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模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简介(一)课题的提出新课程指出: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究、质疑和研究。要让他们经历一个个探究活动,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增长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这就需要在科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而不是形式化的。美国著名的兰本达教授提出了“探究一研讨”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理论通过以刘默耕为首的一批先驱者的努力探索下,逐步成为小
2、学科学教学的主要教学思想,使科学教学在改革的一开始就走在了其它各科的前面。多年来,虽经许多理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造就了一批科学方面的教学能手、专家,但小学科学教学的理论研究进展不大,没有大的突破。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广实施,一批教育理论工作者借助国外的教育理论和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此重要,因此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边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
3、、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生系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2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4、,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3 .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
5、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1、理论价值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将不断促进“教学策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 .整合适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验内容如果教师对主动探究学习的实验内容的把握上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内容过于浅显,有的内容没有探究的价值,这样的探究只能让学生失去兴趣,成为无意义的探究。因此,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精心选择或设计适合探究学习的实验内容。A、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实验内容。B、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探究内容。C、拓展性的实验探究内容。2 .建立合理的实验小组,实现合作探究式学习
6、的有效性和效率目前,不少的实验小组在考虑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合作意识等因素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就需要将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及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实验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但角色应该经常轮换,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以此来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探究战斗力的群体。3 .构建科学实验课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确定小组合作探究内容一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组建合理的实验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组建学习小组。学生按对探究内容的兴趣,组建学开展小组合
7、作探究式学习一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进行指导。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结果一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构建出更合理、实用的教学模式。(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 .文献研究法贯彻研究过程始终的工作之一是阅读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著作,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收集国内外有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资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例如:我们通过了解知道,学生由于在家大多事情都有父母包办,学生动手能力差,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分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动手做一些简易的教具,如:潜望镜、太阳能热水器等,培养了他
8、们的动手能力。3 .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4 ,对比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班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探究黎JU&理分析得出结论实验班40.845.843.647.347.9非实验班32.230.428.331.831.45 .经验总结法对实验教师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被总结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以论文、反思的形式展现出来。二、课题的研究过程(
9、-)建立合理的实验小组,为合作探究式学习做好准备实验课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也是要讲究科学合理的安排的,做到以下两点,才能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落地实处,否则合作探究活动只能流于形式。1组建合适的实验小组科学实验小组的分组要做到严格控制人数,一般采用4人一小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做,避免个别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要让他们感受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性,使学生产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合作的精神,初步形成小组的凝聚力。在组建小组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的组合,体现民主,一般情况他们会平时比较要好的同学组成一组,这无疑给小组顺利合作埋下伏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教师的策略。合作学习的习惯非一天两天养成,是在
10、一次次的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中逐渐形成的。这就要求老师具有耐心,留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磨合。6 .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在小组合作实验活动之前,科学老师应让每个小组先明确分工,确定各自在实验操作中的任务,在实验活动过程中,要强调每个学生责任,哪个环节出问题,追究相应学生的相应责任,让学生认识到合作过程中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操作实行“责任制”的同时,还要推行岗位轮换制,在多次活动中,每个同学不能不断重复同一个任务,必须经常轮换,依此来体验不同岗位上的不同辛劳,能做到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避免同组成员推卸责任、互相指责。(二)营造合作探究氛围,将合作
11、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1 .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情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道理,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师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
12、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学生一旦具有这种强烈的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探究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上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课时,给每组学生准备了小车一辆、橡皮筋两根等器材来安装小车,让小车运动起来。其中第二组有两位同学抢先绕了起来,但不管怎样绕,小车就是运动不起来。于是其他组员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小车动不起来的原因:(1)橡皮筋被车轮的轴卡住了;(2)绕的圈数太多,车轮打滑等等。接着反复讨论、调整、操作、实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相互间得到启发。既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又充分发挥了小组人员各自的才能,形成学习的互补性
13、。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给予充足的合作探究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获取了有关信息后,要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如在教学电路出故障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出示了带底电池和灯泡,让学生用电线接亮小灯泡,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却还是难住了学生,学生上台演示时,接来接去都搞不明白这线该接在何处,后来请同学们共同探讨,终于得出了结果,原来只要把底座的弹簧压倒,就能把电线插进去就行了。虽然花去不少的时间,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从以上的教学环节看,教师没有过多
14、的干预学生的活动,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保证学生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而且这样开放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种易于掌握,又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体现他们的自主。在探究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及聆听别人的意见,通过充分的讨论,获得对问题的共识。同时鼓励组与组之间提出质疑。通过交流、质疑,让学生感受到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获得的,意识到自己在其中的作用。同时,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当然组间的交流,还可以达到知识的共享和智慧的共享。否则会给学生留下遗
15、憾,更重要的是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3 .教师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而应深入到学生中,认真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活动,及时了解各组合作探究的进度、讨论的焦点、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如:发现学生分工不清、讨论无序或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帮助学生确分工,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把学生的讨论拖回主题。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在学生进行汇报时,要注意引导、帮助学生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一个清晰的
16、认识。发现合作学习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进行。4 .对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评价要落到实处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小组学习的过程。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对自己的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调动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性,提高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效益。同时,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评价还要突出“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