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之始-论中药产地初加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之始-论中药产地初加工.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药之始-论中药产地初加工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产地遍及全国。中药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疾病治疗效果,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自古以来,植物性中药材就有在产地趁鲜切制饮片的习惯,如山药、乌药、白芍、附子等都是在产地趁鲜加工成饮片。但是,传统上本来就不多的趁鲜切制品种,近年来非但没有发展,反而有减少的趋势。全国现有近数千家饮片加工企业,大都集中在城市和县以上单位,这种分布也是及其不合理的。一般饮片加工企业收购干药材,由原药材加工成饮片的过程中,要经过洗、浸、泡、漂、润、切、烘等工序。这些工序均对药材的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使有
2、效成分大量流失。例如大黄、天花粉等置水中浸泡1小时左右,其有效成分即开始溶出,在浸泡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发粘、发臭、变色等现象,尤其是在高温天气。肉质的肉双蓉在产地处理方式有二种:春季采者通常半埋于沙土中干燥称甜灰蓉;秋季采者因水分多,不易晒干,须投入盐湖中,13年后取出晒干称盐欢蓉(又称咸欢蓉)。前者切片前要浸润至透,后者更要浸漂三日,每天换水,漂去咸味至淡,俗称淡灰蓉。这类肉质的药材浸漂三天后盐分既然漂尽,对有效成分的影响自然不能低估。正如本草正义中所云:“市肆皆以盐渍,乃能久藏,古书皆称其徽温,而今则为咸味久渍,温性已化除净绝,纵使漂洗极淡,而本性亦将消灭无余,故古人所称补明、兴阳种种功效,
3、俱极薄弱,盖己习与俱化,不匏可以本来之质”。可见浸漂泡对中药质量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更甚者有三棱、莪术、槟榔等药材要浸泡5-20天,其有效成分的流失便可想而知了。药材不仅通过浸泡漂润等工序至透,致使有效成分大量流失,而且接着切片后再经烘干或哂干,药物成分又要经受一次损失。因为烘干或晒干时温度较高(一般在5080),致使药物产生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变化。最终导致挥发、升华、变色、泛油、脆裂等现象。例如广木香、荆芥、苏叶等芳香性药物在干燥时香气易失;白芍、木通等饮片易变色;牛膝、当归等饮片会泛油;山药、大黄等饮片会脆裂而破碎;丹皮、大黄、薄荷等饮片也会因加温干燥而使有效成分升华。此外在浸、泡、漂的过
4、程中更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时间。在切烘过程中又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燃料、设备。因此在产地采用中药材趁鲜切制法,就地趁鲜加工成饮片,加强趁鲜加工研究并在中药产地逐步推广,对于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改善中药包装,减少人力物力及能源消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趁鲜加工的优点1 .有利于保存中药的有效成分植物类中药多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甘类、有机酸、树脂树胶、多糖类、维生素类以及无机盐类。这些成分,在复方煎剂中都较易溶于水,不趁鲜切片,而经过长时间浸饱,然后再切片,必然使大量有效成分溶解到水中而流失。如大黄所含的慈醍类衍生物,具有泻下作用,浸泡后切片,泻下作用明显减弱。常山浸泡7小时后,其抗疟成分常山碱丢失原
