天要立他为君,那些跟随他逃亡的人却认
6、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欺骗吗?偷人家的财物,尚且叫作盗;何况贪上天的功劳认为是自己的力量呢?居于下位的人把这种罪过当成合理,处于上位的人对欺骗者给予赏赐,上下互相蒙蔽,我难以跟他们相处了!”他母亲说:“何不也去求赏?就这样而死,又怨谁呢?”介之推回答道:“明知道错误而又去仿效,罪就更大了。况且我口出怨言,不能再享用他的俸禄J他的母亲说:“也应当让他知道一下,怎样?”介之推答道:“言语是自身的文饰。我本身将要隐居,哪里用得着文饰?这是企求显达啊。”他母亲说:“你真能这样吗?那我同你一起去隐居J就隐居山林,直到死去。晋文公寻找他们,但一直没有找到,就把锦上作为介之推的封田,说:“用这来记载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光明磊落的人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