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物体间的间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活动《物体间的间隙》.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大班科学活动物体间的间隙一、活动由来在进行主题活动秋天的果实时,孩子们和家长走进田间寻找秋天,并收集了辣椒串、玉米、高粱秸、谷穗、毛豆、核桃、花生等农作物放到了班中的活动区里。红灿灿、金橙橙的果实吸引孩子们经常到这里玩一玩、说一说,聊一聊在一次装瓶时,孩子们偶然发现在装了满满的一瓶花生米的瓶子里,竟然还能再倒上半杯小米!看着小米慢慢地从花生米的空隙里滚落,孩子们都特别惊奇,纷纷玩起了瓶装游戏,经常把小米、绿豆、花生等在瓶子里装来装去、并不时有小朋友过来问老师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装同样的东西,有时候能全部装到一个瓶子里,有时却不能,为什么别的小朋友能全装进去,我怎么不行等等,孩子们对如何合理安
2、排空间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也为了梳理提升孩子们的经验,我们和孩子一起展开了对物体间的间隙的研究。二、设计理念遵循“做中学”科学教育理论,通过为孩子们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提出简洁明确的问题引领孩子进行积极思考,在主动探究中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借助现代多媒体及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营造“大胆质疑、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的氛围,让孩子通过对物体的间隙的了解及在有限的空间内,如何合理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的探索,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逐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三、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2、探索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安排不
3、同物体的空间。3、萌发探索自然事物的兴趣。四、活动流程基本流程:提出问题一猜想假设一自主探索一得出结论一拓展延伸具体步骤:1、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的不同。2、探索、尝试把小米、乒乓球和玻璃球都装进一个瓶子里。3、尝试用筛网将掺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开,再进一步探索其他成功的装瓶方法。4、观看课件,懂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5、拓展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再次尝试:装满的瓶子里,还能再装上一小杯水吗?为什么?6、观看视频,了解生活中物体间的间隙的应用。五、活动亮点1、有效利用多媒体,帮助幼儿解决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在理解物体之间存在间隙的基础
4、上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生动形象、互动直观的教学特点,制作简单明了的白板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来帮助幼儿明确物体间间隙的特点:在瓶中先装入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空间大,然后装玻璃球,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最后装小米,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填上,所以它们都被装进了瓶子里。在记录环节,我们也充分利用白板的互动优势,首先让幼儿将自己的猜想呈现于白板之上,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操作进行验证,猜想与结果的同时呈现,让幼儿进行思维碰撞,通过判断分析,得出了结论。白板的有效利用,为顺利地得出结论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让师幼互动更加积极,从而让一节严谨的科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灵性。有效使用多媒体的优
5、势帮助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对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教学环节层层递进,语言引导准确精炼。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的活动原则。活动开始通过白板的演示,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你能把这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装到一个玻璃瓶里面吗?在这里,教师不给出预设答案,而是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假设,在活动中大胆“放手”操作,在亲自的试装中,探索和讨论如何把它们都装进玻璃瓶的方法,并进行观察、记录、比较和交流。接下来,让幼儿在独立地探究中确立相关的知识经验,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再接着
6、提高难度,挑战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提问幼儿:装得满满的玻璃瓶里,还能再装上一小杯水吗?让幼儿充分的猜想、假设后,自己再次去验证,从而进一步巩固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感知,在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最后通过视频拓展幼儿知识经验,了解间隙在生活中的应用。整个活动让孩子亲历探索过程,在老师简练的问题引导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索,主动构建,圆满地达成了本次活动目标。3、注重幼儿思维挑战,充分体现活动价值。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教给孩子知识,而是激活幼儿思维,让幼儿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同时生发出智慧。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思考,
7、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在活动中,幼儿始终在老师的引导下饶有兴趣地操作、积极主动的观察、猜测、判断与表达。层层递进的问题抛出,挑战着幼儿的思维,也提升着他们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活动的价值也就得以体现。六、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探索规则的物体之间,在量都比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种方法装地更多。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还要和幼儿进一步探索不规则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还有石头、石子、沙子、水等物体之间的间隙,以及不同物体量的增多和减少后,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等。本次活动我们提供了适宜的材料,创设主动交流、自主探索的机会,同时发挥多媒体的互动优势,提高了教学效果,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1、在幼儿的操作环节中,教师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和关注还不够及时和深入,有时不能及时发现和捕捉幼儿的积极信息。2、在对幼儿的语言表述和引导上,还要再努力研究。3、如何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幼儿的课堂实践有效融合,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