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服务托管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产服务托管模式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农业生产服务托管模式的概念与研究理论基础目录农业生产服务托管模式的概念与研究理论基础11.1 相关概念界定11.1.1 农业生产托管11.1.2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11.2 理论基础31.2.1 专业化分工理论31.2.2 产业组织理论41.2.3 产业集群理论51.1 相关概念界定1.1.1 农业生产托管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生产性服务是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其包括统防统治、联耕联种、代耕代种等,其中
2、,统防统治是指针对农业生产中普遍出现的病虫害进行统一防治,是一种新型社会化、集约化植保服务。联耕联种由江苏省率先推出旨在农户自愿、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村组统一集中碎片化土地进行连片耕种,并提供专业服务的新型经营模式。代耕代种是指无法耕种或不愿耕种的农民将土地托管给个人进行生产经营的方式。农业生产托管的组织方包括村两委、供销合作社、合作社等;托管客体包含小农户、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服务主体等,家庭农场和土地流转服务主体因为自身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市场谈判能力;农业生产托管的市场主体包括农资供销商、农机大户和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托管不仅有利于引领普通农户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
3、服务规模经营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发展。1.1.2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是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方式,其分为全程托管、半托管和订单式托管几种,其中全程托管是由托管方提供耕种管收一体化的农业服务,农户承担农资费用并向托管方交付一定的管理费用,土地最终受益仍归农户所有,具体利益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种,即交付粮食和交付货币。半托管也称“菜单式托管”,包括劳务托管和订单式托管。劳务托管指针对农户在不同季节、农作物不同的生产阶段产生的农业需求,托管方提供相应的劳务作业,农户则支付相应的劳动费用。订单式托管指农户与农业托管方签订订单协议,由托管方向农户提供种子、化肥
4、等生产资料,并负责产品收购的发展模式。换句话说,劳务托管提供的托管项目形式是劳动,而订单式托管提供的托管项目形式是农业生产资料。入股式托管指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以股份的形式委托给托管方,由托管方统一经营管理,农户则在年底按协议获得分红和保底收益。图1.1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分类三种托管模式各具特色。全程托管由于是全产业链托管,实现了土地经营规模化和服务体系化,从而降低农资成本、提高土地亩产,达到较高的利润率。但同时全程托管对劳动力转移程度要求较高,持续稳定的非农就业环境是其发展的基础。半托管模式经营方式灵活,可选择的服务托管项目多样,农户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但也压缩了托管方的获利空间,小农户生产需求
5、呈多样化、零散的特点,并不能满足现代农业以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的根本诉求。入股式托管管理规范、权责清晰,由专业的农业管理人统一经营更是为农业生产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成为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经营模式。1.2 理论基础1.1.1 专业化分工理论学术界认为最早提出劳动分工理论的是亚当斯密,他指出,各种生产力的最大改善起源于分工。在书中他拿制针业举例子,如果工人不专注于某一项特殊的业务,那么他不可能很快的制成一枚针,因此,劳动者因专业化分工使得劳动简单化、机械化,所以才得以提高工作效率。他还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是来源于劳动分工的不断完善,细化分工与市场范围之间是彼此相互影响的,细化分工会逐渐形成更大的
6、市场范围,也就是说,分工既是经济进步的原因,也是经济进步的结果,同时细化分工还会导致规模报酬递增。后来,马歇尔将斯密所提到的专业化分工理论运用到一个地区,他认为将一类产业集聚发展到一个区域,将会引起该区域内的生产企业的整体成本下降,这其中包括寻找劳动力的成本和其他辅助生产成本等。同时,产业集群内的技能、信息、思想等都可以在这个集群内传播,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来源于技术、机械等的大功率大批量生产,因此大工厂比小工厂更容易形成规模经济,这是他提出的外部规模经济的由来。阿林杨格结合了前人的研究,做出了更进一步的分析,他有一个观点很关键,他认为供给和需求不是对立面,是互相牵制互相影
7、响的。围绕这个观点,杨格分析了劳动分工、交易成本、市场规模之间的关系,随着分工的深化,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升高,同时也会使市场规模变大,这是一个动态均衡的过程,规模生产只有在专业分工下才会得以实现。他对迂回生产的看法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原始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产生了许多生产中间产品的专业企业。这种直接导致了市场规模经济,这里提到的规模经济与前文提到的规模经济不同。规模收益递增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增加了特定家庭收入的购买力,从而扩大了市场规模。杨小凯更多的是强调专业化分工可以僧加社会的物质财富,专业化就是注自己的某一个职业或者某一个方向,他为此运用了广义动量定理,研究中假设这个人不会从事其他职业,所以其他
