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学目标:1 .借助联想想象,感悟“秋思”的意境。(重点)2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难点)3 .识记作者有关文常,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媒体:PPT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关于秋天的诗句?预设:山居秋暝山行秋词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首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看看他笔下的秋天有何不同?设计意图:感受秋天诗歌普遍特点1 .作者简介: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元代杂剧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2 .文体常识;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就是戏剧。散
2、曲包括小令和散套。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曲大致相似,常用于写景抒情。天净沙秋思就是散曲中的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二3 .题目解说:“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秋思”二字暗含游子思乡情绪。设计意图:了解文化常识,确定本诗体裁。二、初读诗文,疏通文意1 .朗读诗歌读出节奏yOjiOmXi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上。散曲,押“a”韵设计意图:掌握朗读节奏有助于更好了解诗人情感。2 .再读诗文疏通诗意写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干枯的藤蔓,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
3、处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抒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夕阳在西方落下,悲伤到极点的人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三、研读诗文,拓展延伸1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构成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自主探究:注意到这几种景物的修饰词,体悟这几个修饰词丰富的渲染力和准确性。预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景物特点是凄凉的。构成了一幅荒凉的深秋晚景图。答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后两句描绘的西下夕阳和行进在天涯路上的断肠人,共同形成了一幅萧索荒凉的深秋晚
4、景图。(白描)“小桥流水人家”本是恬淡美景,用在此处却成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更反衬出断肠人无家可归的凄苦心情。(以乐景衬哀情)设计意图:明确本诗的主要构成元素,有利于学生背诵。感受诗人心情有利于感悟本诗主旨。2 .赏析“枯藤老树昏鸦”。预设:三个要素的构成写出了深秋的荒凉,写出诗人的悲凉。答案:用白描的手法写“枯藤”“老树”“昏鸦”尽显深秋的衰落、荒凉,烘托出“断肠人”内心的悲凉、凄切。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理解性背诵默写。3 .赏析“小桥流水人家”。预设:以乐景写哀情,更显情之哀。答案:以乐景写哀情,以“人家”的温馨反衬出游子的孤独凄凉,通过联想,含蓄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
5、理解性背诵默写。4 .赏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预设:以马喻人,表现出诗人路途上的艰苦。“瘦”本写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在此实际写人的瘦。用细节描写表现出游子的羁旅之苦、思乡之情。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理解性背诵默写。5 .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预设:直抒胸臆,表达思乡之情。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理解性背诵默写。1)点睛之笔,运用夸张的手法,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的孤寂愁苦和思乡之情。2) “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氛围。3) “断肠人”指悲伤到极点的人,作者以断肠人自比,写出了羁旅游子内心的惆怅、悲凉,其对家乡的思念给人以刻骨铭心之感。四、主旨这首小令选取和秋天几个富有特征的景物,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烘托出作者悲凉、愁苦、凄切的心情。五、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天净沙秋思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感知了其中的意象,体会到了作者浓浓的羁旅情思。六、作业背熟并能够理解性背诵默写;完成对应的练习题。七、板书设计意图:好的板书可以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