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工科三年级-消防工程专业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42391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大学-工科三年级-消防工程专业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常州大学-工科三年级-消防工程专业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常州大学-工科三年级-消防工程专业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常州大学-工科三年级-消防工程专业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常州大学-工科三年级-消防工程专业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州大学-工科三年级-消防工程专业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大学-工科三年级-消防工程专业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消防工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热自燃机理:物质在自然或某种环境条件下由于热的不平衡而导致的自发着火的现象。2、着火延迟时间:着火延迟现象是与可燃物质的自燃现象相对应的燃料和空气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无需借助外界点燃便可发生自着火燃烧3、喷溅:热波下降到水垫层,使其中的水大量蒸发,蒸气压迅速升高,把上部的油品抛出罐外的现象。4、扩散燃烧:可燃气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5、反向烟囱效应(1)火灾发生中性层之下,由于烟气形成自上而下的气流,导致烟气可蔓延到着火点以下的通道、竖井和开启的房间。(2)火灾发生中性层之上,由于烟气形成自上而下的气流,导致烟气可蔓延到着火点以下(包括中性层以下)的

2、通道、竖井和大量开启的房间。6、安全区域:指建筑物火灾时,凡能确保避难人员安全的场所。7、高层民用建筑: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高层民用建筑的高度范围为24IOOm,跨度比较大。从使用功能来说,有的是普通的为公楼,有的是国家四星级、五星级高级宾馆。它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百人宽度指标旦bNt8、百人宽度:9、防火分区:采用耐火性能比较好的墙壁和楼板等构件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向同一建筑的其它区域蔓延的防火单元。10、正向烟囱效应(1)火灾发生中性层之下,由于烟气形成自下向上的气流,导致烟气可蔓延到中性层以下、着火点以上的通道、竖井和各楼层大量开启的房间。(2)火灾发生中性

3、层之上,由于烟气形成自下向上的气流,导致烟气在着火点以上区域的通道或房间蔓延。H、沸溢:热波在油品中传播时,乳化水或自由水蒸发,形成大量油包气气泡,最后发生向外溢出的现象。12、防烟分区:是指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50Cm的梁划分的防烟空间。13、允许疏散时间:指建筑物发生火灾后,能够保证处在火灾危险区域的人全部迅速安全撤离并抵达安全区域所需要的时间。14、中性层:中性层是指材料在弯曲过程中既不被拉伸也不被压缩的那一层15、疏散开始时间:指的是从发生火灾到现场的所有人员开始疏散所需要的时间。16、50%析液时间:指从开始生成泡沫,到泡沫中析出1/2质量液体所需的时间则为50%析

4、液时间。第1章绪论1、 燃烧的三要素答:可燃物,氧化剂,着火源。2、 火灾的分类3、 答:1)按燃烧对象分(1)A类火灾:固体火灾,如木材、纸张等(2) B类火灾: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甲醇、沥青、(3) C类火灾:气体火灾,天然气、甲烷等(4) 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钠、钾等火灾(5)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房、变压器室、配电间。(6)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2)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和一般火灾3)按起火直接原因分类分为放火,违反电气安装安全规定,违反电气使用安全规定,违反安全操作规定,吸烟,生活用火不

5、慎,玩火,自燃,自然灾害及其他。第2章火灾的发生1、 火灾发生的过程(三个阶段)答:分为火灾初期阶段,火灾发展阶段,火灾熄灭阶段。2、 自燃和强迫着火的概念答:自燃: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强迫着火:可燃物局部受到火花、炽热体等高温热源的强烈加热而着火、燃烧,然后燃烧传播到整个可燃物中。3、 热自燃机理和链式自燃机理,能用热自燃机理解释着火临界条件和着火延迟时间;用链式自燃机理解释氢气爆炸的特殊现象。4、 闪点、闪燃的概念闪燃: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

