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住宿业卫生规范 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制度-住宿业卫生规范 精品.ppt(4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 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目的为加强住宿场所卫生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止传染病传播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经营服务的住宿场所 1、住宿场所,是指向消费者提供住宿及相关综合性服务的场所,如宾馆、饭店、旅馆、旅店、招待所、度假村等。 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是指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3、储藏间,是指用于存放客用棉织品、一次性用品等
2、物品的房间。 4、工作车,是指用于转送及暂存客用棉织品、一次性用品及清洁工具等物品的车辆。 5、公共用品用具,是指供给顾客使用的各种用品、用具、设备和设施总称,包括床上用品、盥洗物品、饮具、清洁工具、拖鞋等。 6、健康危害事故,是指住宿场所内发生的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群体性健康损害事故。 选址、设计及竣工验收1、住宿场所建设宜选择在环境安静,具备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且不受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影响的区域,并应同时符合规划、环保和消防的有关要求。2、新建、改建、扩建住宿场所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或设计阶段和竣工验收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卫生
3、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卫生学评价。 1、住宿场所主楼与辅助建筑物应有一定间距,烟尘应高空排放,场所25米范围内不得有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或噪声等污染源。 2、住宿场所应当设置与接待能力相适应的消毒间、储藏间,并设有员工工作间、更衣和清洁间等专间。客房不带卫生间的场所,应设置公共卫生间、公共浴室、公用盥洗室等。 3、住宿场所的吸烟区(室)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室内空气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4、住宿场所的公共卫生间应当远离食品加工间。 5、住宿场所内应放置安全套或者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应当提供性病、艾滋病等疾病防治宣传资料。 (一)客房净高不低于2.4米,内部结构合理,日照、采光、通风、隔声
4、良好。 (二)客房内部装饰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不得对人体有潜在危害。 (三)客房床位占室内面积每床不低于4平方米。 (四)含有卫生间的住宿客房应设有浴盆或淋浴、抽水马桶、洗脸盆及排风装置;无卫生间的客房,每个床位应配备有明显标记的脸盆和脚盆。 (五)客房内环境应干净、整洁,摆放的物品无灰尘,无污渍;客房空调过滤网清洁、无积尘。 1、住宿场所宜设立一定数量的独立清洗消毒间,清洗消毒间面积应能满足饮具、用具等清洗消毒保洁的需要。 2、清洗消毒间地面与墙面应使用防水、防霉、可洗刷的材料,墙裙高度不得低于1.5米,地面坡度不小于2,并设有机械通风装置。 3、饮具宜用热力法消毒。采用化学法消毒饮具的
5、住宿场所,消毒间内至少应设有3个饮具专用清洗消毒池,并有相应的消毒剂配比容器。应配备已消毒饮具(茶杯、口杯、酒杯等)专用存放保洁设施,其结构应密闭并易于清洁。 4、配有拖鞋、脸盆、脚盆的住宿场所,消毒间内应有拖鞋、脸盆、脚盆专用清洗消毒池及已消毒用具(拖鞋、脸盆、脚盆等)存放专区。 5、各类水池应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防渗水、不易积垢、易于清洗的材料制成,并设置标识明示用途。 储藏间 住宿场所宜设立一定数量储藏间。储藏间内应设置数量足够的物品存放柜或货架,并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及防鼠、防潮、防虫、防蟑螂等预防控制病媒生物设施。 (一)住宿场所宜配备工作车,其数量应能满足工作需要。 (二)工作车应有足
6、够空间分别存放客用棉织品、一次性用品及清洁工具并有明显的标识。 (三)工作车所带垃圾袋应与洁净棉织品、一次性用品及洁净工具分开,清洁浴盆、脸盆、抽水马桶的工具应分开存放,标志明显。 公共浴室应分设男、女区域,按照设计接待人数,盥洗室每815人设1只淋浴喷头,淋浴室每1025人设1只喷头。 (一)公共卫生间应男、女分设,便池应采用水冲式,地面、墙壁、便池等应采用易冲洗、防渗水材料制成。卫生间地面应略低于客房,地面坡度不小于2,并设置防臭型地漏。卫生间排污管道应与经营场所排水管道分设,设有有效的防臭水封。 (二)公共卫生间应设有独立的机械排风装置,有适当照明,与外界相通的门窗安装严密,纱门及纱窗易
7、于清洁,外门能自动关闭。卫生间内应设置洗手设施,位置宜在出入口附近。 (三)男卫生间应按每1535人设大小便器各1个,女卫生间应按每1025人设便器1个。便池宜为蹲式,配置坐式便器宜提供一次性卫生座垫。 (一)住宿场所宜设专用洗衣房或采用社会化洗涤服务。洗衣房应分设工作人员出入口、待洗棉织品入口及洁净棉织品出口,并避开主要客流通道。 (二)洗衣房应依次分设棉织品分拣区、清洗干燥区、整烫折叠区、存放区、发放区。棉织品分拣、清洗、干燥、修补、熨平、分类、暂存、发放等工序应做到洁污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三)公共用品如需外洗的,应选择清洗消毒条件合格的承洗单位,作好物品送洗与接收记录,并索要承洗单位
8、物品清洗消毒记录。 住宿场所应有完善的给排水设施,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如场所内供水管网与市政供水管网直接相通,场所内供水管网压力应小于市政供水管网压力,并有防止供水向市政供水管网倒流的设施。排水设施应当有防止废水逆流、病媒生物侵入和臭味产生的装置。 (一)客房、卫生间、公共用房(接待室、餐厅、门厅等)及辅助用房(厨房、洗衣房、储藏间等)应设机械通风或排风装置。机械通风或排风装置的设计和安装应能防止异味交叉传导。 (二)住宿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要求。 (三)住宿场所的机械通风装置(非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进风口、 排气口应安装易清洗、
9、耐腐蚀并可防止病媒生物侵入的防护网罩。 (一)住宿场所室内应尽量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采光的客房,其采光窗口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不小于1:8。 (二)客房台面照度不低于100勒克斯。 (三)不宜将暗室作为客房。 (一)住宿场所应设置防鼠、防蚊、防蝇、防蟑螂及防潮、防尘等设施。 (二)与外界直接相通并可开启的门窗应安装易于拆卸、清洗的防蝇门帘、纱网或设置空气风帘机。 (三)排水沟出口和排气口应设有网眼孔径小于6毫米的隔栅或网罩,防止鼠类进入 (四)机械通风装置的送风口和回风口应当设置防鼠装置。 (一)住宿场所室内应设有废弃物收集容器,有条件的场所宜设置废弃物分类收集容器。 (二)废弃物收集容器应使用坚
