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63124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这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是我之前在教到这篇文言文的时候所作,今天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下。【设计思想】本文是学生升入高中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人教课标版必修1第2单元)初中三年,学生们虽然打下了初步文言文根底,但像本单元这样古汉语知识繁多、叙事详备、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他们学习起来仍有一定困难。?烛之武退秦师?是本单元第一篇,情节相对简单,但涉及到郑、秦、晋三国历史上的恩怨与利益,涉及到人物称谓和外交辞令,当然,更涉及到许多古汉语特殊词句。扫除了这些障碍,学生们才能领略文章理性之美、辞令之美。故本课教学设想是:学生充分预习,自主合作探究。(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以发现问

2、题;课堂上提出问题,师生择要解决问题。(2)课堂上重点解决疑难字句,在词句积累过程中复习成语,打通古今汉语联系,学以致用。(3)尝试用填空的方法,概括文意,提炼要点。(4)读写结合,融理解鉴赏与表达交流于一体,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古为今用的意识。褚树荣老师认为,阅读、鉴赏文言文,要有三个层面,即文句一文章一一文化,此言极是。愚以为,学习古代文章,还在于学以致用。这不仅是掌握词句,了解文意,学会做题,更要借此观照我们的现实生活,给我们提供一个历史的借鉴。【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本课重要词语及语法现象:譬如: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等。2 .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学会用填写法概括

3、文意。3 .通过用加点词语境义填写成语的方法,了解古今汉语的联系,增强对古汉语的领悟力。学会评点式读书法,尝试读写结合,古为今用。4 .感受烛之武以国事为重,勇于担当的精神。【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辅用具】多媒体【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春秋是礼崩乐坏的动乱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己利益,翻云覆雨;秦晋之好,转眼间顿为敌国。同学们知道,在大兵压境、国家危如累卵的时候,以自己超卓的胆识,只身说退强大敌军的故事吗?知道侵略者和被侵略者转眼之间成为盟友,而盟友之间那么差点发生战争的原因吗?那就让我们走进?烛之武退秦师?,感受一下春秋时期那刀光剑影,欣赏那惊心动魄的唇枪舌剑吧。二、检查预习1 .让学生提

4、出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师生共同择要挑出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重点学习。(结果显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多与教师判断相同,通过筛选,删除了通过查阅注释和词典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譬如,关于“春秋三传、人物称谓;对于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学生根本也能把握其主要特征,故此,教学时这个环节从略)2 .字词积累:大屏幕投示,学生答复,教师点拨学生相互补充。(1)解释以下词语,说说与现代汉语意义上区别越国以鄙远且贰于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行李之往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解释以下加点词,了解其活用类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既东封郑假设亡郑而有益于秦因人之力而弊之(3)比较辨析以下虚词意思其:以其无礼于晋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

5、以:以其无礼于晋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焉:焉用亡郑以陪邻将焉取之朝济而夕设版焉(4)指出以下句式的特点以其无礼于晋晋军函陵是寡人之过也夫晋,何厌之有【活学活用】请以以下加点词在本句中的意思填写成语。且贰于也(忠贞不贰)因人之力而弊之(因人成事)以乱易整,不武(胜之不武)朝济而夕设版焉(朝令夕改;同舟共济)夫晋,何厌之有(学而不厌)是寡人之过也(闻过那么喜)(积累固然重要,但整合能收举一反三之效。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通过给加点词组合成语来学习,学生趣味盎然,教师也可借此了解学生掌握成语程度,使学习具有针对性。)三、诵读感知,分析说理艺术,概括文意。(一)反复诵读,感知内容1先让四个学生分别

6、读四段内容,然后请学生评点,教师相机点拨。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烛之武说秦伯的语气。再请一生品读,并让学生指出这番说辞中语气有无变化,读得是否正确。再请一生朗读,感受其委婉语气及其跌宕起伏。(二)综合全文,在空格处填写一个最恰当的字予以评价。秦晋征讨郑国,其理可谓()矣;强敌大军压境,其势可谓()矣;烛之武见危受命,其情可谓()矣;一番说辞力挽狂澜,其言可谓()矣;秦伯背盟结盟,其行可谓()矣;晋文果断撤军,其人可谓()矣。翻云覆雨敌我互换,其因皆为()矣。参考答案:谬,危,义,妙,滑,智,利(意思对即可)四、合作探究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能否从中获得一点启示。(提示:可从事情因果关系、盟友

7、与利益、说理艺术等方面考虑)任选一个话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段短文,说明你的观点。可以相互讨论,选择一人在班上交流。(这一环节视课堂教学时间而定,也可放到课外完成)学生讨论后提出诸多话题,最后大多数学生认为以下几个话题较好。(1)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3)有理还得有礼(或“有话好好说)【学生范例1话题: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面对两大强国的围攻,危如累卵的郑国指日可下,但烛之武却能以一番说辞,让秦国自动撤军,传奇般地解了郑国之围。这看似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首先,烛之武洞悉两大敌国虽有秦晋之好,但历史上曾有恩怨、摩擦,巧妙的予以利用,便能化敌为友。其次,他知道,“春

8、秋无义战,两国虽为同盟,但目的都是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一旦违背自己利益,联盟就会瓦解。第三,他善于攻心,虽为郑国说客,但却设身处地替秦国着想,且言之成理,故能击中秦伯软肋。第四,秦伯也是以退为进,留下的杞子等人不就是秦国的内应、眼线吗?【学生范例2】话题: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秦晋两大盟国围攻郑国,但在烛之武一番说辞之下,秦国就抛开秦晋之好,改与敌国结盟,何哉?利使之然也。秦“越国以鄙远,本来就只想分郑国一杯羹,但“邻之厚君之薄的亏本买卖是不干的,哪如“舍郑以为东道主,供其乏困合算呢?更何况“与郑人盟,让杞子等将领留下做内应,以后独吞郑国这块肥肉多好。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呀!晋国呢,也是如此,拉秦侵郑是让它火中取栗。别看文公满口“仁义,当“仁义遭遇“利益时,晋国选的肯定是后者。几年之后的靖之战不正说明了这点吗?吕祖谦说:“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诚哉斯言!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古人之言当铭记也。五、作业1课外延伸阅读?秦晋靖之战?2.以“谈?烛之武退秦师?的写人艺术为题,写一篇探究性文章。文长不限。以上就是?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查字典语文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