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94298 上传时间:2024-04-1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1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docx(4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设计第一单元声音1 .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倾听不同的声音,知道声音有高低强弱等不同。科学思维通过区分声音来源不同,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探究实践在听声音的活动中,能用合适的词汇来描述听到的声音。态度责任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教学难点】能根据听“的声音进行描述并分类。【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准备简单的一些乐器。学生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听听声音。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

2、,乐器1 .尝试让乐器发出声音。提问:刚才我们让哪些物体发出了声音?2 .请学生上台表演。提问:仔细倾听:你发现这个声音是怎么样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利用乐器发出声音,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并试着倾听这些声音。3 、听听声音,尝试描述(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观察记录单1 .模仿声音提问:你能模仿更多物体发出的声音吗?其他同学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2 .听音频,描述声音(1)教师播放,集体倾听听听播放的这段音频中有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并记录下这些声音是怎么样的。提问:我听到了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它是怎么样的。教师引导介绍:我们听到的声音各不相同,他们有的悦耳,有的刺耳,有的高,有的低

3、。设计意图通过听一听声音,模仿声音,用一些词语描述声音,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些词语,比如高低、强弱等,帮助学生加强认识声音的不同。三、给声音分类(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学生记录单1 .布置任务提问:这些都是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你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2 .讨论:小组内讨论分类标准。(人类生产生活、自然界发出、动物的叫声)3 .反馈小结。提示学生按动物发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汇报所分类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分类的依据,从而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

4、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用闪烁的小星星认识声音的不同(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音乐1 .认识乐曲提问:这首歌曲中最高的音是哪个?最低的音是哪个?2 .听一听前后二部分的乐曲,区别不同。提问:说一说前后两部分歌曲的有什么明显的不同?3 .手势比划:学生根据边唱曲谱边唱边用手势比划音符的高低。4 .教师小结:声音有高低强弱变化,这些高低强弱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视听体验。5 .刚才我们制造了声音,也听了很多声音,你有没有对声音产生一些问题呢?6 .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了解声音的魅力。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乐曲来感受声音的不同变化,并且用手势比划,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

5、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后记】2.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橡皮筋、钢尺等发声物体的状态进行观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对比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能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探究实践在观察物体发声的活动中,能用简单图画、文字和动作来描述声音的振动状态。态度责任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教学难点】如何引导拿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准备】教师1根长皮筋、1包小米粒学生1个塑料尺、1根皮筋、1面鼓、1个音叉、1个透明水槽、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6、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一、旧识导入,引入新知(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乐器1 .尝试让乐器发出声音。提问:刚才我们让哪些物体发出了声音?2 .请学生上台表演。提问:仔细倾听,你发现这个声音是怎么样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利用乐器发出声音,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并试着倾听这些声音0二、实验探究,观察发声的物体(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皮筋、钢尺、鼓、观察记录单1 .使皮筋、钢尺、鼓单独并持续地发声:出示皮筋和钢尺、鼓。提问:让它们怎样发出声音有助于我们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预设,按压、弹拨等方法)2 .出示活动要求实验时控制你们的声音大小,不要影响别的小组

7、实验。注意安全,小心使用,保护好器材。实验结束将材料放回实验盒。3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4 .交流发现(1)提问:我是怎样使尺子发出声音的?发出声音时看到了尺子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拨动、敲打思辨:老师用力按压、弯曲尺子,它发声了吗?(2)提问:我是怎样使皮筋发出声音的?发出声音时我看到了皮筋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弹、拨(3)思辨:老师用力拉伸皮筋,它发声了吗?教师出示大皮筋,请同学上来帮忙,其他同学动手模仿皮筋发声时的状态。我是怎样使鼓发出声音的?发出声音时我看到了鼓面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敲击思辨:老师敲击鼓面了,它发声了吗?(教师演示)尺子、皮筋、鼓面发声时到底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结:这