10、固、防水防火材料制成,内壁光滑易于清洗。废弃物收集容器应密闭加盖,防止不良气味溢散及病媒生物侵入。 (三)住宿场所宜在室外适当地点设置废弃物临时集中存放设施,其结构应密闭,防止病媒生物进入、孳生及废弃物污染环境。 操作规程(一)住宿场所经营者应制定公共用品用具采购、储藏、清洗消毒、设备设施维护等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应具体规定工作程序。(二)经营者应当认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卫生操作规程,从业人员应当熟悉本岗位卫生操作规程并严格按规程操作。 (一)采购的物品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要求。采购物品应做好记录,便于溯源。 (二)采购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品、化妆品等物品中文标识应规范,并附有必要的证明
11、文件。 (三)采购的物品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 (一)公共用品用具储藏间应保持通风和清洁,无鼠害、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及霉斑,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私人物品。 (二)不同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物品距墙壁、地面均应在10厘米以上。棉织品宜存放于储藏柜中。 (三)物品的储藏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并定期检查,及时清理过期物品。 (四)有毒有害物品应有专间或专柜存放,上锁、专人管理,并有物品使用登记。 (一)清洗消毒间应有明显标志,环境整洁,通风换气良好,无积水积物,无杂物存放。 (二)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应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三)清洗消毒应按规程操作
12、,做到先清洗后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消毒设备(消毒柜)应运转正常。 (四)清洗饮具、盆桶、拖鞋的设施应分开,清洁工具应专用,防止交叉传染。 (五)清洗消毒后的各类用品用具应达到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并保洁存放。清洗消毒后的茶具应当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 (六)洁净物品保洁柜应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存放杂物。 各类公共用品用具更换、清洗、消毒、保洁工作可参考推荐的住宿场所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方法(见附录)。 (一)客房应做到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二)床上用品应做到一客一换,长住客一周至少更换一次。 (三)清洁客房、卫生间的工具应分开
13、,面盆、浴缸、坐便器、地面、台面等清洁用抹布或清洗刷应分设。 (四)卫生间内面盆、浴缸、坐便器应每客一消毒,长住客人每日一消毒。 (五)补充杯具、食具应注意手部卫生,防止污染。 公共卫生间清洁 清洁坐便器(便池)的清洁工具应专用。每日应对卫生间进行一次消毒。 棉织品清洗消毒 (一)棉织品清洗消毒前后应分设存放容器。 (二)客用棉织品、客人送洗衣物、清洁用抹布应分类清洗。 (三)清洗程序应设有高温或化学消毒过程。 (四)棉织品经烘干后应在洁净处整烫折叠,使用专用运输工具及时运送至储藏间保存。 (一)机械通风装置应运转正常,过滤网应定期清洗、消毒。 (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
14、系统卫生管理办法要求进行清洗消毒。 (三)集中空调机房应整齐、清洁,无易燃易爆物品及杂物堆放。风机过滤网应清洁无积尘。 卫生管理组织(一)住宿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负全面责任,应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卫生知识培训。(二)住宿场所应设置卫生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员,负责其经营场所卫生管理具体工作。(三)专(兼)职卫生管理员应有从事住宿场所卫生管理工作经验,经过公共卫生管理培训并考核合格。 住宿场所卫生管理部门的成员或卫生管理员承担本场所卫生管理职能,主要职责包括:(一)制订从业人员卫生培训教育计划和考核办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卫生法
15、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卫生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的培训学习和考核。(二)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负责提出将患有有碍公众健康的从业人员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岗位的意见。(三)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卫生责任制度和卫生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四)督促本场所经营者、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按时办理有关卫生证件、证明,依法从事经营活动。(五)配合卫生执法人员对本场所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负责建立本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六)参与保证卫生安全的其他管理工作。 住宿场所应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并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经常性
16、检查。主要制度有:1、证照管理制度。2、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及个人卫生制度。3、公共用品用具购买、验收、储存及清洗消毒保洁制度。4、场所自身检查与检测制度。5、洗衣房卫生管理制度。6、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7、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报告制度。8、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9、卫生档案管理制度。10、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住宿场所、从业人员及健康相关产品应证照齐全。1、卫生许可证悬挂在场所醒目处;2、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有效;3、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文件复印件真实完备。 住宿场所应建立卫生管理档案,档案应当包括以下方面:1、证照: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文件(复印件)等。2、卫生管理制度。3、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或卫生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岗位职责。4、发生传染病传播或健康危害事故后的处理情况。5、卫生操作规程。6、公共用品用具采购、验收、出入库、储存记录。7、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检测记录。8、设备设施维护与卫生检查记录。9、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