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加快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促进我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赋能和美共富现代化家园建设,根据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主线,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着力推进县中医院强院工程,精准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药学科、专科、专病建设,协同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到2025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诊治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
2、势,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二、重点任务(-)健全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1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以县中医院为龙头,县人民医院中医药科、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同)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其他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一体化中医药服务网络,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养生于一体,提供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到2025年,县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县人民医院设置中医科和康复科,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开设中医科,为儿童、孕产妇提供中医药服务。(县卫生健康局、县发改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医疗保障局)(注: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2 .提升中医药
3、服务能级。推行中医综合服务,推进经典病房和中医日间诊疗建设。围绕中医肝病、妇科病、慢性病、脾胃病、情志病、针灸推拿、骨伤、中医护理等重点领域,实施中医“名科”建设项目,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重点专科(专病)和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做优做强中医药优势专科(专病)。加快推进县中医院强院建设,落实省山区海岛县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专科“百科帮扶”项目,通过省中医院帮扶,加强中医妇科、中医脾胃病、康复科、中医肿瘤科等四大学科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专科,鼓励退休中医师到基层服务和多地点执业,以中医专科提升基层卫生院中医药整体服务水平。到2025年,进一步提升县中医院
4、在全市各县(市、区)中医院的领先地位,力争主要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达到三级乙等中医院水平。(县卫生健康局、县发改局、县人力社保局、县科技局、县医疗保障局)3 .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县中医院参加国家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积极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以县中医院为主,优化升级县域中医联盟建设,提升中医药内涵和服务能力,加强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指导。鼓励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到2025年,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类执业医师,10%以上村卫生室(站)设置中医阁,流动医院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
5、药适宜技术服务覆盖率达到100%o(县卫生健康局、县发改局、县人力社保局)4 .推进中医药数字化改革。以“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为牵引带动中医药数字化改革,通过互联网建立健全中医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加强互联网中医医院建设,推进中医医疗流程再造和服务迭代升级,打造智慧中医医院。支持中医药服务融入未来社区,加强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辅助诊断、体质辨识、智能开方,共享中药房配药、代煎和配送,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到2025年,县中医院电子病历达到4级以上水平,建成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县卫生健康局、县发改局、县经济商务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医疗保障局、县大数据和金融发展中心)(二)发挥独
6、特优势,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5 .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快推进以“治未病”为核心的中医特色预防和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县中医院设置治未病科,支持基层中医馆开展治未病健康服务。规范实施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现家庭医生团队中医药服务全覆盖,鼓励县中医院专家融入家庭医生团队向居民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在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全面开展中医药服务。到2025年,县中医院治未病科达到国家标准,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中医健康干预服务,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1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乡镇卫生院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中医健康干预服务。(县卫生健康局、县文广旅体局、县民政局)
7、6 .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做好养老服务改革和智慧健康养老有关工作,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设立中医药健康特色养老服务机构,全面启动县中医院与养老服务机构协议合作机制。推进护理型养老机构设置中医康复为特色的医务室,具备防治老年病、慢性病中医诊疗功能,提供优质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慢性病防护和康复护理等技能服务。到2025年,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实施体质辨识率达80%以上,县中医院东城院区开设中医药特色明显的医养结合病房。推广使用移动智慧设备和信息终端,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健康养老智能化水平。(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县人力社保局)7 .提高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以县
8、中医院康复中心为龙头、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乡镇卫生院中医康复点为网络的中医药康复服务体系。推进中医特色康复医疗、康复护理等建设,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技术方案,推动中医康复技术和理念进社区、进家庭。积极推动县中医院与县残联合作,共建残疾人康复中心,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开展以医疗为主的医养结合模式,做好老年人中医养老与康复服务。到2025年,县中医院康复中心建成并运行良好,100%的乡镇卫生院能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在康复科室内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县卫生健康局、县发改局、县残联、县科技局)8 .强化中医药疫病防治功能。开展中医药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9、,建设我县中医药疫病防治分中心(基地)、疫病病区。县中医院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点。加强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建设,健全疫病防治工作机制,推动中医药“关口前移、深度介入、全程参与”应急救治,进一步完善中西医高效协同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建立县级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依托县中医院组建全县中医疫情防治队伍。(县卫生健康局、县发改局、县医疗保障局)9 .中西医协同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以解决复杂疑难疾病临床治疗难点为核心,完善复杂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诊治机制,建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聚焦癌症、心脑血
