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交流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文化交流与发展.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日文化交流与发展中日文化交流与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中日两国在文化上有着深厚的渊源,双方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中日两国就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仅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例如,日本的汉字、佛教、茶道、武术等文化元素都是从中国传入的,而中国也受到了日本的影响,如日本的园林、浮世绘、动漫等。随着时代的变迁,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中日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更加频繁,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泛。例如,中日两国的文化节、文化展览、文化交流团等活动都在不断举行,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中日文化交流的发展对于两国的关系和世界的和平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
2、文化交流,两国人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中日文化交流也可以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互鉴。中国与日本,有太多是是非非,到如今国家之间人民之间隔阂依旧存在,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可两国之间的邻居做的是一塌糊涂,不仅是现在的领土问你,仅仅是二战问题,日本政府就一直闪烁其词迟迟不肯承认错误,不仅如此,还篡改教科书。一个不能正视自己错误的民族一定还会犯同样的错,可是是什么导致了日本好斗而无赖的情况呢?是文化差异么?还是环境造就。浅谈中日文化交流史,从中日文化之间理解,认识。是一个狭长的岛国,这
3、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导致自身缺乏文明的创造力Q所以,它需要不断吸收接受外来文明,才能推动自身发展。而古代中国的文明程度远高于当时的日本,于是中国成了当时日本的学习对象,双方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从交流过程来看,日本在吸收他国文明建设本国文明的时候并没有丧失民族的特性。日本著名学者加藤周一曾说:“吸收汉才的过程,汉魂也跟着过来了。和魂与汉魂融合,汉才与和才融合,经历了约1200年,融合形成了日本化的东西。所谓“日本化”是指吸收外来文明的过程中对日本本土文明及其民族传统进行保持和发扬,同时深入理解中国文明发现其本质使二者在冲突与并存中融合。纪以前,日本学习中国文化主要靠中国移民的传播。至推古天皇在位(
4、593629)、圣德太子摄政期间,日本开始直接向中国派遣“遣隋使”、“遣唐使”以及大批留学生和留学僧,主动学习中国文化,成为最早派人到中国留学的国家,隋朝也是中国开始大批接收外国留学生的时期。在古代,通过文化交流使中日两国之间互相有了一定的认识。公元3世纪成书的三国志中的魏志倭人传,对日本列岛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习俗做了近两千字的描述,至今仍是研究古代日本历史的权威文献资料。而日本僧人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则对中国唐代的典章制度、风俗人情有详细记载,也是研究唐史的重要史料。公元984年日本入宋僧然曾向宋太宗介绍日本国情并呈献日本史籍,而宋太宗则赐赠最新刻本大藏经IoOo多卷。但是由于中日两国毕竟
5、相隔大海,近代以前人员交往与互相了解还比较困难,因此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人民对日本的认识还很模糊,魏源的名著海国图志竟然把日本说成由对马、长崎、萨峭马三岛组成。而19世纪70年代中日建交以后,两国的官员、文人、学者往来交流络绎不绝,并撰写了许多研究著作、游记、诗文等,广为传播,大大加深了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其中的名著如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王韬的扶桑游记,以及日本学者冈千仞的观光纪游、竹添进一郎的栈云峡雨日记等等。特别20世纪以来,大批中国留学生涌向日本各地,深入民间,开展求学、结社、集会、翻译、出版书刊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并与日本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类互
6、相了解关心最好的道路是用文艺来沟通。中日两国文学、美术、书法、音乐、戏剧、电影等各种文艺形式的交流,促进了两国人民心灵和感情的沟通。如白居易的诗篇及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深受日本人民喜爱,以至在日本出现所谓“白体诗”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各种模拟作品。中日文人之间还能以汉字笔谈或唱和汉诗来进行文化交流,如日本贵族源辉声与黄遵宪等中国友人的笔谈记录就达近百卷。这种文化交流的特殊形式,也增加了中日两国人民感情和心理上的亲近感。前中日关系这样的僵局,跟多年以来中日文化停止广泛交流是有直接关联的一一因为国民之间的相互不了解,相互不理解,鸿沟越来越大,隔阂越来越深,最终酿成无法回头的国民群体性仇恨。我们不
7、是没有做过努力。尽管局势动摇,但文化交流的脚步从未停止。2006年11月270,在东京举行了中国文化节。这次中国文化节将历时一个月,是近几年两国文化交流中的一大盛事,受到日本主流媒体的普遍重视,报纸和电视上有大量报道。在各种场合碰到日本人,交谈起来,都能感受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2012年8月12日,第五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中日文化交流板块在北京长富宫代店举办了启动仪式。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会长赵家骐、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俊新、日本驻华大使馆文化公使山田重夫等嘉宾出席了活动。日本著名外交家、前日本驻华大使、“知华派”代表人物宫本雄二用中文做了题为世界潮流中的中日关系的演讲。
8、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是由中国政府主导的第一个以青年为主题的大型多边文化交流活动。本届青年艺术周特设“中日文化交流”板块。该板块划分为中日青年市民大讲堂、中日艺术鼎谈、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日、日本落语公演、昆曲表演、香道展示六大部分,分别将在北京、天津、苏州三地举办。约30位日本艺术家、知名人士及中国各界人士1500人参加了本板块活动。外务省副大臣浅野胜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国家间各方面的交流中,文化交流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次文化节的举办,正逢日中关系展开了新的局面,时机非常好,一定能对推动两国关系发挥重要的作用,也肯定会引起日本人民的关注,增强他们了解中国的愿望。中日文化有相同的根。因此,
9、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日本人并不陌生。在书籍、漫画作品中,有很多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年纪大的人,他们对三国、水浒的故事耳熟能详。现在你在街头采访一个普通中国人,问起他印象中的日本文化,应该不超出动画片、女优、宫崎骏之类很窄范围的几个关键词Q很多年以前就有中日关系专家说,日本人对我们中国人的研究远远超出我们国人对自己的研究。但,如今你在日本如果采访普通日本人,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也依然没有很大的改变,无非是低劣的中国制造、雾霾、沙尘暴、强拆之类的负面。这是中日两国媒体的失职,实质上也是中日两国政府部分的失责。日贸通从事中日电子商务业务,自然接触到了大量的中国供应商和日本采购商,按照常理来说
10、,这两部分群体都应该是中国通或日本通,但很遗憾的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人都不希望在更深层次进行交流,在商言商,莫论国是,更不愿意去纠正或传播两国文化差异。政府早在很多年前就禁止了日本影视剧的输入,更遑论日本文化的其他舶来品。反而鼓励各种抗日神剧不断投拍播放,无形之中造成了未来好几代人的相互隔阂。这是政府的意识形态选择,但不应该成为一个逐步做大做强的国家公民的唯一印象。国人了解了日本国民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角度,当中国人熟知了日本社会和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对影视剧、动画片、流行文化、商业习惯、传统习俗等等都略知一二的时候,我们相信中日关系走出低谷也就为时不远。而当日本国民抛弃了对中国人的成见,日本政客不再为了选票可以拉仇恨,日本媒体不再为了迎合右翼而放大某些题材,日本迎来中国以及周边国家的信任也就不再遥远。只是从现在任何一个方面看,这种理想的局面都很难达成。通愿意成为中日贸易的桥梁,我们也愿意为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是,靠我们这样一个平台,能做成这样一件伟大的事业吗?我们期待,我们努力,就从现在的中日贸易开始,我们将严格遴选中国供应商,我们也将努力服务好日本买家。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好像不能做什么,但好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