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汉语言文学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2官方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汉语言文学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2官方笔记.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文化概论官方笔记精讲2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一、思维导图地理与人群分布第一节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广阔的地理舞台与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1第三节古代开发利用自然的文化得失大地域与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古代一些重要区域文化概说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古代叫自然方面的作为古代利用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古代改造自然的一些失误二、知识点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着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限于它的地
2、理条件;越到后来,人类施加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越深。同时,地理对人文的影响,也不是简单的人与物质自然的关系,其间还有复杂的中介内容。第一节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知识点U地理与人群分布1历史上的人群分布(1)地理特征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一一亚欧大陆的东部,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领属的海疆更是辽阔,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又称中国南海)自古以来属于中国,其中东海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也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o(2)人群分布东北壬原的西侧是大兴安岭,东侧是长白山脉。东北平原土地肥沃,居住着许多以狩猎和耕种为生的民族
3、。几个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的人群,如鲤卑、契丹、金人、满族等,都起源于这一区域。蒙古高原,历来是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地带的要冲。华北平原有黄河和海河水系,东部还有泰沂山地,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发达的农业,是汉民族的聚集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也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地带,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置地之一。这一地区,是四塞之地,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就,可谓表里山河!山西高原的东西两侧是太行山和吕梁山,中间夹着一条宽平的谷地,即汾河谷地。谷地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南与渭河平原相接,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历来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江汉平原、鄱阳
4、湖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构成。鱼米之乡,经济中心。少数民族聚居区。最南的云贵高原,是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成都平原,汉族人在秦汉以前就已大量居住在这一地区。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O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叱翻送心。&成都平原:汉族人在秦汉以前就已大居住在这一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最南的云贵高原,是古代所谓“西南克”杂居的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构成C鱼米之乡,经济中心。黄土高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是四塞之地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居民:吐蕃和羌人。山西高原: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是中国文化重妻发祥地贵华北平原:是中国
5、文化的摇篮.人口密集区、蒙古高原:是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的要冲东北平原:少数民族起源地.如鲜卑、契丹、金人、满族。2 .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1)完整:中国是欧亚大陆的一部分,虽然地形复杂多变,但不失大陆的整体性。(2)河流:众多的河流犹如蛔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接在一起。(3)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大自然总留给人以交通的便利。3 .数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及饥荒灾病情况竺可桢将五千年的气候变化分为四个大时期:(1)约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I1OO年,属于温暖期。时间下限是商朝末年;有野象等亚热带动植物。(2)公元前I1Oo年到公元1400年,为寒暖交错期。这个大的时期是西囿到元
6、朝的中期。其中西周前期为温暖期,之后进入寒冷期。从春秋至西汉时期,又进入第二个温暖期。东汉、三国直到南北朝是第二个寒冷期。从隋唐至北宋初期,进入第三个温暖期。北宋中期到南宋中期,是第三个寒冷期。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进入到第四个温暖期。(3)公元1400年到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称为寒冷时期,竺可桢称此期为“方志时期。”(4)第四个大的气候期从1900年开始,竺可桢称之为“仪器观测期”,因为这以后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时间轴助记:【知识点2】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1广大地域影响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发展的方向(1)世界上的几个古代文明,古埃及发生于尼甄,巴比伦发生于底
7、格里蛔与幼发拉底河流域。古希腊文化产生于蚯逐的半岛和岛屿,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虽也是黄河流域,但不同于西亚文化的是,它所依赖的不是黄河干流本身,而是它众多支流河汉所形成河曲的湿润地区。(2)中华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着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的特点O(3)古代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联合与融会。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的独特文明形态和文化方向。2 .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分裂与统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而追求统一总是占主导的倾向。里置文中就有“国五”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3 .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1)地缘概念: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
