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20232025.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2365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202320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202320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202320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202320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202320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202320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20232025.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20232025)为充分利用地方中医药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维护人民健康,进一步加大中医药扶持力度,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和潜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持续、跨越发展,根据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20232025年)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按照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才隹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紧紧围绕中医

2、药发展布局,牢固树立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方针,充分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统领,以建成中医药强省为目标,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以提升发展水平为中心,以完善政策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为服务健康城市建设和全面建成健康城市做出积极贡献。二、总体目标到2023年,基本建成中医药强市,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3、进一步凸显。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8张,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5人,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到2025年,全面建成中医药强市,实现人人共享中医药发展成果。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机制,基本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和中医药继承创新体系,中医药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中医药服务实现全省全覆盖,中医药产业规模和效益大幅提升,中医药文化得到充分继承与弘扬,中医药健康服务得到进一步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深入,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中医

4、医疗服务占到基层医疗服务总量的30%以上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85张。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国医大师、中医名师引领作用更加显著,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5人,每万人口卫生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达到0.48人。中药产业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稳步提高,中药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公民中医健康文化素养达到30%以上。(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模式,整合现有资源,采取多种投入方式,加快推进以中医医院为重点的省级中医机构建设,打造中医、中西医结合、教学、科研和技术指导中心,带动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二)发展

5、中医医疗服务1鼓励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建设一批市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医康复示范中心、中医治未病中心,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鼓励社会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院,鼓励社会举办传统中医诊所,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规范建设和连锁发展。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社区、农村开办中医诊所。鼓励公立中医医院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新的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到2025年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门诊量达到80%o2、加快县级中医医院建设。确保现有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且80%以上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力争所有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达到综合医院中

6、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未设置公立中医医院的县、区,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中医科床位数不得低于医院床位总数的10%,成为县域内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和技术指导中心。3、创新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模式。推进多种方法综合干预,提高急危重疑特病症的诊治水平,发展治未病、康复等服务。支持不同级别的中医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探索开展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和连锁服务试点工作,发挥中医药贴近百姓的优势,努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让百姓就近享受中医药服务。4、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推动县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室,

7、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建成标准化中医治未病中心30个。支持社会举办一批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医药养生旅游试点取得初步成效。推广科学有效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积极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鼓励有资质的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5、推广中医药信息化服务。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纳入人口健康信息系统,统一规划,统筹实施,实现信息路网互联互通,依托信息管理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探索互联网与中医药传统行业的智能化结合。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开发云医院、云支付、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可穿戴诊疗监测、健康医疗、健康智库等应用。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

8、统建设中医电子病历数据库,推进中医医疗机构之间的诊疗信息的共享。利用微门户、微博、微信等移动平台,主动推送中医药预防保健和养生知识。(三)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继续开展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开展中医药与养生、养老、康复相结合的医养结合试点,借助中医药特色优势和中医医疗机构老年病科、康复科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作用。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三级康复服务体系。巩固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成效,发挥我省中医康复学科优势,探索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三级康复服务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康复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建立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在社区康复机构推广适宜中医康复技术

9、,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就近享有规范、便捷、有效的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四)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支持中医医师依照规定提供服务。促进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咨询指导、健康干预、健康管理等服务规范开展。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和传统体育项目,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健康服务模式。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养老机构开展合作。强化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衔接,推进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向农村、社区、家庭下沉。鼓励二级以上

10、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支持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中医医师加入老年医学科工作团队和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推动养老机构开展中医特色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五)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发展中医药文化。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支持各区县结合本地区中医药资源特色,推进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发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更多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路线和旅游产品,支持举办健康旅游博览会。积极开发中医药健康新产品,鼓励以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功能性化妆品及日化产品为重点,研发

11、中医药健康产品。鼓励研制便于操作、适用于家庭的健康检测、监测产品及自我保健、功能康复等器械。(六)积极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开展全省中药资源普查,推进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中药种质资源保护。扶持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动闽产大宗药材标准园建设。开展中药药用植物重点物种保存圃建设,提高基层药用植物资源保存、繁育、科普和合理利用的能力。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加强泛珠三角区域道地药材合作开发。(七)推进中医药传承和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队伍,利用各类媒体平

12、台,传播推广中医药保健知识和方法。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创作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依据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开展健康教育,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加大对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及疑难病症研究,开展以医学为代表的地方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科学研究。鼓励支持挖掘、整理、研发传统名方和名老中医经验方,完成特色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推行中医药科研课题立项、科技成果评审同行评议制度。鼓励支持省内医药企业与医药科研机

13、构、大专院校合作,开展中药新药研究和开发,推动中医药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促进重大新药创新资源在省内直接实施产业化。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研究和传承。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和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鼓励名医开展传承工作,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和推广应用的有效模式,完成30部中医药文献整理。四,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充分发挥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完善区县中医药工作跨部门协作机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形成共同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合力。加强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区中医药管理队伍建设。制

14、定中医药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二)营造良好氛围综合运用广电、报刊等传统媒体和数字智能、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大力宣传中医药法规、政策措施,传播中医药文化与知识。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教育。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三)落实要素保障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的办医主体责任,落实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政府投入政策。逐步加大对中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发挥全

15、市各级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加大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资本投资中医服务产业。落实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举措,在医疗服务价格总量调控中支持中医医疗服务发展。加强土地供应保障,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统筹考虑中医医疗机构布局和资源配置,合理高效配置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三)加快人才培养。健全完善基层中医药人才招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制度,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引导中医药人才到基层服务。规范并加快培养具有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探索培养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科普宣传、中医药服务贸易等复合型人才。推动高校设立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专业,支

16、持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人才。改革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管理方式,推动行业协会、学会有序承接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认定具体工作。对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补贴。(四)强化督导评估。规划落实情况纳入健康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任务,主动作为,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会同各成员单位,对发现的重大情况和问题要及时报告。健全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机制,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督导,定期对规划实施进度及效果开展阶段评估,按要求开展规划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加强评估结果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