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规范指南新生儿低血糖诊疗规范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规范ABO溶血诊疗规范修订印刷版新生儿科三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疗规范指南新生儿低血糖诊疗规范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规范ABO溶血诊疗规范修订印刷版新生儿科三甲资料.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诊疗规范指南修订印刷版新生儿科三甲资料目录新生儿低血糖诊疗规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规范新生儿ABo溶血诊疗规范类别新生儿科一诊疗规范编号XEWK-3-01名称新生儿低血糖诊疗规范生效日期今年-12-31制定单位新生儿科修订日期今年-12-25版本第4版疾病概述新生儿低血糖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血糖低于正常同龄新生儿的最低血糖值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全血血糖低于2.2mmo11(40mgd1),血浆糖低于2.2-2.5mmo11(40-45mgd1)作为低血糖诊断标准,而低于26mmo11(47mgd1)为临床需要处理的界限值。一诊断1临床表现:11常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多出现在生后数小时
2、至1周内,或伴发于其他疾病过程而被掩盖。1.2 无症状性低血糖较有症状性低血糖多10-20倍,同样血糖水平的患儿症状差异也很大。1.3 症状和体征常非特异性,多出现在生后数小时至1周内,或伴发于其他疾病过程而被掩盖,主要表现为反应差、阵发性青紫、震颤、眼球不正常转动、惊厥、呼吸暂停、嗜睡、不吃等,有的出现多汗、苍白及反应低下等。1.1 检查:准确测定血糖是诊断本症的主要手段。1.2 血糖监测、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检查;1.3 血常规及血型、尿常规及酮体;1.4 感染相关检查(血培养及脑脊液检查);1.5 内分泌相关检查(腹部B超、肾上腺B超、胰岛素测定、甲状腺素测定);1.6 遗传代谢检查(血、尿
3、氨基酸测定);1.7 头颅MR1(症状性低血糖)。二治疗1.8 治疗原发病。1.9 状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任何时候都应尽早喂奶,无症状性低血糖首选肠道喂养,不建议用葡萄糖喂养,每小时测定血糖,如血糖不升高,婴更改治疗方案。2.1 无症状者,应静脉点滴葡萄糖液6-8mg(Kg.min),每小时1次监测微量血糖,直至血糖正常后逐渐减少至停止输注葡萄糖C有症状者,应立即静脉注入10%葡萄糖液2m1kgt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液,速度为6-8mg(kg.min)o经上述处理低血糖不缓解,逐渐增加输注葡萄糖量至1012mg(kg.min)。治疗期间每小时监测一次微量血糖,如症状消失,血糖正常12-24
4、小时后逐渐减少至停止输注葡萄糖,并及时喂奶。2.2 如静脉输注葡萄糖12-15mgKg.min,仍不能维持正常,可每日两次给予氧化可的松5mg(kg.d)02.3 持续低血糖可用胰高血糖素0.025-0.2mgkg;高胰岛素血症者可用二氮嗪或生长抑素Q三主要并发症:低血糖脑病四病情监测重点:动态监测微量血糖五参考文献2.4 版实用新生儿学2.5 版儿科学类别新生儿科一诊疗规范编号XEWK-3-02名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规范生效日期今年1231制定单位新生儿科修订日期今年-12-25版本第4版疾病概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生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
5、表现。本症不仅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一诊断2.6 表现:2.7 度生后24小时内症状最明显,以后逐渐减轻。无意识障碍。其特点为过度兴奋状态,如易激惹、对刺激反应过强。肌张力正常或增加,拥抱反射活跃、颅神经检查正常,前囱不紧张,无惊厥发生,脑电图正常。很少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2.8 中度患儿有意识障碍,如嗜睡或意识迟钝,出现惊厥、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退、呼吸暂停,前卤可饱满,脑电图检查可异常。2.9 重度生后即处于浅昏迷或昏迷状态,深呼吸不规则或呈间歇性,生后12小时之内开始惊厥,浅反射及新生儿反射均消失,肌张力低下,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前卤膨隆,脑电图
6、呈现暴发抑制波形,死亡率高,幸存者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2004年11月修订:2.1 临床表现是诊断HIE的主要依据,同时具备以下4条者可确诊,第4条暂时不能确定者可作为拟诊病例。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胎心100次/分,持续分钟以上,和(或)羊水川度污染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有明显窒息史。出生时有重度窒息:指Apgar评分1分钟W3分,并延续至5分钟时仍W5分;和(或)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7.00o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至24小时以上,如意识改变(过度兴奋、嗜睡、昏迷),肌张力改变(增高或减弱
7、),原始么射异常(吸吮、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重时可有惊厥,脑干症状(呼吸节律改变、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和前卤张力增高)。排除电解质紊乱、颅内出血和产伤等原因引起的抽搐,以及宫内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脑损伤。2.2 辅助检查:可协助临床了解H1E时脑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及明确HIE的神经病理类型,有助于对病情的判断,作为估计预后的参考。2.2.1 脑电图:在生后1周内检查。表现为脑电活动延迟(落后于实际胎龄),异常放电,缺乏变异,背景活动异常(以低电压和暴发抑制为主)等。有条件时,可在出生早期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连续监测,与常规脑电图相比,具有经济、简便、