10、管、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妇儿疾病和抗菌药物耐药问题,推进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在我县应用。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发展壮大中西医结合队伍。(县卫生健康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医疗保障局)(三)发挥区域优势,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10 .推动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大力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推进道地中药材产区生态保护和原产地保护。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建设优势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三叶青引领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建设推广“三叶青”区域品牌。到2025年,三叶青种植面积4500亩,保持全省前列。以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内生动能为导
11、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发展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和仿生栽培,累计实施林下中药材“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帮扶示范村15个,新建黄精、三叶青、重楼等林下中药材基地4500亩,实现中药材一产产值0.55亿元。(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经济商务局、县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医疗保障局、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各乡镇街道)11 .推动中药产业链发展。支持中药生产加工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改进加工工艺。支持龙头企业以本地药材为原料生产保健品、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产品;探索加强中药材“共享车间”和产地中药材趁鲜切制加工项目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化
12、饮片加工、保健制品开发;加强中医药健康产业招商引资,加强石练健康产业园管理。(县经济商务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医疗保障局)12 .发展“中医药+”跨界融合产业。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复合中医养生、康复、科普等功能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培育壮大中医药健康食品产业,开发黄精、条叶榕等药食同源功能药膳产品,因地制宜打响特色药膳品牌。鼓励发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康养产业,支持白马山林场黄精种植加工基地、药王谷三叶青基地等地区发展以林下中药材为依托的森林康养、生态旅游、养生保健的林下中药材综合体,形成全产业链联动发展的立体示范效应
13、,打造长三角中医药康养目的地。(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县经济商务局、县文广旅体局、县民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四)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13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县委县政府人才新政作用,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创新型人才、特色人才。支持柔性引进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级名中医等高端中医人才。创新开展中医药人才“县属乡用”“县招乡用”“乡招村用”等使用机制。继续实施“师带徒”“西学中”“护学中”“定向委培”“在职学历提升”等人才培养项目,健全中医药继续教育体系,推进继续教育内涵建设,实施针对性培训,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到2025
14、年,力争引进省及以上名医等在遂开设工作站(室),新引进中医高层次人才2人,培养师带徒骨干人才10名,培养“西学中”人才120人。(县卫生健康局、县人力社保局、县科技局)14 .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深化医疗卫生单位职称自主评聘改革,完善以业务能力、工作实绩为导向,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评价特点的评聘标准。加快推进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中医药行业特点的长效激励机制。加大对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政策倾斜力度,研究放宽评审条件,逐步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薪酬待遇,建立中医药人才激励制度。(县人力社保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局)15 .推进中医“三名”战略。继续开展“名
15、中医”培养、评选和带徒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名中医”推荐、评选、考核和管理制度,到2025年,培养省级基层名中医4-5名,力争培养省级名中医一名,市级名中医1-2名,增加多层次师承教育项目,扩大带徒范围和数量,提高师承质量,要求县级以上各类名中医每周期带教2-3名以上学术经验继承人。实施中医“名科”建设项目,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重点专科(专病)和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到2025年,全县新增县级龙头学科(专科)2-3个,力争有1-2个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或学科。(县卫生健康局、县发改局、县人力社保局、县科技局)三、保障措施16 .健全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县政府将中医药发展纳入我县经济社
16、会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县中医药管理部门,在卫生健康局设置中医药管理科,配备1名专职人员,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统筹协调、指导服务,将中医药监督管理纳入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督体系,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县卫生健康局)17 完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多元化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并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的六项投入,并制定对公立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完善公立中医医院补偿机制。合理安排财政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中医重点(扶持)学科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治未病”等工作,提升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水平。(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发改局)18 .完善中医药服务价格和医保政策。优化中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合理确定中医药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进一步体现中医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