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报告例文整理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报告例文整理3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报告例文整理3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报告1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一)总体情况我市20xx年新增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共11个,分别是暗流镇响水河村、暗流镇韩家坝村、麦格乡观游村、滨湖街道办事处青山村、新店镇新店村、流长乡凹河村、卫城镇南门村、巢凤街道办事处王二寨村、巢凤街道办事处干河坝村、青龙山街道办事处凉水井村、青龙山街道办事处石关村。截止10月底,已完成农村环境整治的行政村有11个。(二)我市11个行政村具体建设完成情况1、暗流镇响水河村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期限为20xx年底、有项目覆盖(20XX年千村整治百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为集中式污水治理
2、设施1套15吨/日,覆盖40户或150人口、改厕资源化利用覆盖440户1424人。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2、暗流镇韩家坝村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期限为20xx年底、有项目覆盖(20XX年千村整治百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为分散式(管网+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覆盖36户。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3、麦格乡观游村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期限为20xx年底、有项目覆盖(20XX年千村整治百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为分散式(管网十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覆盖62户。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4、滨湖街道办事处青山村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期限为20xx年底、有项目覆盖(青山村农村生活污水
3、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为集中式污水治理设施一套10吨/d和分散式污水治理设施16套共计58吨/d,覆盖,355户1757人。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5、新店镇新店村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期限为20xx年底、有项目覆盖,为新店镇粪污综合利用项目,覆盖400户约2000人。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6、流长乡凹河村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期限为20xx年底、有项目覆盖(凹河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集中式,基本建成,该村改厕资源化利用全部完成,覆盖197户889人。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7、卫城镇南门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为改厕资源化利用,覆盖1001户2038人。同时
4、部门村民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进入卫城镇姚家寨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8、巢凤街道办事处王二寨村该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期限为20xx年12月31日、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为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进入物流新城污水处理厂,4个村民组535户2380人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9、巢凤街道办事处干河坝村该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完成期限为20xx年12月31日、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为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进入物流新城污水处理厂,2个村民组228户862人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10、青龙山街道办事处凉水井村凉水井村有9个村民组,人口1579余户3307余人,全村基本实现农村厕所改
5、革工作,无生活污水乱排现象。目前已经征拆4个村民组,正在实施银河世纪、奥特莱斯、广大英才路等项目,剩余五村民组属于项目红线范围,按照我市规划于2023年实施征拆工作。由于该村基本全部实现农村厕所改革工作,且无生活污水乱排现象。又面临马上被征拆,为了节约资金,不再建设污水治理设施。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11、青龙山街道办事处石关村石关村有6个村民组,人口1500余户4500余人,全村基本实现农村厕所改革工作,无生活污水乱排现象。目前2个村民组的村民已回迁至清镇市广大城小区,剩余4个村民组属于广大城红线规划范围,正逐步征拆。由于该村基本全部实现农村厕所改革工作,且无生活污水乱排现象。又面临马上被
6、征拆,为了节约资金,不再建设污水治理设施。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二、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情况11个行政村中涉及黑臭水体整治的有1个行政村,为卫城镇南门村,目前已基本整治完成。主要由卫城镇政府通过对公路边沟内黑臭水体疏通清淤及覆盖沟板等污染防治措施进行整治。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整治11个行政村中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整治的有2个行政村,分别是青山村和凉水井村,位于百花湖饮用水源准保护区。百花湖饮用水源已由观山湖区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整治。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厕所革命”。印发20XX年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新改建卫生户厕座,任务已全部分解到村到户,目前已开始施工
