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教师与课程改革一道成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导教师与课程改革一道成长.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引导教师与课程改革一道成长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的成长带来机遇和挑战,如何引导教师准确理解新的课程理念,贯彻落实新的课程内容,高效实现课改目标,是我们近期关注的焦点。回顾我校一年多的课改实践,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引导。一、转变理念,引导教师适应新课改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这些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但由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有的老师还是满堂灌,学生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主体地位难以显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三个转变”:1、从“全方位指导”到“适时适度
2、指导”的转变。探究性学习中要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之间的关系。全方位指导无疑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教师适时、适度、谨慎、有效的指导,才能让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教师指导过程要把握火候,把握介人指导的时间。如果介人过早,就会阻碍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如果介人过迟、会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思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2、从“研究教材”到“研究教材和学生”的转变。过去的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考虑到研究教材,很少想到学生,在上课时,也主要沿着
3、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的过程。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和合作,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老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停留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情感的沟通、成果的共享。所以,教师应更多的思考学生如何学,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生前常对他所在中学的教师所说,你们一定要懂得,你不是教物理,你是教人学物理。3、从“面向个体”到“面向全体”的转变。传统教学
4、中,多数情况下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特别重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胆怯、内向而极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要坚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同时,在探究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采用个体探究,更应该合作探究,利用学生思路开阔,各抒己见的特点,使我们探究出的知识更全面、结论更准确。二、创造条件,促进教师在课改中成长作为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只有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所以,我们十分注重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1、构建学习型学校胡锦涛总书记殷切希望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
5、,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可以说,构建学习型学校是教师和学校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我们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对教书育人的经验作反思性研究,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阅读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阅读中外教育经典,阅读人文和科技书籍,提高教师的学识魅力、人格魅力。结合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我校组织力量编制出桐城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在全校教师中广泛深入地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牵头,集体备课,取长补短。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创设更多的学习机会。举办教学能手大赛、教
6、学开放日等活动,切蹉技艺。通过考察山东、江苏等地新课改实验学校,组团到国外学习,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围绕“落实课改、聚集课堂、提升质量”,我们倡导常规教研与科研活动相结合,实现课题研究常规化,常规活动课题化。2、完善现代教学装备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学媒体是促进教学变革的重要条件。当前因特网以其快速高效的无比优势为构建合作学习模式创设了优越的条件。把网络引人课堂,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为研究性学习的深人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今年我校加大现代装备的投入在原有300台电脑的基础上又增加150台,多媒体教室扩充到7个,开设4个电子阅览室。目前.,我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功能齐全、利用率高,利用多媒体教学
7、已蔚然成风,极大提高了新课改的实效。3、强调反思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的专业教师。日常教学管理中,我们把是否有完整的教学反思作为备课是否完整、合格的重要依据,引导教师从五个方面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理念,教学前要认真解读新课程理念,领悟其内涵;反思教学过程,每节课后应及时从导语设计、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等方面作深刻反思,然后把自己的这些反思写在教案后面,作为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方案或者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
8、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反思教学方式,如前所述是否实现了五个方面转变;反思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是否有机结合,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三、及时整改,提高教师的新课改水平从实践中我们感受了新课改的无限魅力,但也发现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及时引导教师克加以克服。不足之一: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存在片面性教师只是教学的引路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新课改提倡教师退一步,把舞台让给学生;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少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的教师却误解了这些理念。有的教师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去探究。讨论、总
9、结,一节课下来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更谈不上创新了。实际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误解了这一点,那么新课改也只能停保留在表面上。不足之二:合作学习模式存在形式化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把合作学习付诸教学实践,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以及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能力。有的教师只是将“合作学习”当作体现新课改精神的一种形式。不管需要不需要,合适不合适都安排小组讨论,搞所谓的“合作学习:还有的老师把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讨论,从表面上看整个课堂教学很热闹,实质上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学生不能真正学到什么。不足之三: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存在盲目性课堂上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解决这个关键问题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有的老师课件虽然做得很好,上课有声有色,忙得不亦乐乎,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不切实际盲目的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可能会适得其反。总之,新一轮课改给老师们带来的是一次全面的精神洗礼。展望未来,还需要我们引导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