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专项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专项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XX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专项发展规划一、目标以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要求,紧密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师德弘扬为引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以高标准严要求地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形成结构合理、内涵深化、特色明显的专业发展格局,构建“教、学、研一体”的学校教科研文化,全力提升办学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二、任务与举措(一)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教学环节质量标准1加强
2、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学校坚持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观、治理观、教学观,围绕教学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建立追责问责和奖励激励机制,明确教务处的指导、智囊和服务责任、各教学部部长的第一责任、分管教学负责人的直接责任,教学督导员的督导责任、教学秘书的管理责任,确保担责、履责、问责到位。强化制度管理,从严规范过程管理、痕迹管理,做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化、有序化,实现教学过程检查常态化,保障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2.制定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学校制定了教师上岗质量标准、教材选用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教研活动质量标准、科研项目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课程考试质量标准、体育教学质量
3、标准、军训标准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保证学校主要教育教学环节的质量水平,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二)严格规范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学校按照“重视基础专业、提升传统专业、做强优势专业、扶植新兴专业”的思路,结合国家政策、紧紧依托XX市、XX区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依据学校办学条件和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通过“新建、重组、合并、分立、改造、提升”的原则,科学分配和整合现有资源,新建新兴学科专业,发展应用学科专业,改造和调整传统学科专业,形成结构合理、内涵深化、特色明显的专业发展新格局。1规范专业设置流程,持续推进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按照教育部最新颁发中等职业学校专
4、业目录范围开设专业,现行专业名称与目录不相符的规范专业名称。紧密结合XX市经济发展需要,根据XX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专业布,积极设置主要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新专业,通过市场调研新设专业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组织专家组进行充分科学论证,实地评估,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申报材料,经XX区教体局审核后,报XX市教体局审批,报山东省教育厅备案,做为新学年招生的依据。学校根据办学实际新设专业和停办专业,相关申报材料于每年(拟招生前一年)3月1日前报区教体局和市教体局审批备案。加强特色专业、重点专业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示范作用,全面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
5、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做好示范作用,带动全校专业建设与改革。对建设成效较显著,特色较突出的重点专业再加大投入,加快改革,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凝练专业特色,着力培育一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和市级品牌特色专业。2.升级传统专业,提高新专业水平。加强现有专业,特别是新办专业的管理与评估,建立专业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发挥传统学科专业师资力量强、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充裕等优势,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对基础条件较好的新专业,加大资助和扶持力度,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对发展前景不理想、办学条件较差的专业,按照“关、停、并
6、、转、联”的基本思路,对其进行调整。新专业根据学校的定位以及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寻找办学特色,根据专业对接职业,结合学校实际和生源状况,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有效途径。3依据六个专业设置原则,优化专业布局。专业设置要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和办学条件,要与学校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具备申报新建专业规定的最低基本条件,能有效利用学校现有学科和教学资源,学校依据“优先性原则”“主体性原则”“重点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保障性原则”“淘汰性原则”六个专业设置原则,进行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规划,优先发展优势专业,优先发展与教育、产业、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每年新增专业数一般不超过3个。学
7、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打造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点专业,在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实习实训管理等方面形成具有鲜明特色专业建设样板,整合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实现专业间的相互支撑,协调统一发展。对现有专业开展评估,对社会需求量少、招生人数少、实习实训条件达不到条件、教育质量达不到学校要求,经整改后仍然没有显著起色的专业,学校逐步采取暂停招生、停办等措施建立专业淘汰机制,对专业做新的调整与布局。4,明确专业内涵,制定专业建设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和鲜明人才培养特色,确定明确的、具体的培养目标。制订培养目标明确、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
8、教学进程、学分要求、毕业资格等教学质量基本内容。制订专业课程建设规划与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以课程教学纲要规范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教材选用整体水平较高;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积极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开展实践教学建设,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验课程、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创新与技能训练等实践环节,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和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培养以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为梯队的师资队伍,重视实训教学师资及管理队伍培养,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开