8、种不断重复地往返运动,科学上把这种运动称作振动。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不断的强化物体发出声音时,他们的运动状态是怎么样的?教师在这里关键要解释振动是怎么样的一种运动方式。估计学生会猜测物体发出声音与敲击,或拉动物体有关,那么老师要引导学生敲击或拉动物体是给物体施加力,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施加力后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三、借助物体再探究(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音叉、水槽、学生记录单1 ,出示音叉,教师敲击,引发矛盾。提问:发声的物体真的都在振动吗?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科学仪器:音叉。2 .分组实验(1)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看看手指有什么感觉?(2)轻轻的敲击音叉,放入水中,看看

9、水面有什么变化?3.交流发现(1)提问:你认为音叉振动是怎样的一种方式?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预设:(2)提问:让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为什么水面会有波纹?(3)小结: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鼓等)在力的作用下是,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通过听音叉声音、看、摸、观察敲击音叉后在水中情况来感受音叉在发出声音时,音叉在振动。并告诉学生,对于一些振动不明显的,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工具使它明显,进一步强化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概念。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

10、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延伸拓展:吹吸管(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吸管1.教师表演:用吸管吹奏声音。提问: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小结:吹使试管里空气发生了振动,所以才产生了声音。设计意图前面的课堂中主要是固体的演示,这里出现气体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教学后记】3.声音是怎么传播的【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声音在空气、桌子、水中的传播实验,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科学思维用例举的方法,分析声音在不同物体的传播本领不同。探究实践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描述声音传播的特征,并尝试研究声音在更多物体中的传播现象。态度责任在实验活动,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

11、基本方法。【教学重点】知道声音整播需要液体、气体、固体等物质,且声音可以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教学难点】理解声音最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准备】教师真空抽气装置、鼓纸杯2个、回形针2枚、绳子一根等学生音叉、学习单、记录单、水槽等【教学过程】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一、提出问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课件,乐器1 .教师拿出小鼓,敲击发出声音。提问: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那有鼓声是怎样到你们的耳朵里呢?2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让学生进行解释,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简单记录在记录本上。设计意图

12、大多数学生很少关注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此活动先让学生回顾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再引导学生去关注声音传播的问题。二、探索实践: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25分钟)(一)活动一:空气传播声音材料准备:空气传播声音实验装置出示真空抽气装置提问:同学们,这是一个真空抽气装置,这个是电铃,我们把电铃打开。现在我们把玻璃罩戴上,还能听到声音是吗?让我们把真空抽气装置打开,慢慢抽千里面的空气,注意听。3 .学生活动小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二)活动二:声音在固定中传播1 .提问: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那么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吗?教师引导: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一听在

13、桌子另一端的同学轻轻抓挠桌面;听的同学侧耳靠近桌面,另一个同学继续抓挠桌面;比较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2 .学生观察活动,并填写记录3 .汇报交流: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和不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4 .小结:声音能够在桌面传播,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比空气中好。(三)活动三: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材料准备:音叉、水槽1提问: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我们可以怎么来进行探究呢?5 .实验指导,通过课件出示:(1)把音叉放到水面上的时候,应等到水面平静之后。(2)轻轻敲击音叉,同时轻轻地用敲击后的音叉去接触水面。(3)重点观察水面是如何

14、波动的?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4)将耳朵紧贴水槽外壁听一听声音,感受下声音有什么不同。6 .汇报交流:你还能听到音叉的声音吗?水是怎么传播声音的?7 .小结: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设计意图通过3个活动,实验重点是要让学生观察到音叉引起的传声运动是怎样运动的。通过水波声波类比,为接下来的研讨做好准备。三、研讨交流,得出共识(预设8分钟)1通过上述的活动,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2 .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沟通呢?3 .小结: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水中传播,没有媒介

15、是不能传播声音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拓展提高(预设2分钟)4 料准备:纸杯2个、回形针2枚、绳子一根1 .教师拿出“土电话”并指导学生玩“土电话”2 .分组实验:玩士电话游戏。3 .交流现象,并思考: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设计意图玩“土电话”研究声音传播是非常好的活动,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比对声音在气体和固体中的传播,也可以进一步理解振动。【教学后记】4 .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耳的结构,知道人的耳朵的构成。认识到各部分的作用科学思维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能认识耳郭和鼓膜的作用。探究实践在模拟耳郭、鼓膜的实验中,用简单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