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复习基本知识点及经典结论总结+练习题.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0094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列复习基本知识点及经典结论总结+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列复习基本知识点及经典结论总结+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列复习基本知识点及经典结论总结+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列复习基本知识点及经典结论总结+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列复习基本知识点及经典结论总结+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列复习基本知识点及经典结论总结+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列复习基本知识点及经典结论总结+练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数列复习基本知识点1、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如果数列的第n项。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如(1)已知q=5N*),则在数列q的最大项为_(答:);(2)数列/的通项为勺=一竺一,其中。涉均+15625bn+为正数,则。与。用的大小关系为一(答:4V(3)已知数列4中,勺=+n,且an是递增数列,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4一3);(4)一给定函数y=f(x)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

2、q(0,1),由关系式。向=/(2)得到的数列qJ满足。向5N*),则该函数的图象是O(答:A)ABCD递推关系式: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以与它的前一项,一(前n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则这个式子就叫数列的递推关系式。数列的前n项和:sn=a,+a2a+aS,5=1)已知S求的方法(只有一种):即利用公式a=注意:一定不要忘记对n取值的讨论!最后,还一1,(心2)应检验当n=1的情况是否符合当n2的关系式,从而决定能否将其合并。2.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1、等差数列的定义:即“-“_=4(2*,且心2).(或许+-以=4(%*).(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定义法:即+

3、小=或常数)。j为等差数列。中项法:2att+=an-an+2j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法:(a,b为常数)oaj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法:Sf=An2Bn(A,B为常数)O1J为等差数列。如设仅“是等差数列,求证:以bF+-+%九N*为通项公式的数列为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的通项:an=ai+(/?-)dWc=am+(-m)do公式变形为:即=M+6.其中a=d,b=a-d,如等差数列J中,/o=3O,/=50,则通项=(答:2+10);(2)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Q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答:-6,N*)(4)等差中项:若a,Ab成等差数列,则A叫做。与b的等差中项,

4、且A=丝2。23.等差数列的性质:(I)当公差dw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4+(-1)d=加+q-d是关于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前和SzI=+妁Fd=n2+(ay-gn是关于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2)若公差d0,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d=0,则为常数列。(3)对称性:若卜是有穷数列,则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都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当加+=+夕时,则有am+a11=ap+aq,特别地,当m+n=2p时,则有am+a11=2ap.P(1)等差数列an中,S.=18,+%t+412=3,S3=1,则=一(答:27);(2)在等差数列q中,io0,且卬j,S

5、”是其前项和,则A、SpS2SIo都小于0,SS2都大于0B、SpS2-S9都小于0,S20,S21-都大于0C、S,SzSs都小于0,S6,S7-都大于0D、SpS2-S2.都小于0,S2,S22都大于0(答:B)(4)项数成等差,则相应的项也成等差数列.即4攵,“八2卅伏,*N)成等差.若凡、2是等差数列,则kan.kan+pbn)“、是非零常数)、*(PMM)S“同“一53-52也成等差数列,而%成等比数列;若“是等比数列,且见0,贝UIgqJ是等差数列.如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25,前2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和为。(答:225)(5)在等差数列/中,当项数为偶数2时,s=3+a+i);S

6、偶-S奇=d;-=-.项数为奇数2一1时,S2_=(2T)4;S偶-5奇=-0;=o如(1)在等差数列中,Sn=22,则S奇4=(答:2);(2)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4中,奇数项和为80,偶数项和为75,求此数列的中间项与项数(答:5;31).(6)单调性:设d为等差数列的公差,则d0=即是递增数列;d0o斯是递减数列;d=0=即是常数数列若等差数列叫、电的前和分别为4、B.,且今=/5),则富=穿三瞿=科=/(2-1).如Bn(21)b1jD2n-I设%与是两个等差数列,它们的前项和分别为S“和,,若M1=网1,那么幺=(答:Th4-3bn6/22)8,7-7(8)8、已知z成等差数列,求1

7、的最值问题,若0,d0且满足卜心,则S最大;11o若0且满足眄,则S”最小.10如(1)等差数列中,4=25,S9=S17,问此数列前多少项和最大?并求此最大值。(答:前13项和最大,最大值为169);(2)若%是等差数列,首项40,生003+出期0,2003,20040成立的最大正整数是(答:4006)4.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如果数列匕J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等比数列的公比。即卫=q(N*,=2)(或为1=4SCN)an-(D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定义法也=q(g为常数),其中qw0,/H0或4anan-(12)o如(1)一个等比数

8、列%共有2+1项,奇数项之积为100,偶数项之积为120,则勺+1为一(答:-);6(2)数列4中,S=4j+152q=1,若2=4+-2。,求证:数列2是等比数列。(2)等比数列的通项:凡=4Z或勺=,MiC如设等比数列4中,01+art=66,2art_1=128,前项和SZf=I26,求和公比夕.(答:=6,q=g或2)(3)等比数列的前和:当g=1时,S1叫;当g1时,S=一0)二%一如(1)等比数列中,-q-qq=2,S99=77,求知+R+。99(答:44)特别提醒: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为此在求等比数列前项和时,首先要判断公比9是否为1,再由4的情况选择求和公式的形式,当

9、不能判断公比夕是否为1时,要对q分q=1和gw1两种情形讨论求解。(4)等比中项:如果a、G、b三个数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即G=疝提醒:不是任何两数都有等比中项,只有同号两数才存在等比中项,且有两个J茄。如已知两个正数4,。3工。)的等差中项为A,等比中项为B,则A与B的大小关系为(答:AB)5.等比数列的性质:(1)对称性:若”是有穷数列,则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积都等于首末两项之积.即当2+=p+q时,则有am.an=ap,aq,特别地,当加+x=2p时,则有.如(1)在等比数列“中,3+=124,4a7=-512,公比q是整数,则卬0=一(答:512);(2)各项均

10、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9,则Iog3a+Iog3a2+Iog3aw=(答:10)。(2)若是等比数列,则|J、%+w(p,qN)、履“成等比数列;若,、么成等比数列,则凡久、务成等比数列;若4是等比数列,且公比4T,则数列5,52“一5,53“一52”,也是等比数列。当夕=T,且为偶数时,数列5,52“-50,53“一52”,一是常数数列(),它不是等比数列.若“是等比数列,且各项均为正数,则1og4为成等差数列。如(D已知。0且设数列优满足1og.%=1+k五5N*),且x1+x2+X100=IOO,则NO1+02+X200=.(答:100。H):(2)在等比数列%中,S”为其前n项和

11、,若53()=135(),50+530=140,则S2。的值为(答:40)(3)单调性:若0,q1,或40,0q1贝JqJ为递增数列;若q1,或q0,0q1则4为递减数列;若q2)C如已知。”的前项和满足1og2(S+1)=+1,求”(答:3/二12);数列。满足+-Ci2+-an=2+5求”(答:削,5=1)已知6,。=/()求4,用作商法:/()()、。如数列凡中,=1,对所有的2都961有。田2。3。=,则的+%=(答:)若4+1-4=/5)求用累加法:=(-4)+3T一。”-2)+(。2一4)+ai(2)O如己知数列4满足4=1,an-an_,=-=-=(n2),则an=(答:?+1+na,1=-Vn+1-/2+1)已知411=5)求凡,用累乘法:“=2.4口.生q(2)。如己知数列凡中,=2,前项anan-an-24和St1,若Sn=n2an,求明己知递推关系求用构造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特别地,(1)形如,二3小+匕、4=kai+b“(k,b为常数)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后,再求乙。如己知4=1,q=30,+2,求%(答:,j=23n-,-1);己知4=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