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自主阅读材料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浣溪沙 自主阅读材料公开课.docx(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自主阅读材料一公元1079年,因诗中有所谓的“讥讽朝廷”之语,苏轼被罗织罪名冤枉入狱,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被关在狱中整整四个多月,他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当时比邻关押的苏颂听到狱吏审讯东坡,写下了“诟辱通宵不忍闻”的诗句,可见通宵侮辱、摧残到了其他犯人都听不下去的地步。苏轼以为自己会死在狱中,甚至写下了绝笔诗。公元1080年初,苏轼被贬到偏僻的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且不许“签书公事”。苏轼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贬谪,这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作为一介贬官,他并无官舍可以居住,正常的俸禄早被剥夺,官府只给他按时发一点微薄的物资。这对于苏轼一大家子
2、二十多口人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窘困之境。自主阅读材料二这首浣溪沙写于公元1082年3月,也就是苏轼被贬后的第三年。公元1082年3月7日,苏轼与朋友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苏轼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他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定风波。其中最后一句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意思是: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清代著名词家陈廷焯(Zhuo)这样评价苏轼的这首浣溪沙:“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苏轼的词做了一个总体的评价:“苏轼之词旷。”(“旷”的意思是开朗,心境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