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沉淀池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沉淀池计算书.docx(7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高效沉淀池计算书项目名称:项目专业负责人:总工日期:2023-10-07盈建科软件项目名称:一项目计算人:设计师审核人:_设计师5.3 结构整体稳定验算135.4 位移角和位移比13第6章结构分析及设计结果简图176.1 结构平面简图186.2 平面荷载筒图196.3 楼板厚度筒图206.4 配筋简图216.5 柱、墙轴压比简图226.6 板配筋图236.7 基础配筋文件246.8 桩基础计舁表格266.9 楼梯计算书276.10 池壁计算书29目录第1章设计参数21.1 结构总体信息21.2 计算控制信息21.3 风荷载信息21.4 地爱信息31.5 设计信息41.6 活荷载信息41.7 构
2、件设计信息41.8 包络设计51.9 材料信息51.10 钢筋强度51.11 地下室信息51.12 荷栽组合5第2章结构基本信息62.1 楼层属性62.2 塔属性62.3 构件统计62.4 楼层班量62.5 楼层尺寸、单位质量72.6 软件版本8第3章周期、振型83.1 振型基本计算结果83.2 振型阻尼比83.3 X、Y向地震单振型楼层反应力83.3.1 仅考虑X向地震作用时的地震力83.3.2 仅考虑Y向地熊作用时的地震力93.4 X、Y向地震单振型楼层剪力113.5 X、Y向地震CQC组合后结果11第4章工况、组合124.1 工况设定12第5章整体指标统计125.1 周期比125.2 以
3、刚度统计(各以刚心、偏心率、相邻以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12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地震)连梁刚度折减系数(风)连梁按墙元计算控制跨高比普通梁连梁碎等级默认同墙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板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短墙肢自动加密弹性楼板荷载许算方式膜单元类型考虑梁端刚域考虑柱端刚域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结构计算时考虑楼梯刚度梁与弹性板变形协调弹性板与梁协调时考虑梁向下相对偏移刚性楼板假定地下室楼板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是否自动划分多塔计算现浇空心板增加计算连梁刚度不折减模型下的地震位移梁墙自重扣除与柱重叠部分楼板自重扣除与梁墙重叠部分是否输出节点位移地震内力按全楼弹性板6计算求解器设定内存是否考
4、虑P-De1t效应进行屈曲分析自动计算现浇板自重1.3风荷载信息使用直接指定的风洞试验结果执行规范0.701.004.00是1.001.00是平面导荷经典膜元(QA4)否否是否是否不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否否否否否否否否OGB50009-2012第1章设计参数1.1结构总体信息结构体系框架结构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所在地区全国地下室层数1嵌固端所在层号(层顶嵌固)O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m)0.000裙房层数0转换层所在层号0加强层所在层号0恒活荷载计算信息施工模拟一风荷载计算信息一般计算方式地震作用计算信息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是否计兑吊车荷载否是否计算人防荷载否是否考虑预应力等效荷载工况否
5、是否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否是否生成绘等值线用数据否是否计算温度荷载否竖向荷载碎墙轴向刚度考虑徐变收缩影响否上部结构计算考虑基础结构否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11.2计算控制信息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0.00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混凝土规范取值是梁刚度放大系数上限2.00边梁刚度放大系数上限1.50特征值分析类型WYD-RITZ振型数确定方式程序自动确定质量参与系数之和(%)90.0是否指定最多振型数量否按主振型确定地震内力符号否险框架抗震等级四级剪力墙抗震等级四级钢框架抗震等级四级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不改变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翦力增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是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抗震等级逐层
6、降级及抗震措施4级是阻尼比确定方法全楼统一结构的阻尼比(船5.0是否考虑偶然偏心是X向偶然偏心值0.05Y向偶然偏心值0.05偶然偏心计算方法等效扭矩法(传统法)减震隔震附加阻尼比算法强制解耦最大附加阻尼比0.25调整后的水平向减震系数中/小)1.00连接单元的有效刚度和阻尼自动采用直接积分法时程计算结果否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是自动计算最不利地震方向的作用否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0活荷载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系数0.50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40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280地震计算时不考虑地下室以下的结构质量否使用自定义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否地震作用放大方法全楼统一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7、1.00地面粗糙程度B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0.40风荷载计算用阻尼比(%)5.0结构X向基本周期(S)0.20结构Y向基本周期(S)0.20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1.0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kWm2)0.25用于舒适度验算的结构阻尼比(%)2.0考虑顺风向风振是多方向风角度考虑横向风振否考虑扭转风振否自动计算结构宽深是风荷载体型系数分段数1第一段最高层号2X迎风0.80X背风-0.50X侧风0.00X挡风1.00Y迎风0.80Y背风-0.50Y侧风0.00Y挡风1.001.4 地震信息设计地震分组一按地震动区划图GB18306-2015计算否设防烈度6(0.05g)场地类别0特