5、含量的1/3。趁鲜切制就能解决或部分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有资料表明:鲜苦参直接切片晒干,苦参的主要药用成分苦参总碱含量为2.180.3%,苦参总碱基本没有流失;苦参浸泡4小时后切片晒干,苦参总碱含量为1930.57%,苦参总碱流失量为11.47%;苦参泡至67成后切片晒干,苦参总碱含量是1.330.5%,苦参总碱流失量为38.99%,可见,苦参趁鲜切片有效成分没有丢失,若干品水浸后再切片,其有效成分流失量是极大的。2 .避免或减少有效成分的水解、酶解中药的化学成分极为生杂,在浸泡过程中,有效成分会发生水解、酶解或其他一系列化学反应。如含有皂甘的药物常伴有水解酶的存在,浸饱时,会发生酶解反应,导
6、致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改变,甚至产生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某些双糖链皂昔并无溶血作用,若经水解转变为单糖皂昔,则具有了溶血作用。黄苓含有黄苓首和甘酶,长时间浸饱黄苓,则增强酶对黄苓甘的水解作用,使黄苓首含量下降而影响疗效,同时,也使黄苓颜色由黄变绿。山药含有淀粉和淀粉酶、微量碘,若用水闷浸,则淀粉酶使淀粉水解,其水解产物和微量碘作用产生粉红色,从而影响药材外观。趁鲜切制,就可以减少药物化学成分的水解、酶解及其他一系列的化学变化.3 .避免中药的发霉、变质空气中存在大量的霉菌抱子,若散落于药材表面,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就能生发菌丝和分泌酵素,而使药材中的糖、脂肪、蛋白质等分解成葡萄糖、有机酸、氨基
7、酸等,霉菌即以此为养分,并腐蚀药材内部组织,导致药材变质。如白芍而经长时间浸泡,再晾至半干,方才切片,极易发粘、发臭、变黑。而趁鲜切制,则能防止这类事情的发生。4 .节省人力物力及能源鲜药含水量很高,质地柔软,多数可直接或稍晾晒后切片,不经浸泡,能保持原有中药的色香味。就地切片易于包装、储运、中转和储藏,尤其对中药的包装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次干燥、一次包装即可,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若经过两次干燥,有些药物质量也受影响,高温可使药物变色、走油、脆裂,芳香药干燥时有效成分易挥发散失。同时鲜药切成的饮片比鲜药材直接烘晒更易干燥。例如肉灰蓉、山药、大黄等。5 .临床应用更加便利便利基层中小
8、型的中药房(店)饮片供应,特别是社区、农村的中药房(店)用量少,没有加工条件和较好的技术人员而无能力加工切片。同时产地趁鲜加工合格的饮片还能统一全国的饮片质量。二、趁鲜加工的可行性及办法中药材趁鲜加工,在我国是有着悠久传统的,不少药物都是采用鲜切,如山药、白芍、乌药、桂枝、附子、乌头、芦根、白茅根等,茯苓、厚朴经堆放发汗后,也可鲜切。过去,茯苓采用鲜切,片子很薄,有效成分容易煎出。槟榔传统上不采用鲜切,干切要先在水中泡5-7天,槟榔碱损失1020%,现在,有些地方试行鲜切,结果片子切得又薄又好,有效成分也没有丢失,类似这些品种,可以推行鲜切。趁鲜加工的药材多为大宗品种,产地比较集中,如枳实、枳
9、壳产地在南方,茯苓多产在云南,槟榔多在海南岛、福建等,人工培育的药材品种产地更为集中,这样就为趁鲜加工创造了条件。兴办趁鲜加工厂不需要很多投资,基层也能承受得住,只要药材部门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就可以搞起来。趁鲜加工不需要特殊技术,只要药材主管部门,按照饮片规格,提前给产地布置好任务,再派技术人员定期做指导,各中药产地完全可以胜任。浙江枳实、枳壳产地,传统上是药农把鲜品切成两半晒干或烘干后,由药材部门收购,这种晒干方式,烈日也要710天,加之南方经常阴雨,极易霉烂,烘干燃料造价又太高。因此,中药材的趁鲜加工,首先要从重点、大宗、产地比较集中的品种开始。要推广的鲜切品种,首先应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
10、研究工作,将趁鲜加工的药物与原药材二次加工的饮片进行比较,如趁鲜加工的秦皮的有效成分、抑菌效价与传统切片的有效成分、抑菌效价有无差别。不仅要对比新切的药物,还要对比鲜切后贮藏后药物与传统切制同时期贮藏的药物有无差别。经对比若鲜切质量较传统切制质量为优或无差别,就应采用鲜切。由于植物药中富含水分,根茎类、块根类、根皮类、枝藤类以及少量的果实、菌核类都可以研究试行鲜切,尤其是以上类药物中含有易溶于水的甘类、生物碱类成分的,更适于趁鲜加工。趁鲜加工应在药材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织产地药材加工厂进行,以保证质量。三、部分鲜品药材产地加工举例(一)趁鲜除净非药用部分:目前有许多药材,由于在产地未能拣洗干净
