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粤教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55641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粤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5课《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粤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5课《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粤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5课《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粤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5课《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粤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粤教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粤教科技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嗯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动物与环境”第15课。本课通过“鼠妇喜欢阴暗环境吗”、“隐藏在环境中”等探究活动,认识动物对自然环境及其变化的适应现象,让学生能在案例中发现认识生物对自然环境及其变化的适应现象,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于生活在该地环境中的植物和动物的种类、数量可能产生的影响。【学情分析】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各种各样的多种小动物。学生一般还会对这样些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兴趣,他们常常会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这些小动物。但是,学生很少人会去思考有这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会与他它们生活的环境之间有什么关联

2、系。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对鼠妇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观察鼠妇适于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动物行为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2 .能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3 .运用实验和模拟活动,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4 .培养搜集证据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探究习惯。5 .感受自然界的丰富多彩,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教学难点:运用实验和模拟活动,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纸盒、透明塑料膜、黄绿卡纸、剪刀、镜子、鼠妇、相关

3、动物的资料(文字、图片、视频)、多媒体教学仪器、PPT课件。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剪刀、纸和笔。【数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情境:小朋友们在草坪上玩耍,波波无意中抬起一块潮湿的石头,发现藏在石头下的藏着几只鼠妇。问题:这几只黑黑的小虫子是什么?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问题:它们为什么都躲在石头底下?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介绍与分享。引导问题:为什么总是在阴暗的角落发现它。?它的这种生活习性与什么有关呢?二、活动探究1 .活动1鼠妇喜欢阴暗环境吗介绍讲述:鼠妇又叫潮虫,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我们常常能在在石头底下、墙缝间见过到它们,但不一定留意过它们生活的地方。问题:鼠妇

4、是否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说说鼠妇生活的环境,做出初步的猜想。任务:对鼠妇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观察鼠妇适于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要求:1.用纸盒做一个简易观察盒,在盒内铺上一层湿土。将盒盖的一端裁掉,换成透明塑料片;再将盒盖另一端的内部涂成黑色。2 .将20只鼠妇随机放到盒子里,并盖好盒盖,使盒内形成一侧透光、一侧遮光的环境。3 .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停留的位置,并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提示:耐心观察,不要人为地影响实验。活动:学生分小组展开探究活动,并重复实验,记录数据。巡视:指导各个小组能按要求展开观察活动,提醒学生不要伤害小动物,养成爱护生命的良好习惯。汇报

5、:学生代表陈述他们的发现,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结论发现:鼠妇在纸盒的阴暗一侧分布较多,活动较明显。任务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解释“搬开石块,鼠妇会爬走”这一现象的原因。小结:鼠妇适应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不适应具有明亮光线的生活环境。2 .活动2隐藏在环境中媒体:出示绿色和黄色的蝗虫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问题:你见过这两种蝗虫吗?在哪里见过它们?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介绍与分享。讲述:绿色和黄色的蝗虫是野外常见的小昆虫,分布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问题:这种现象是否有利于它们的生存?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讨论、交流。讲述: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实

6、验条件和研究对象受限制,难以直接开展实验时,可以做模拟实验来进行探究,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来做实验。任务: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探究,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要求:用黄色和绿色的大卡片分别模拟山地和草地,用黄色和绿色的小纸片分别模拟黄色和绿色的蝗虫。介绍:教师介绍实验方法。准备黄色和绿色的大卡片各1张,黄色和绿色的小纸片各20张。将“蝗虫”分成两份,每份10只绿色的,10只黄色的,将其均匀混合,分别随机撒到两张卡纸上。一个学生在黄色卡纸上寻找黄色“蝗虫”,并利用镣子夹出;另一个学生在绿色卡纸上寻找黄色“蝗虫”,并利用镣子夹出。比较在两张大卡片找出所有黄色“蝗虫”所用时间

7、的长短。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体验活动,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作记录。汇报:学生代表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交流: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汇报结果进行点评,老师及时肯定与鼓励,并请其他同学作补充。问题:模拟实验中的“找蝗虫”是模拟现实中的什么情景?如果实验结果科学、可信,在现实中应是怎样的情况?小结:“找蝗虫”是模拟天敌在寻找蝗虫。实验表明,黄色的蝗虫不适合在草地上生存,而适合在山地生存;而绿色的蝗虫不适合在山地生存,而适合在草地上生存。3 .活动3环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讲述:在自然界中,当环境条件,如气温、降水、食物等发生变化时,动物会通过某些行为来适应

8、环境的变化,如迁徙、涧游、冬眠、夏眠等。媒体:出示教科书中几种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的图片。问题:当环境条件变化时,这些动物有哪些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气候条件、食物条件和繁殖需要等方面入手展开讨论。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活动,并在记录单上作记录。交流:学生小组代表用科学的语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若不完整,教师可做适当引导或补充。小结: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行为有迁徙、冬眠、夏眠等。阅读:教科书提供了一个“语文”的资料栏目,介绍了“劳燕分飞”这个成语的来历,帮助学生了解两种在我国常见的鸟类一一伯劳和家燕,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伯劳属于留鸟,通常不迁徙;而家燕在冬季时会飞往温暖的南方过冬,寻找食物并繁殖后代。实践:从气候条件、食物条件和繁殖需要等方面入手,收集当地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的资料,进行多个角度的分析和交流。三、板书设计15.动物对环境的适应IE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