8、征周期(S)0.45周期折减系数0.80按竖向构件内力统计层地震剪力否位移角小于此值时,位移比设置为10.00020剪力墙承担全部地震剪力否1.6 活荷载信息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否楼面梁活荷载折减不折减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最高层号0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1OO1.7 构件设计信息柱配筋计算原则单偏压连梁按对称配筋设计否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是矩形混凝土梁按T形梁配筋否按简化方法计算柱剪跨比(Hn2h0)是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端柱否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翼缘墙否与剪力墙面外相连的梁按框架梁设计是验算一级抗震墙施工缝是梁压弯设计控制轴压比0.40梁端配筋内力取值位置(0-节点,I-支座边)0.00钢
9、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0.85X向钢柱计算长度是否按有侧移计算是Y向钢柱计算长度是否按有侧移计算是按钢规5.3.3-2自动判断强弱支撑否执行门规GB51022附录A.0.8否不计算地燕作用时按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柱轴压比否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按框架结构采用否梁保护层厚度(mm)20柱保护层惇度(mm)20是否考虑性能设计1.5设计信息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是否扭转效应明显是否自动计算动位移比例系数第一平动周期方向动位移比例(O1)第二平动周期方向动位移比例(01)与柱相连的框架梁端M、V不调整是否用户指定0.2V0调整系数0.2V0调整规则0.2V0调整时楼层剪力最小倍数0.2V0调整
10、时各层框架剪力最大值的倍数0.2V0调整分段数0.2V0调整上限考虑双向地震时内力调整方式列力墙端柱的面外剪力统计到框架部分实配钢筋超配系数框支柱调整上限按层刚度比判断薄弱层方法底部嵌固楼层刚度比执行高规3.5.2-2自动对层间受剪承载力突变形成的薄弱层放大调整自动根据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值调整配筋至非薄弱是否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指定薄弱层层号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框架梁调幅后不小于简支梁跨中弯矩的倍数非框架梁调幅后不小于简支梁跨中弯矩的倍数梁扭矩折减系数九度结构及一级框架梁柱超配筋系数是否否0.500.50否否Min(0.20*Vo,1.50*Vfmax)0.201.5002.0
11、0先考虑双向地震再调整01.155.00高规和抗规从严否否否是01.250.850.500.330.401.15支撑临界角(度)(与竖轴夹角小于此值的支撑将按柱考虑)柱箍筋间距(mm)IOO墙水平分布筋最大间距(mm)150墙竖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0.30结构底部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号无结构底部NSW层的墙竖向分布配筋率0.601.10 钢筋强度HPB300钢筋强度设计值(Nun2)270HRB335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300HRB400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3601.11 地下室信息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10.00扣除地面以下几层回填土约束0外墙分布筋
12、保护层厚度(mm)35回填土容重(kNm3)18.00回填土侧压力系数0.50室外地平标高(m)-0.35地下水位标高(m)-20.00室外地面附加荷载(kNm2)0.00基础水工况组合方式桎加按反应位移法计算地下结构的地震作用否1.12 荷载组合结构重要性系数1.00恒载分项系数1.20活载分项系数1.40活荷载组合值系数0.70活荷载频遇值系数0.60活荷载准永久值系数0.50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1.00列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否底部加强区全部设为约束边缘构件否面外梁下生成暗柱边缘构件是归入阴影区的2区最大长度否边缘构件合并距离(mm)300短肢边缘
13、构件合并距离G)600边缘构件尺寸取整模数(r)10构造边缘构件尺寸设计依据高规JGJ3-2010第7.2.16条约束边缘构件尺寸依据广东高规设计否按边缘构件轮廓计算配筋是组合梁施工荷载(kNm2)1.50型钢混凝土构件设计依据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I38-2016执行高钢规JGJ99-2015是按叠合柱设计的叠合比0.00执行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是按宽厚比等级控制局部稳定是截面宽厚比等级S3支撑杆件截面宽厚比等级S31.8包络设计是否分塔与整体分别计算,并取大否自动取框架和框架-抗震墙模型计算大值否是否与其它模型进行包络取大否1.9材料信息混凝土容重(kNm3)25.00砌体容重(kNm3)22.00钢材容重(kXm3)78.00轻骨料混凝土容重(kNm3)18.50轻骨料混凝.上密度等级1800梁箍筋间距(rn)1002.3构件统计表2-3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