7、座。开展农村卫生户厕摸排整改工作,成立由委书记、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印发工作方案,建立包联机制,明确摸排重点、工作措施、时限要求和职责分工,召开工作推进会和培训会,加强督促指导,建立日调度,周通报机制。(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争取财政资金万元,编制县域农村污水治理规划,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提出我农村污水处理措施。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一次,各村工作队、村干部入户调查并宣讲农村污水治理知识,未发现农村污水乱排乱放现象,不存在农村黑臭水体。(S)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行以“户减量、村收集、镇转运、处理”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新模式,计划投资万元。在区周边个乡镇所辖个行政村范围推行生活垃圾场化有偿服
8、务运行模式,采取企业场化运营,将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有偿服务模式先期试点试行。二、典型经验和亮点发挥“三个作用”,持续开展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发挥村两委战斗堡垒作用,精心谋划,全镇各村村两委以整治庭院内外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残垣断壁等重点工作为内容,召开了村支委会议,按照可行性、可操作性、可完成性的要求,制定了符合各村实际的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方案,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三、存在的困难(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动员力度不够。(二)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S)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慢。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二)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共建共享。(
9、三)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环境整治。一、工作开展情况今年以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镇关于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精神,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强化领导,建立长效机制。组织召开了改善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村改善人居环境工作,落实了责任,明确了目标。村两委班子是改善村人居环境的责任主体,党委书记卢星明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将改善村人居环境摆上重要日程,亲自安排、亲自落实、亲自推进。建立了保洁长效机制,彻底改善、优化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制作宣传标语、展板、户外广告、发放宣传单等方式,扎实开展“四清四化”“三
10、清两拆一放”等主要内容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活动,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关注改善人居环境、支持改善人居环境、参与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目前,出动宣传车20余次,发放宣传册1000余份、播放广告12余条、悬挂标语15条,营造了浓郁的社会氛围。(三)强化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对村各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清除了村内私搭乱建等临时建筑物和乱贴、乱画,有效解决了垃圾围村、围田、围路、围河问题。二是清除村内道路堆放的砖、砂石以及废弃的建筑材料和杂物,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杂草、杂物乱堆,拆除道路两侧的违章建筑等,达到了道路畅通、整洁、干净。三是开展对老镇区的集中整治,对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行为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实现
11、了道路清畅、秩序井然。四是在率先实行了村环卫保洁电子监督化运作,对老镇区、小组的垃圾进行了分类收集清运。五是规范了畜禽养殖管理,对大规模畜禽养殖严格进行审批,积极推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确保环境整洁。截止目前,全村共拆除违章建筑2700平方米,清除杂草垃圾4万多平方方米。达到了全村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基本实现了环境目标。(四)强化创建,建设美丽乡村。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为契机,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改厕、安全饮水、道路畅通。目前,完成村民危房房屋改造5户,粉刷墙体3万平方米,栽植绿化面积5.86万平方
12、米,安装路灯300盏,新建污水处理站2座,新建垃圾场1座,实施卫生改厕120座,切实改善了我村人居环境。(五)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一是抓队伍建设,按照标准配备保洁员18人,实现了常态化管理。二是抓机制建设。制定了“三分制”督查考核办法(月初验收、中旬督导、月末考评),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坚持月排名制度,实施动态管理。二、存在问题虽然我村在改善村人居环境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村环境还需提高。“脏、乱、差”现象还一定存在,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草堆杂物堆放、畜禽养殖等村实际问题,存在抢占、乱占现象。
13、二是老式厕所影响生活质量。由于传统生活习惯影响或限于自然、经济条件,目前少部分农户还未改厕,农户还使用旧式坑式厕所,雨淋日晒,臭气熏人,特别是夏天容易传播疾病,不利于物质文明建设,也有损美丽乡村形象。三是绿化美化标准不高。总体规划滞后,有的地方绿化不切实际,有的地方绿化管护不到位。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我村严格按照省、市、镇改善人居环境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水平。(一)思想上再重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镇工作要求,加强投入,强化措施,有效开展工作,逐步提高我村村容村貌整治标准和管理水平,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二)推进上再有力。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按照改善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循序渐进,按照人居环境治理的阶段性规律,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治理;坚持群众主体、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项目组织实施,保障群众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