8、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2)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到的,最早的人群是狼猊,之后是北狄,秦汉以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党项、金以至蒙古、满族。【知识点3】广阔的地理舞台与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1广阔的地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回旋的舞台(1)每当遇到北方民族大举南进时,中原人群会开始南移。因此每当北方进入民族融合的时候,南方则进入开发的高潮期。(2)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文化经济中心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3)广阔的回旋舞台,是中国文明历史悠久的前提条件之一。(4)元明清时,出现了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第二节区域地理
9、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知识点1大地域与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仝众1 .众多地理条件相对独立的区域(1)保存在尚书中的禹贡篇,就代表着古代人的认识。叙述上古时期洪水横流,不辨区域,大禹治水以后则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2)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3)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2 .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1)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举考古发现的远古人类文化遗址的例子说,黄河流域的原始建筑,多是半地穴式的,而在江南地区则流行土栏式结构的居巢。长江中下游:稻隹农业的起源。(2)地理条
10、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地域文化创造的第二个因素)(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4)典范人物的影响,可以带动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方直国鼐等人物的典范作用不可低估。逝去一带重史学,那是因为黄宏羲的影响,徽世一带崇尚经术,那是由于戴震的影响。(助记方法:要同胞、长江黄河、回形针)注:第一二方面为自然因素,第三四方面为人为因素。关键词:自然、地理、区域意识、典范人物。【知识点2】古代一些重要区域文化概说1 .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1)源于齐鲁的僦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源于直楚的思想、文学,后来经过汇集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
11、基王。“书楚语,作楚声”的屈原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根基。2 .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1)相当全面地描绘了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山西”(关中)龙门碍石以北片地区、山东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农牧/东地区山西地区八,V交错地带、江南地区。/匕二【知识点3】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1 .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书楚语,作楚声”的屈原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报o2 .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3 .地域性的保存使得我们的文化从未断绝。第三节古代开发利用自然的文化得失【知
12、识点1古代保护自然方面的作为1 .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个重要观点,非常值得注意,就是孟王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孟子在孟子梁惠王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2 .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的进犯,在一些边关要塞处广种检笆的办法,用来拦截敌人的骑兵,也同时起到了绿化作用。3 .明朝初年由政府领导的植树造林运动(1)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为建造一支海军船队,在南京周围种植了近5000万棵梧桐树和棕榴I、漆树。(2)第二年又下令移民到淮河一带的居民,每家必须栽种200棵础、200棵枣树和200棵柿子树。(3)有专家统计,洪武年
13、间的植树总量在10亿棵左右。【知识点2】古代利用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工程年代措施开垦土地先秦李悝“尽地力之教”,表现出集约经营的特点。汉汉武帝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魏晋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更明确地说:“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兴修水利先秦两汉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运河开凿隋朝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分成南北两支,偏向东北的一支称永济渠,偏向东南的一支称通济渠。北宋以开封为中心汴河(通济渠)与广济河、金水河及惠民河,共称“通漕四渠”O逊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北起通州,南达杭州。【知识点3】古代改造自然的一些失误1主要失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2 .林木的滥砍滥伐:统治者太
14、喜欢大兴土木。如杜牧的阿房宫赋。3 .10世纪也就是唐五代开始,黄河下游迁徙变为常态。主要原因是中上游地区森林砍伐、牧场被开垦成耕地,自然植被破坏严重。4 .明清以后:黄河夺淮入海,又造成了淮河流域的大灾难。补充:阿房宫赋(1)唐代杜牧的作品,描写林木的滥砍滥伐,导致北方水土流失严重。(2)运用夸张的描写表现了历史上砍伐林木带来的恶果,对后世有指导意义。知识拓展: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缰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15、而气候不齐。配套练习【单选题】1. (2019年4月)中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A:东高西低B:中高东低C:西高东低D:北高东低2. (2018年10月)中国古代文明国家最早兴起的地域是()A:长江中下游B:黄河中下游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3. (2015年10月)“天下”观念变得十分清晰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4. (2016年4月)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是()A:和平与发展B:战争与和平C:繁荣与衰败D:分裂与统一5. (2019年10月)统一的国家出现了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是发生在()A:先秦时期B:东汉时期C:唐宋时期D:元明清时期6. (2015年10月)代表着古代人对地域的不同自然区域认识的是()A:尚书禹贡B:尚书尧典C:尚书皋陶谟D:尚书洪范7. (2019年4月)中国古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