6、(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5、 液体着火的过程和方式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液体蒸气的燃烧,液体在受热燃烧之前必须有一个蒸发气化或分解过程,因此燃烧与否、燃烧速率等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有关。其易燃程度及燃烧速率比气体要低。6、 固体燃烧的形式,轰然的概念答:形式: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等四种轰然:轰燃是指火在建筑内部突发性的引起全面燃烧的现象,即当室内大火燃烧形成的充满室内各个房间的可燃气体和没充分燃烧的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形成的爆燃,从而导致室内其他房间的没接触大火的可燃物也一起被点燃而燃烧,也就是轰”的一声,室内所有可燃物都被点燃而开始燃烧,

7、这种现象称为轰燃7、 阴燃发生的条件内部条件是,可燃物必须是受热分解后能产生刚性结构的多孔碳的固体物质外部条件是有一个适合供热强度的热源8、 聚合物燃烧的过程第3章火灾的蔓延1、 预混燃烧、正常火焰传播、爆轰、扩散燃烧的概念答:预混燃烧:可燃气与空气预先混合好后再进行燃烧。正常火焰传播:主要依靠导热的作用将火焰中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未燃气,使之升温并着火,从而使燃烧波在未燃气中传播的现象。爆轰:主要依靠冲击波(激波)的高压,使未燃气受到近似绝热压缩的作用而升温着火,从而使燃烧波在未燃区中传播的现象。扩散燃烧:可燃气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2、 气体火灾火焰传播的机理,火焰传播的影响因素热理论认为:火焰

8、能在混气中传播是由于火焰中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传播到新鲜冷混气中,使冷混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的结果。扩散理论认为凡是燃烧都属于连锁反应。火焰能在新鲜混气中传播是由于火焰中的自由基向新鲜混气中扩散,使新鲜混气发生连锁反应的结果3、 爆轰发生的条件、特点答:条件:1)初始正常火焰传播能形成压缩扰动2)管道足够长或容器空间足够大3)可燃气浓度处于爆轰极限浓度范围内4)管道直径大于爆轰临界直径。特点:燃烧后气体的压力增大;燃烧后气体的密度增大;燃烧波以超音速传播。4、 扩散燃烧的形式,火焰高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层流和湍流)答:既存在预混合燃烧的形式,又存在单油滴的扩散燃烧形式,是一种气、液双

9、相混合的燃烧过程。5、 油罐火灾沸溢和喷溅的机理、条件,油罐喷溅发生时间的计算。(1)沸溢沸溢:热波在油品中传播时,乳化水或自由水蒸发,形成大量油包气气泡,最后发生向外溢出的现象。大沸溢的发生条件: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或自由水;原油的粘度较(2)喷溅喷溅:热波下降到水垫层,使其中的水大量蒸发,蒸气压迅速升高,把上部的油品抛出罐外的现象喷溅的发生条件:原油具有热波特性;原油底部存在水垫层;高温层与水垫层接触。6、 固体火焰传播的特点,固体火焰蔓延的影响因素和规律第4章燃烧的预防和终止1、 火焰熄灭的热理论,用热理论解释火焰熄灭的临界条件2、 用热理论解释降低反应区温度的方法第

10、5章火灾烟气1、 烟气的概念、组成答: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微粒称为烟。由固体微粒和气体组成,固体微粒主要是碳的微粒,即碳粒子。2、烟气的危害答:具有毒性,遮光性,爆炸性,恐怖性。第6章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In火焰高度计算=-1.02D+Q2t52、 火灾负荷、火灾负荷密度的概念上Q-EGiHiq=H(A18.4A答:火灾负荷:指火灾范围内单位地板面积的等效可燃物的数量(kgm2)“卒=毕=区知火灾负荷密度(MJ/m2):3、 建筑火灾发展的过程,三个阶段的特点答:发展过程分火灾初期阶段,火灾发展阶段,火灾熄灭阶段;特点:火灾初期阶段:(1)室内温度不均衡;