8、职业的动量为0,而这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所投入的时间越多,所获得的成果也就越多,也就是专业化分工可以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同时提升生产效率,这从经济学上来说有着一定的效益。本文研究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从专业分工的角度分析是很好理解的,小规模的农业经济若想达到规模经济的效果,除了土地资源的整合外,还需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继续深化分工,那么就需要在最初产品到最终产品之间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劳动力的集聚再加上更加专业化的操作,促成了产业集群的产生,这很显然是农业生产者服务与劳动力专业化工作互相影响的结果。因此,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来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产生的原因更好理解,反过来专业化的作业也会使得农业生产者提
9、供的服务更加优质和高效。1.1.2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既分析了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讨论了外部市场对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之间的影响。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产业组织的概念,他通过研究分工对于工业的影响,将产业组织看成是一个生产要素,研究了企业的内部组织和外部市场,提出了规模经济和垄断市场的矛盾关系,他认为企业形成规模经济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容易形成垄断,反过来会影响市场的竞争活力,不利于整个产业的有效竞争。张伯伦在产业组织的基础上提出了集团企业的问题,他认为集团内部的企业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这既包括对企业竞争的影响,也包括对集团内其他企业行为决策的影响。同时,竞争来源于产
10、品的差别,竞争不只存在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市场两种极端。贝恩对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在于他强调了市场结构的重要性,他以产业内的买者和卖者为研究对象,买卖双方在市场中既受到市场的约束,同样也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以资源配置效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程度等来测度产业市场运行效率。芝加哥学派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太相同的观点,该学派认为市场绩效是在整个产业组织形态中起最关键作用的,市场绩效的高低会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并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哈佛学派则认为集中度较高的市场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市场内的企业较少促成了较高的效益。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垄断形式
11、的企业较少,大多服务存在一定的同质性和可替代性,处于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之间,产业内的经济效益会影响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时市场结构也会减少或者降低企业收益。农业生产性服务中提供服务的主体包括两类,公益性、政府性的组织和市场性的组织,在这个复杂的市场当中,如何提升产业内的有效竞争是现阶段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的市场竞争可以优化产业环境,同时,可以通过竞争减少收取服务的费用和提高服务的质量,为农业生产降本增效助力。1.1.3 产业集群理论其实亚当斯密所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就己经提过企业集群这一概念,当时他利用企业分工这一点就间接说明了企业集群的本质,也就是当分工深化到一定程度,创建企业
12、集群,这比单个企业和整个市场都要高效。前文所提到的马歇尔(1890)外部规模经济的言论也是产业集群研究的一部分,只有企业达到规模经济,才能更高效的生产,若揩这一系列的产业聚集到一个区域,就形成了后人所提到的产业集群,这样形成的集群降低了部分物流成本或者其他辅助成本。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1990)从成本节约的角度来讨论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的,既然规模经济可以带来成本的节约,那么一个地区的儿家公司的聚合也可以为该地区的公司带来规模经济或更好的成本节约,这反过来也有助于促使企业联合聚集到一个区域。同时,韦伯认为市场化因素也极为重要,市场反映出来的需求变动更为真实。后来他提出的新产业区理论是建立
1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形成产业集群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这类公司深度探求人力资本潜质,注重人才的培养,这样的社会因素也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随后又有经济学家提出技术创新和竞争力也能促成产业形成集群,技术创新最难的是首次创新,而之后所引发的复制型创新的成本就不会如初次创新高,如果这个创新是有意义的,那么该创新将很快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这类型的集群会使产品的生命周期变短,继而会出现很多的替代品。因此,马克尔波特从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了产业集群现象,潜在进入者会很难进入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如果集群内的竞争足够激烈,还会对其他区域的企业造成很大的威胁。在美国、法国等农业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的时间长,农民与提供生产服务的企业长期合作,增加了彼此资源整合的能力,这些外包企业大多都是市场化的产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业链的运作效率。我国可以走这样的农业发展道路,产业集群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些弊端,将这些外包企业联合起来,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这也使得农户在整个生产产业链中不再处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