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年级历年考题文言文《愚公移山》汇编(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八年级历年考题文言文《愚公移山》汇编(9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北京八年级历年考题文言文愚公移山汇编(9篇)北京八年级历年考题文言文愚公移山汇编(9篇)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 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 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 氏之孀妻有遗男,始她,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 ”
2、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 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 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 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 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 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
3、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 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 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 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个遗腹子,刚刚换牙的年纪,蹦 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 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 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 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
4、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 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河 曲智叟无话可答。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 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 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 阻隔了。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一一指面积。 4仞一-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 仞。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6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
5、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7且副词,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9惩(ch6ng) - 一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10塞(se)-阻塞。迂(yii) - 一曲折、绕远。 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13汝一一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 14毕力平险一一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 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16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17献疑一一提出疑问。18以一一凭借。 19杂然相许一一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20损:-一削减。 21曾(ceng)-副词,
6、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22魁父一-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23丘一土堆。24置安放。25且况且。26焉疑问代词,哪里。27荷(he) 扛的意思。28夫成年男子。29箕畚(jlben)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30孀(Shuang)-孀妻,寡妇。31遗男一一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 32 (chen)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她表示年龄,约七八岁。她,换牙。33寒暑易节一一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 34始一反 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35河曲古地名,在 今
7、山西省芮城县西。 36叟(SbU)-老头。37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38其一一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39长息长叹。 40 一毛一 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4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 42匮 (ku)-竭尽的意思。 43虽我之死一一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44苦一一愁。45亡(Wll)以应一一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46操蛇之神一一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47惧其不已一一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已,停止。 48帝一 神话中的天帝。49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8、。感,被感动。 50夸娥氏一一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51负一一背。 52厝(cub)-同“措”, 放置。 53朔东一一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54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56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 57列 子一一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 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 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古今异义:1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2曾 古义:乃,并今义:曾经3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4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5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6诸古义:之
9、于今义;各个、许多7荷古义:扛今义:荷花 8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古义:即使今义: 虽然 10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方古义:方圆今义:常指矩形 12惩古义:苦于,被所苦今义:惩罚词性活用: 1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名词活用为 状语,用箕畚。 3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4聚:使动用法,使.聚,相当于:“把召集在一起”。一词多义: 1方方七百里【指面积】方其远出海门【正当】 2曾曾不若孀妻 弱子【竟】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3固汝心之固【顽固】吾义固不杀人 【本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4亡今亡亦死【逃走】河曲智叟亡以应【通 “无,没有】 5其惧其不已也【代词
10、,他】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其妻献疑【他的】 6之以君之力【的】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7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 土石(况且) 8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9而面山而居【表修饰】何苦而不平【表承接】而山不加增【表转折】通假字: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 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一直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文言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汝之不惠
11、,甚矣,你太不聪明了】 2“(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此句中省略主语“太行、王 屋二山”。3且焉置土石?倒装句,疑问代词“焉”提前。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省略句,省略主语愚公。倒装句,定语“三夫”后置。5.告之于帝。倒装句,状语“于帝”后置。6.帝感其诚。被动句,译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文章理解: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愚 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出。这是故事的背 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愚公主张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 方案,率领几人便马上开始行动。 第三段写愚公对智叟的驳斥,这是情节
12、的发 展。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坚信可以移山。智叟目光短浅,阻止愚 公移山。 第四段写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派神将山背走了,愚公的愿望实 现了。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 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人物分析愚公:目光长远,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积极奋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智叟:目光短浅,以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对困难采取冷漠逃避。问题研究1,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答:不有损。一是这个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 公的宏伟抱负,反映
13、了古代劳动人们的美好愿望,这与封建迷信有本质区别。 二是因为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遣力神二子背走二山, 这衬托了愚公的形象,使之更加丰富,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2.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1)方七百里,高万仞”山本身高大无比。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 遥远。 3)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就,跳往助之” 人老又少。 4)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工具简陋。 5).河曲智 叟劝阻,讥笑。(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则文言 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14、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 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 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 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部,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 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选自列子汤问)【乙】发鸠之山,其上多柘
15、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日“精 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 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注】文首:头部有花纹。喙(hui):鸟嘴。自(xi*o):呼唤自己(的名字)。 埋(yin):填塞。1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I)始一反焉反:(2)故为精卫故: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2)甚矣,汝之不惠。3 .根据【甲】【乙】两文内容,补全对联,并按要求回答问题。上联:“立,心中有念终当遂下联:愚公移山, (1)处填写“”处选填以下最恰当的一项是A.达于汉阴亦可期B.天下无坚不可攻C.子孙无穷山不增D.杞人忧天亦可哀(2)请用一个四字词语作为揭示这幅对联主旨的横批,并结合【甲】【乙】两文内 容,说明原因。(【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丰台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 题)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列小题。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