9、展实训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对实训室和实习基地的管理,从而使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机器设备与配置齐全完善,满足教学和人才培养需要。5.建立专业调整机制,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推进专业的升级与转型,调整专业设置结构和人才培养方向,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研制专业技能标准与考核方案,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加强专业技能培养与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把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通过改造、整合或撤销等方式予以调整,建立专业自主调整新机制。(三)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学校
10、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为职责,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按照教育部规定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设置,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科学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校课程设置合理,开齐开全课程并开足课时。课程注重学生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加强与社会生活和工作岗位的联系,符合国家和省市区规定要求,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岗位技术发展需求。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类,开设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劳动、艺术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
11、包含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实习实训课程。(四)严格制定教学计划及编制校历1严格依据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学校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19)2号)要求,依据国家及省级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我校“一年学基础、一年半学技能,半年顶岗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制定并及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及时上报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实施性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课程设置与实时间安排等主要内容。每学年(学期)各学科教研组教师根据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学科教学计划,于开学前一周上报学校教务处。2.严格校历编排
12、。学校要严格执行校历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不得提前放假或推迟开学,具体时间要求与XX区中小学放假、开学时间错开12周执行。学校保证每学年36-40周的教学时间(含复习考试),每周为30-34学时,顶岗实习一般按照每周30小时(一小时折一学时)安排,三年总计约为3000-3300学时。必修课应占总课时的90,选修课为10%o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一般为4:6。(五)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合理、教学运行有序,教学行为规范、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习氛围浓厚;教学档案齐全。学校
13、聚焦课堂,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深化学校课程规范建设,组织实施教学改革,以精细化管理落实教研、科研和教学工作,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健全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机制;制定严肃“教风、学风”联合巡查制度,落实学期授课计划制定的科学化、教学任务实施的精细化,教学过程管理的规范化、教学效果反馈与改进的及时化,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化,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稳步提升学校教学水平。1加强学科教学计划的精准编写。学校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标准,学期专业课程开设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保持一致,学科教师严格依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拟定学期授课计划,保证各科(学期、学年)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
14、 .加强任课教师的规范化备课。教师在授课之前要认真备课,规划化设计教学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德育、实践操作和备教学反思等工作。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有学期教学进度表、活动计划、活动过程教学检查和评价记录等,做好超周备课、提前备课,课前教研组及教学部负责老师进行专门备课抽查,杜绝无备课上课现象,保证教学实施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 .加强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学校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规范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常规检查。教师课前候课签到、课中学校管理人员联合巡课,巡查教师及学生课堂表现及备课情况,及时反馈量化,课后教师及时反思与诊改;学校每学期检查
15、与抽查教学部教师教案撰写及听评课情况、定期做好教学常规检查与巡查等工作,增强教学工作的有序化开展,有效性提升。4 .加强作业的规范化布置与批改。学校制定作业布置范围和形式要求,作业内容应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明确作业内容要求、作业量要求、作业批改要求。作业量适中,教师批改作业应认真、及时、全面。(六)加强教研活动建设1加强教研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学校建立教学部和教研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加强学术规范管理,搭建多元化的教科研平台,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确定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教科研经费到位、使用合理合规。教研组与教学部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6、,以聚焦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为主线,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开展教育教学常规研讨,建设精品资源课程、打造典型教学案例,增强教师的专业探究与创新意识,使进教师进行课改的实践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2,加强听评课活动的有序化开展。学校采取推门听课、集中听课和优质展示课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根据时间节点按照新教师集中展示、教学部公开课推选、校级优质课评选进行推进。听课采取“一听二查三问四记录”方式,听课堂教学,查教师备课、查学生作业,问教学设计、问学生掌握情况、问学生作业情况,记录授课教师和听课班级、记录教学主要内容、记录授课亮点和存在问题、记录教案检查、作业检查、学生反馈等评议意见。(七)加强教学改革及教学资源建设1多措并举,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依托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XX市XX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意见,聚焦课堂,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实践性教学,探索“校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