11、,临床应用前均需重新进行拣洗,不仅浪费人力,而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如紫花地丁、蒲公英、细辛、紫荒、秦充等夹杂许多泥砂;漏芦、藜芦、怀牛膝、威灵仙等未去芦头、茎基;鹿茸、狗脊、枇杷叶、石韦等未去绒毛及抱子囊;蝉蜕、娱蚣等未去头足;金樱子、白羡藜、苍耳子等未去果刺;乌梅、诃子、金樱子等未去核;附子、防己、棍子等未去表皮;虎骨、豹骨、龟板、鳖甲等筋膜未去干净。如此非药用部分,若在产地趁鲜加工将其趁鲜除净,定会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损失。(二)趁鲜切制:中药材应用于临床之前,均需加工成不同规格的饮片。而干药材切制前又需将药材用水浸透和润透,才能进行加工。导致许多含水溶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往往在水处理或加
12、温干燥时易于流失有效成分。为了避免这一弊端,对含上述成分的药材应在产地加工厂趁鲜进行切制,以免在重更加工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如大黄、黄连、黄黄、槟榔、茯苓、天花粉、丹参、当归等0(H)趁鲜蒸制:对于一些富含浆汁、淀粉、多糖类的中药材,如天麻、百合、天冬、麦冬、玉竹、黄精、白芍、五味子、女贞子等,应趁鲜收购后及时蒸制,杜绝过去收购药农煮透后的加工品。若在产地及时采用蒸制的方法取代煮透的不合理方法,既能保持有效成分的含量,又能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四)及时干燥:目前许多药材由于在产地未能及时干燥或干燥不透,往往在运输和贮存时造成霉烂、虫蛀和变质现象,而使药材失去应有的色泽和疗效。因此在产地趁鲜加工
13、的同时,应及时地将加工的饮片彻底干燥,以利于贮存和运输。四、趁鲜切制可能带来的变化中药趁鲜加工,可以大大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并且能促进中药包装的改革,保证药物运输、贮藏过程中药物的稳定性。过去,中药产地运输中药的包装多为草包、蒲席、麻袋、塑料编织袋等,导致杂质、虫卵及非药用成分都带到了药材中,这些运输、包装办法也容易使药物有效成分丢失。尤其是含有挥发油的药物如麻黄、荆芥、薄荷、蕾香、白术等含易挥发成分的药材。若在产地直按加工成饮片,用超高温瞬间灭菌,并采用塑料袋密闭包装,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又能防止了把杂质泥土、虫卵及非药用部分带入药材公司、医院药房、药店。同时趁鲜加工可以为中药产地提供致
14、富机会,我国基层劳动力资源丰富,如果各中药产地都建立起鲜切加工厂,可给农村不少剩余劳力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总之,植物性中药趁鲜切制的优点很多,也切实可行,只要药材主管部门积极稳妥地研究,支持推广产地现有的趁鲜加工经验,扩大趁鲜加工的品种,趁鲜加工的前景不可估量。本次在中国药典(2015版)的基础上,拟定申请增加趁鲜加工饮片品种如下:地黄,板蓝根,甘草,黄黄,党参,当归,郁金,天麻,灵芝,木瓜,何首乌,防己,黄精,黄连,苍术,瓜篓,白茅根,芦根,金养麦,白芨,石斛,五加皮,三棱,丹参,半夏,天南星,皖贝母,杜仲,枳实,枳壳,莲子,荷叶,地龙,知母,蝉蜕,槟榔,巴戟,大枣,水蛭,延胡索
15、,首乌藤,苦瓜,金雀根,茶树根,穿破石,猫人参,藤梨根,厚朴,大黄,莪术。目前中国药典中规定的趁鲜加工品种见附件。附件1: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64种趁鲜加工品种1、药材切片(共28个品种)干姜、土茯苓、山奈、山楂、山药、川木通、三棵针、片姜黄、乌药、功劳木、地榆、皂角刺、鸡血藤、佛手、苦参、狗脊、粉草解、浙贝母、桑枝、孩契、绵草菊、葛根、紫苏梗、黄山药、竹茹、桂枝、狼毒、滇鸡血藤2、药材切段(共18个品种)大血藤、小通草、肉欢蓉、青风藤、钩藤、高良姜、益母草、通草、桑寄生、黄藤、锁阳、棚寄生、颠茄草、野木瓜、广东紫珠、首乌藤、桃枝、铁皮石斛3、药材切块(共3个品种)何首乌、茯苓块、商陆4、药材切瓣(共4个品种)木瓜、化橘红、枳壳、枳实5、药材切瓣或片、段(共11个品种)指可选用多种切制方法加工的药材,包括:丁公藤、大黄、天花粉、木香、白薮、防己、两面针、虎杖、香椽、粉葛、大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