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传染病病人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常见传染病病人健康教育.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小儿常见传染病病人健康教育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斗争的过程称为传染过程,当人体防御能力不足或病原体致病力强时,病原体则突破人体的防御屏障,在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即谓传染病。小儿因防御机制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常易罹患某些传染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疾病特点】传染病的病程,从发生、发展以至恢复,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典型病程大致分为四期,尤以急性传染病最明显。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至出现临床症状,一般在14周,一旦发现已被感染,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可及早防治。前驱期:一般为13d,常见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多无特异性。症状明显期:此期持续时间随不同病种而异,数日至数周不等
2、,甚至可达数月。如能及早诊断,及早隔离治疗,可适当缩小或控制疾病扩散。恢复期:临床症状消失,体温降至正常,精神、食欲、体力等逐渐好转恢复,但体内病变组织的修复还需要一段时间。【健康教育要点】1住院健康教育(1)休息指导:告诉家长卧床休息不仅能消除疲劳,而且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患儿,早期卧床休息是减少并发症的治疗措施之一。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休息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因卧位时,肝脏、肾脏的血流量比站立时增加50玳从而增加了该脏器的营养,有利于功能的恢复。(2)饮食指导:告知家长尽量吃医院提供的饮食,因医院可按各种传染病的特点调配饮食。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患
3、儿需给高蛋白、低脂肪治疗饮食,既有利于肝脏的修复,又可减轻肝脏负担。肝昏迷患儿则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免加重病情。伤寒患儿需给无渣或少渣饮食,以免诱发肠出血或肠穿孔。家长应充分认识食物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作用,配合医院根据病情加强对患儿的饮食管理。(3)消毒隔离知识指导:传染病患儿一般禁止陪住并限制探视。需陪护或探视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穿隔离衣,必要时戴口罩,喂食前和处理排泄物后必须彻底洗净双手,不要带患儿串病房。(4)生活护理指导:强调重点做好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如麻疹、猩红热等发疹患儿须保持内衣、床单、被褥的清洁、柔软,勤剪指甲,沐浴时避免使用肥皂。急性黄疸性肝炎患儿,在黄疸期
4、皮肤瘙痒,病情允许可用温水沐浴,并勤更衣。高热、昏迷、抽搐和恢复期有肢体瘫痪的患儿,须加强预防压疮的护理。呼吸道传染病患儿,大都有“卡他性炎症”,眼结膜、口腔黏膜、鼻黏膜分泌物增多,且含有大量病原体,若不及时清除就会给病原体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应做好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卫生。用温开水或2%硼酸水洗净眼分泌物,眼结膜充血时可以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发热继发口腔感染者,可用生理盐水或朵贝尔液清洁口腔或漱口,23d,口唇干裂者涂润滑油。张口呼吸的患儿,用生理盐水纱布盖口,防止口腔干燥。(5)对症护理指导发热护理:指导在大动脉部位,用毛巾、冰囊、普通冰袋或化学致冷袋等正确使用冷敷。各种
5、冷敷均需随时更换,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防止冻伤。行温水或乙醇擦浴降温时,告知禁忌擦浴的部位,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发疹护理:告知出疹期患儿住的房间要安静整洁,每日通风时要避免对流风直接吹患儿。温度适宜,过高可诱发瘙痒。中毒症状护理:有意识障碍的患儿,指导家长注意观察表情、神志、意识的改变,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惊厥的患儿告诉家长常见的症状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四肢及躯干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严重者发作呈持续状态。教会家长观察惊厥先兆,如小儿在抽搐前有发热、嗜睡、不哭或哭声无力、烦躁不安、惊跳、双目凝视或上翻或斜视、头向后仰、肌张力升高及意识障碍等,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呼叫医生处理。对瘫痪患儿,
6、指导家长经常更换体位,每2h翻身1次,避免发生压疮。(6)心理指导:小儿在患病期间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及依赖、退缩行为,告知家长尽量与患儿沟通,了解其心理需要,对患儿积极配合行为给予鼓励或奖励。用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减轻焦虑、恐惧心理。生活能自理的患儿,患病期间鼓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过分依赖和退缩行为。2.出院健康教育(1)家庭护理指导:告知出院后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大运动量,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增加营养,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恢复期患儿食欲增加,常易暴食,必须控制。加强卫生教育,培养儿童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和变质食物的卫生习惯。季节变换时预防呼吸道感染,室内空气宜新鲜、流通,通风2d,每次2030min,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服。(2)复诊指导:告知按医生要求定期回医院复查,尤其是肝病患儿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发现异常及时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