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课程思政的角色调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院校教师课程思政的角色调适.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职业院校教师课程思政的角色调适课程思政背景下,需要及时对职业院校教师角色进行调 适与重塑,而这种调适必须以教师内在建构和外在支持的有 机结合为基点,构成内塑与外银的辩证统一。一、内塑:深化自我角色认知,提升角色能力首先,深 化角色认知。角色认知是指个体在角色占有后到角色实践之 前,个体按照其独特的社会文化类型对与自己所处地位有关 的社会角色规范和角色评价信息进行不断地加工和处理,在 心理上确定相应的社会反应模式的过程。即是说,角色认知 是对角色规范和角色评价的辨识。新时代课程思政对职业院 校教师产生了全新的角色期待,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师积极 适应教育变革,对“我是谁”“我应该怎么做” “我为何
2、需要 这么做”等问题时刻保持理性追问,加强角色学习与角色构 建,深化角色认知。一来深化对角色规范的认知。角色规范 是社会对某个角色的社会反映模式进行调整与控制的结果。 清楚了解角色规范是个体成功完成角色扮演的前置性条件。 鉴于此,职业院校教师需要首先明确自身在课程思政背景下 的职责要求与行为规范,明晰角色行为的应然样态,进而才 能避免在课程思政中自我定位和功能的跑偏移位。二来重视 对角色评价的认知。角色评价是社会、组织和他人对个体角 色扮演效果赋予某种意义的活动。在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视域 下,社会、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职业院校教 师本身等共同构成了角色评价的“主体集”,职业院校教师
3、正是要充分利用角色评价这面镜子,对自身在职业教育课程 思政中的角色行为进行反观与审思,不断调整与重构自我角 色认知,促使自我角色行为朝应然方向演进。其次,强化角色意识。角色意识主要是个体在承担某个 角色时,明确意识到自身正担负着的责任或是社会及他人对 自身行为的期待,并将期待付诸行动的表现。课程思政背景 下,职业院校教师要在不断深化自我角色认知的基础上,明 晰自身需要由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教育者”转向时代性复合 教育者、反思研究者以及整合协调者的同时,强化角色意识, 促进角色转换。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职业院校教 师需要从经验的依赖走向自主性反思,养成定期进行自我反 省的习惯,充分利用教学
4、实践这一关键场域,尝试从自我教 学实践中窥探角色行为的偏差与不足,进而纠偏与矫正,以 时刻强化角色意识,确保自我角色朝课程思政期待的方向转 换。另外,他人的建设性意见与反馈是提升自我角色意识的 有效方式。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可以加强与上级、同事、学 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探寻他人对自我课程思政角色扮演 的意见与反馈,审视自我在课程思政时是否存在角色偏差或 角色失败,进而提高角色意识,纠正角色行为。最后,提升角色能力。角色能力是个体对角色具有清楚 认知及情感认同后,去践行角色权利与义务所需要具备的能 力。职业院校教师实施课程思政,主要需提升以下几个方面 的角色能力:其一,提高内生思政元素的精准挖掘
5、能力。思政元素的 挖掘程度与水平是职业院校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 点,事关角色扮演成功与否以及思政效果。这就需要职业院 校教师深入梳理专业课程的知识图谱,立足于具体专业(群) 特点,对接行业标准及岗位需求,遵循“应挖尽挖、能挖尽 精”的原则,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精 准挖掘、科学提炼和精心绘制包括政治素养、人文修养、道 德规范、法治意识、科学精神、传统文化等为主题的思政元 素地图。其二,加强资源协调整合能力。不同于传统知识体系的 设计架构,课程思政需要广泛挖掘专业背后的价值元素,而 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元素来源丰富。只有职业院校教师 加强对思政资源的协调和整合,反复推敲、
6、论证思政资源的 合理性和精准性,由此才能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深度 融合。其三,增进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能力。课程思政的有机融 入就是要体现出思政元素融入过程的内隐性、柔和性与润透 性。不难发现,职业教育部分专业课程知识是价值元素的原 生性来源,也是思政育人的根基所在。对于此类专业课程, 职业院校教师需要找准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联结点,于两 者中间巧妙搭建“语言桥梁”,从而实现思政元素生成式融 入专业课程。对于实践课程,职业院校教师则要重视学生对 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规范、职业精神等在真实情境中 的体验与浸润,实现“体验式”融入。对于通识课程,职业 院校教师则需要提炼出课程中相应的“理”或“
7、德”,鼓励 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围绕某个“理”或“德”进行充分的交 流、讨论、互动,实现“互动式”融入。二、外银: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教师角色转换矛盾论认 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其对事物发展起加速或延 缓作用,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职业院校教师要走出角 色困境,完成角色调适,还得力于学校、社会等外部支持。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学校应完善课程思政培训体系,减 轻教师角色负担,建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第一,完善课程思政培训体系。作为教师发展的主阵地, 职业院校应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增 强培训效果。一是注重校内的日常培训。各职业院校内部应 加强对“课程思政”概念的培训,引入课程思
8、政内涵解读, 让教师对课程思政下自我角色具有清晰、辩证、理性的认知。 同时强化对教师角色规范的培训,比如加强政治理论素养辅 导,强调师德师风建设,廓清教师的红线意识与底线思维, 分享优秀的课程思政案例等等,以此让职业院校教师明确自 身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应然的角色规范与角色行为。二是重视 校际间的交流学习。各职业院校间应加强彼此的观摩学习, 搭建校际课程思政交流平台,不定期举办思政研讨会,鼓励 各校教师通过交流平台互相分享、借鉴成功的课程思政经 验,进而促使教师角色的有效转换以及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 提高。第二,减轻教师角色负担。目前,部分职业院校教师超 负荷工作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教师需要同时承担
9、教学、行 政、科研等多方面的工作,这势必对教师造成沉重的身心负 担,影响职业院校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教学成效。再者,就 现实情况而言,当前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总体不如人意,专 业能力不足,尤其专业实践能力不足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 题。由此可见,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并不具备同时承担多重 角色的能力,这需要各职业院校充分结合教师个人的实际学 识水平与工作能力,适量安排教师工作,适时减轻部分职业 院校教师的角色负担。第三,建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教育评价对教师教学具 有“指挥棒”作用。职业院校有必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思 政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效果进行考评与督导,从而 为教师的角色行为与专业发展提供动力。
10、具体而言,就是要 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将教师的课程思政实践情况 以及实践效果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体系,以此助推职业院 校教师加快自身的角色转换,加大对课程思政教学的积极探 索与创新。对于社会而言,社会应加大支持力度,优化课程思政实 践环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典型的办学模式, 社会性与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可见,社会是职业 教育重要的教学场域。因此,在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背景下, 社会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的协助者与评价者,理应发挥其 重大辅助作用,助力教师较好完成角色转变、成功扮演角色 行为。这需要社会加大对职业院校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支 持,鼓励更多优秀的手工艺者、名师、工匠、技能大师进入 职业院校,走进职教课堂,为职业教育学生授业解惑,让职 教学生在大国工匠、技能大师等身边切身感受匠心匠魂。同 时,社会应积极参与构建产教协同、企校合作的思政育人模 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主要是通向岗位 思政、职业思政。这就要求企业增强育人责任感,加强与职 业院校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协助职业院校教师共同挖掘专业 课程中的内生思政元素,协同创设思政育人的良好实践场 域,让学生从优秀的企业文化中掌握立身之本,在实践实训 中体悟职业操守、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