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古诗鉴赏之咏物诗40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古诗鉴赏之咏物诗40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初中课外古诗鉴赏之咏物诗40首初中课外古诗鉴赏之咏物诗40首L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 作者的用意何在。(2)请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的表达作用。2 .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1)诗人在这首咏物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2)用反诘的方式结尾有什么作用?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野菊司马光野菊未尝种,秋花何处来。羞随众草没,故
2、犯早霜开。寒蝶舞不去,夜蚕注吟更哀。幽人自移席,小摘泛清杯。【注】:蟋蟀。(1)诗歌首联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2)第二联中的“羞”字历来为人称道,“羞”字妙在何处?请简要赏析。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好事近咏梅【宋】陈亮的镰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吹苗。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竟。【注释】的镰:鲜明。玉奴:泛指美人。词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5 .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句
3、具体分析这一手法。(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点绛唇兰花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7 .古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浣溪沙咏橘苏轼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嚷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注释】嚷(Xan):喷。吴姬:泛指江南女子。(1)对这首词的理解鉴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上阕一二两句用经霜后的残菊、枯荷与新橘作对比,突出橘的耀眼生机。B. “香雾”指女子闺
4、房中焚烧香料时散出的袅袅烟雾,“清泉”是指洗橘时所 用的清冽的泉水。C. “惊、“怯”二字,活脱脱地刻画出女子尝橘时娇美的情态。D.本词的描写生动细腻优美,反映出作者过硬的文字功底和健康的审美趣味。(2)本词最后一句“吴姬三日手犹香”的手法让人称道,请你赏析。8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各题。牡丹徐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
5、态破朝霞。注占断:独占破:超出,胜过。(1)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爱牡丹的两个原因。(2分)(2)诗人写牡丹为什么要联系洛川神女? (2分)10 .古诗词赏析落梅宋代: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注释】莓苔:苔辞植物。谬:(miu)(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押 韵(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3) “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 处。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
6、答下列各题。蜡梅杨万里天向梅梢别出奇,国香未许世代知。殷勉滴蜡缄封却,偷被霜风折一枝。(1)第三句描写了腊梅的什么状态?选择正确的一项A.刚刚发芽B.含苞欲放C.迎风盛开D.即将破落(2)简要赏析最后一句的妙处。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上阕中梅花的形象。(2)这首词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怀?13 .诗词鉴赏。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
7、】这是一首咏桂花词。彦辅:晋代名土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 崇。太鲜明: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 我所敬。”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都用了 修辞手法来写桂花的 和 O请分析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14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梅屏二绝(其一)明刘基树杪过流星,轻霜落半庭。疏花与孤客,相对一青灯。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注】杪:树枝的细梢。迥:远。两首诗都写梅花,哪首诗的情感与陆游卜算子咏梅更接近?请结合内容分析。15 .古诗阅读。墨梅宋张娱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
8、疏花断客魂。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注释】张螺(nie):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曾任京官,后调至唐州、房州 等地为官。(1)诗中梅花所处的环境具有、的特点。(2)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16 .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1)(2)题。雨伞苏叔阳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你撑开整个身躯,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却湿透了,你自己。(选自苏叔阳文集)(1)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2)为了刻画雨伞形象,诗人采用了拟人、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请任选一 种,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17 .古诗两首庆全庵桃花谢防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
9、有渔郎来问津。桃花徐孚远海山春色等闲来,朵朵还如人面开。千载避秦真此地,问君何必武陵回。【注释】谢杨得,宋末元初人。一二七六年率兵抗元,无缘而败。南宋灭亡 后,隐居于福建,元朝曾数度征聘,始终坚持不应。一二八九年,遭福建省参政 强制送往京师,乃绝世五日而死。徐孚远,明末清初人,明朝灭亡后,曾参与 抗清之举,一六六一年随郑成功入台,不久徙居厦门。一六六三年,消兵攻陷厦 门,徐孚远拟携眷返家乡江苏未果,滞留广东,一六六五年病故。(1)关于谢、徐二人中的“桃花源”的叙述,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谢杨得希望所居的“桃花源”不受外界打扰。B.徐孚远认为“桃花源”之地不适合安居久留。C.二人都因倾慕陶渊明而四
10、处寻访“桃花源”。D.二人都认为已找到陶渊明的“桃花源”遗址。(2)若谢诗作于福建,徐诗作于台湾,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徐诗“问君何必武陵回”的“武陵”,是暗指台湾。B.谢诗“怕有渔郎来问津”的“渔郎”,是暗示作者自己。C.二诗运用“避秦”典故时,都将原本避乱之地引申为不受异族统治之地。D.二诗的“花飞莫遣随流水”、“朵朵还如人面开”,都流露避世而居的喜 悦。18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释】这首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 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
11、长的春 光。红妆:用美女比海棠。(1)诗中“泛” “恐”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2)诗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梅花宋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注】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东君:司春之 神。(1)请从外在形态和内在品质两方面,概括出梅花的形象特征。(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0 .古诗阅读。长亭怨慢雁清朱彝尊结多少悲秋傅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回 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别浦,惯惊
12、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注】朱彝尊,明末清初词人,浙江嘉兴人。曾参与抗清运动,失败后有很长 一段时间在外漂泊。紫塞:泛指北方塞外。金河:指秋空。回汀枉渚:弯 弯曲曲的水边平地与小洲。筝柱:指筝上的弦柱。此处用以形容大雁飞行的队 形。浦:水滨。一绳云杪(m匕o):形容大雁排成一字形飞向天边。(选自朱彝尊诗词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下列对于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词写雁群南飞,动静结合,动态的有“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 柱”,静态的有“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B.全词描写雁群细腻生
13、动,既有形象的外观描写,如“渐欹斜、无力低飘”, 又有逼真的心理刻画,如“惯惊移莫定”。C.词人笔下的雁群即使极度疲惫也不肯停歇,“又蘸凉波飞去”,这是因为它 们对江南的相思之情绵绵无尽。D.词中北风、冷月、孤门、败荷、疏雨、暮色、不同队形的雁群等意象勾勒出 一幅苍凉悲凄的大雁南飞图。(2)词人描写大雁,其中也暗含自己的情思。请说说上阕“也只恋江南住”中的 “只”有何妙处。21 .古诗文阅读。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这
14、两首诗都以松树为歌咏对象。书院二小松以“出凡尘”写出小松风神 超迈、不同凡俗;小松以“自小刺头”写出了小松长满松针的头,一个劲地 向上冲,有锐不可当的气势。B.两首诗都特别着墨写了小松之“小”的特点,“数粒秋烟二尺鳞” 一句以 “二尺”的高度写出了小松尚且幼小;“自小刺头深草里” 一句用“深草里”指 写刚出土的小松小得可怜,被路边野草深埋。C.书院二小松三四句“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妙用拟人手 法,想象书院小松静静地聆听微风奏响的细韵和书房主人弹奏的琴声。D.小松三四句“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凌云木”和“凌 云”,都是指尚且幼小的“刺头小松”。E.两首诗都借物抒怀,书院二小松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的爱怜与赞美之情; 小松一诗,诗人深刻批评自己没能在小松幼小时识别它就是“凌云木”而加 以爱护和培养,从而指责自己也和那些眼光短浅的“时人” 一样。(2)这两首诗中的“出”字很富有表现力,请分别加以赏析。2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咏风王勃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注释】山楹:指山间的房屋。(1)诗歌中所写的风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诗中说风“动息如有情”,请问“有情”体现在哪里?请结合诗句进行赏 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