8、有效和可连续监测等优点。2.2.2 B超:可在H1E病程早期(72小时内)开始检查。有助于了解脑水肿、脑室内出血、基底核、丘脑损伤和脑动脉梗死等HIE的病变类型。脑水肿时可见脑实质不同程度的回声增强、结构模糊、脑室变窄或消失,严重时脑动脉搏动减弱;基底核和丘脑损伤时显示为双侧对称性强回声;脑梗死早期表现为相应动脉供血区呈强回声,数周后梗死部位可出现脑萎缩及低回声囊腔。B超具有可床旁动态检查、无放射线损害、费用低廉等优点。但需有经验者操作。(3)CT:待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后检查,一般以生后第47天为宜。脑水肿时,可见脑实质呈弥漫性低密度影伴脑室变窄;基底核和丘脑损伤时呈双侧对称性高密度影;脑梗死表
9、现为相应供血区呈低密度影。有病变者34周后应复查。要排除与新生儿脑发育过程有关的正常低密度现象。CT图像清晰、价格适中,但不能作床旁检查,且有一定的放射线。2.2.3MRI:HIE病变性质与程度评价方面优于CT,对矢状旁区和基底核损伤的诊断尤为敏感,有条件时可进行检查。常规采用T1WI,脑水肿时可见脑实持呈弥漫性高信号伴脑室变窄;基底核和丘脑损伤时呈双侧对称性高信号;脑梗死表现为相应动脉供血区呈低信号;矢状旁区损伤时皮质呈高信号、皮质下白南呈低信号。弥散成像(DWI)所需时间短,对缺血脑组织的诊断更敏感,病灶在生后第1天即可显示为高信号。MR1可多轴而成像、分辨率高、无放射性损害,但检查所需时
10、间长、噪声大,检查费用高。2.3临床分度H1E的神经症状在出生后是变化的,症状可逐渐加重,一般于72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好转,严重者病情可恶化。临床应对出生3天内的新生儿神经症状进行仔细地动态观察,并给予分度。HIE的临床分度见下表。项目轻度中度重度意识兴奋和抑制交替嗜睡昏迷肌张力正常或稍增高减低松软或间歇性伸肌张力增高原始反射吸吮反射正常减弱消失拥抱反射活跃减弱消失惊厥可有肌阵挛常有有,可呈持续状态中枢性呼吸衰歇无有明显瞳孔改变正常或扩大常缩小不对称或扩大,对光反射迟钝EEG正常低电压,可有痫样放电症暴发抑制,等电线病程及预后症状在72小时内消失,状在14天内消失,可能症状可持续数周。病预后
11、好有后遗症死率高。存活者多有后遗症。3实验室检查3.1 颅脑超声检查检查时可发现患儿脑室变窄或消失(提示存在脑水肿)。3.2 头颅CT检查可分为四级:正常:脑实质所有区域密度正常;斑点状:区域性局部密度减低,分布在两个脑叶;弥漫状:两个以上区域密度减低;全部大脑半球普遍密度减低,灰白质差别消失,侧脑室变窄。3.3 脑电图。3.4 磁共振扫描。3.5 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新生儿前脑动脉血流阻抗指数C3.6 脑脊液检查。3.7 血生化、血气分析检查。二治疗1支持对症治疗1.1 维持适当的通气和氧合;1.2 维持适当的脑血流灌注,避免血压过度波动:维持正常动脉血压值;1.3 维持适当的血糖水平(4.2
12、5.6mmo11);1.4 适量限制入液量,预防脑水肿;1.5 控制惊厥:推荐苯巴比妥作为控制惊厥一线用药,不建议作为预防用。2神经保护治疗推荐亚低温治疗足月儿中、重度HIE。三预后常见后遗症为脑瘫、癫痫、智力低下,以及视觉损害、注意缺陷、认知障碍、学习困难等。近远期预后与损伤严重程度有关,建议儿童康复科定期复查,必要时早期康复训练。四参数M1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11标准版)2第5版实用新生儿学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2004年11月修订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4第9版儿科学类别新生儿科一诊疗规范编号XEWK-3-03名称新生儿ABO溶血诊疗规范生效日期今年-12
13、-31制定单位新生儿科修订日期今年-12-25版本第4版疾病概述因胎儿红细胞的ABO血型与母亲不合,若胎儿红细胞所具有的抗原恰为母体所缺少,当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循环,因抗原性不同使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此抗体(IgG)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作用于胎儿红细胞并导致溶血。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在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常见,主要发生在O型产妇、胎儿为A型或B型。本病第一胎也可发病,占4050%o诊断1临床表现与Rh溶血病相比较,症状较轻,以黄疸为主要症状。如不及时处理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贫血、肝脾肿大程度均较轻,发生胎儿水肿者更为少见。2实险室检查根据病史、临床检查怀疑本病时应作血清学
14、检查以确诊。先确定母婴ABO血型不合,然后做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检查,作改良直接Coombs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及游离抗体试验。其中改良直接Coombs试验和(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均表明小儿体内有抗体,并不一定致敏,此时应参考母游离抗体效价,若母抗体效价N1:64则有意义。二治疗除极少数重症患儿在宫内已开始接受治疗以减轻病情、防止死胎,绝大多数溶血病患儿的治疗在生后进行。1产前治疗目的是纠正贫血、减轻病情包括:血浆置换术;宫内输血;母或胎儿注射IVIG;提前分娩。2新生儿治疗2.1 胎儿期重度受累者,出生时有胎儿水肿、腹水、贫血、心、功能不全者,应尽快作交换输血。2.2 出生后一旦明确诊断,可给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每次1gKg,于2小时内滴入。2.3 出生时一般情况尚正常,但生后很快出现黄疸,应采取措施降低血清胆红素,以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可采用光疗、交换输血并辅以药物治疗,如输注白蛋白治疗。2.4 纠正贫血早期重度贫血者往往胆红素很高,需交换输血;晚期贫血若患儿症状严重时,可适当少量输血,输入的血最好没有引起发病的血型抗原。三主要并发症胆红素脑病四参考文献2.5 版实用新生儿学2.6 版儿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