11、(2)燃烧发展不稳定;(3)燃烧面积不大;(4)火灾持续时间长短不定。火灾发展阶段:(1)室内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2)温度直线上升,并达到最高点I1OO;(3)燃烧稳定,烧掉大量可燃物。火灾熄灭阶段:(1)室内可燃物减少,温度开始下降;(2)温度下降速度与火灾持续时间有关;(3)阶段开始的温度仍为火灾最高温度,热辐射很强,对周围建筑物仍有很大威胁。4、 中性层的影响因素和规律答:影响因素:火灾温度,下部吸入口面积,排烟面积。规律:火灾温度越高,中性层下移;下部吸入口面积越大,中性层下移;排烟面积越大,中性层上移。4、建筑物内火灾蔓延的主要形式和途径答:主要形式:火焰接触;延烧;热传导;热辐射

12、;热对流。途径:楼板上的孔洞及竖井;内墙门;房间隔墙;闷顶;穿越楼板,墙壁的管道和缝隙;外墙窗口。第7章建筑材料的高温性能1、 建筑材料的类型,建筑材料高温性能的类型答:建筑材料的类型:钢材,混凝土。建筑材料高温性能的类型:2、 钢材不耐高温的主要原因答:经过冷加工处理,内部晶格发生畸形,强度增加,塑性降低。在受温度作用时,冷加工提高的强度逐渐消失,在同样受热温度下,冷加工钢筋强度降低的绝对值比未加工钢筋大。另外,预应力钢筋蠕变增加快,预应力钢碎更容易发生爆裂,这是预应力钢碎构件不耐火的主要原因。3、 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在高温下的变化规律答:在300。C以前,碎由于水分蒸发产生的自蒸压作

13、用,强度不变,甚至有所增加;当温度大于300。C后,抗压强度则明显下降。随着温度上升,下降幅度比抗压强度大1015%,当温度达到600。C,抗拉强度为Oo4、 混凝土爆裂的原因和防止方法答:原因:(1)水蒸汽压理论:与含水率有关。(2)热应力理论:由于温度差产生不均匀应变,产不均匀应力。(3)石英晶形变理论:当石英晶形变造成的内应力超过碎承受力时,就会爆裂。防止爆裂的方法:(1)减少含水率;(2)适当增加保护层厚度;(3)设阻火屏障,喷防火涂料,抹水泥砂浆等;(4)避免采用石英骨料,粒径不宜过大;(5)防止构件截面突变。第8章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1、 建筑构件按燃烧性能分类方法答:分为三大类:1

14、)不燃烧体:用不燃材料制成的构件2)难燃烧体:用难燃性材料做成的构件或用燃烧性材料做成而用不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构件3)燃烧体:用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2、 耐火极限、标准火灾升温曲线的概念答:耐火极限的概念:对任一建筑构件,按照时间一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火作用时起,到构件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绝热性时止,这段抵抗火的作用时间,称为耐火极限,通常用小时(h)来表示。标准火灾升温曲线的概念:我国决定采用国际标准ISO834规定的标准火灾升温曲线:其中t一试验加热时间,minT-7;=3451g(8r+1)Tt时刻炉内温度,。CTO-炉内初始温度,3、 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具体的数据)答:(一

15、)失去稳定性构件在试验过程中失去支持能力或抗变形能力。(1)外观判断:如墙发生垮塌;梁板变形大于1/20;柱发生垮塌或轴向变形大于H/100(mm)或轴向压缩变形速度超过3H/1000(mm/min);(2)受力主筋温度变化:16Mn钢,510oCo(-)失去完整性适用于分隔构件,如楼板、隔墙等。失去完整性的标志:出现穿透性裂缝或穿火的孔隙。(三)失去绝热性适用于分隔构件,如墙、楼板等。失去绝热性的标志:下列两个条件之一试件背火面测温点平均温升达140;或,试件背火面测温点任一点温升达180.4、 影响耐火极限的因素,提高耐火极限的措施答:一、影响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完整性1、碎的含水量2、构件的接缝或填缝材料(二)绝热性1、材料的导温系数2、构件的厚度(三)稳定性1、构件材料的燃烧性能2、有效荷载量3、钢材品种4、实际材料强度5、截面形状与尺寸6、配筋方式7、配筋率8、表面保护9、受力状态10、支承条件二、提高构件耐火极限的措施1、处理好接缝,防止出现穿透性裂缝;2、使用导热(温)系数低的材料或加大构件厚度;3、使用不燃材料;4、构件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