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标准化基础理论教材501 精品.doc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0490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制度-标准化基础理论教材501 精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管理制度-标准化基础理论教材501 精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管理制度-标准化基础理论教材501 精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管理制度-标准化基础理论教材501 精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管理制度-标准化基础理论教材501 精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制度-标准化基础理论教材501 精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制度-标准化基础理论教材501 精品.doc(4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标准化基础理论教材1、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9年4月1日施行。共五章26条 。包括:总则、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法律责任、附则。2、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标准1994-02-04发布、1995-02-01实施。3、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1995年6月20日以国家技术监督局40号令发布,1995年10月1日实施。4、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1993-12-13日发布,2001-12-4日修改。第一节 概 述一、标准化的发展概况 大量考古发现证明,标准化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同样久远。例如,在远古时代,北京猿人打猎用的尖状石器就体现了标

2、准化思想的萌芽。在古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产生了分工,标准化开始成为人类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自觉行动,并日益受到重视。中国的古代标准化曾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无论秦砖、汉瓦,还是活字印刷术,无不闪烁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标准化思想的光芒。 由于18世纪爆发了工业革命,使机器大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近代标准化得到蓬勃发展,其显著特点是开始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近代标准化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促进作用是任何古代标准化所不可比拟的。人类社会进入19世纪以后,标准化在西方国家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到了 20世纪初,西方国

3、家已普遍建立国家标准化组织,在此基础上,国际电工委员会(1E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1SO)也应运而生。 而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标准化虽然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辉煌时刻,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民经济停滞不前,标准化也就一蹶不振。在政治腐败和经济落伍的旧中国,虽然也颁布过一些标准,但是由于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很差,贯彻和实施非常困难,标准化效果自然低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国家有关部门首先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标准化烂摊子进行了整顿,使之为恢复经济服务。然后,为了实施苏联援建项目的需要,又引进了大批苏联标准。与此同时,也制定了一

4、批部门标准,如1949年9月制定了棉花分级检验标准等一系列纺织标准;1950年成立了药典委员会,组织中国药典编制工作;1952年发布了一批钢铁和建材标准;1953年发布了一批出口商品检验标准;1955,年至1956年发布了二十多项化工产品标准,等等。这些标准对迅速恢复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1 956年到1965年是国家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期间虽然也遭到“大跃进”浮夸风的干扰,标准化工作仍然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国家终于把加强标准化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全国开始对标准化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使各部门的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发展。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中国的标准化事业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在这一

5、时期,平均每年只发布四十多项国家标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标准化走出低谷,进入高速发展的全盛时期。 97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标准总局,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 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使中国标准化工作进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中国标准化事业虽然经受了各种干扰和破坏,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发展道路,但是,在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仍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50年来,我国制、修订标准的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以国家标准为例,从1958年的100多项,一直发展到1999年底的19118余项。值

6、得一提的是,从1958年至1978年的20年间,我国累计制、修订国家标准才2000项,平均每年仅100项左右;而从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我国共计制、修订国家标准16000余项,平均每年800多项。后20年制、修订标准的数量整整是前20年的8倍,这充分说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我国标准不但数量迅速增加,由于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标准审查和人员教育培训的力度,特别是从1990年开始,国家技术监督局依据标准化法对现行的各级标准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清理整顿工作,使各级标准的质量和水平也稳步提高。到1999年底,我国有现行国家标准19118余项,通过备案的行业标准3

7、0000余项,地方标准9200余项,企业标准约700000项,已基本建成了一个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互衔接、配套的标准体系。这个标准体系是经过长期对原来计划经济时期的标准体系进行反复调整后形成的,与原来的标准体系相比较,它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强制性标准数量大幅度下降。如国家标准由原来全部是强制性标准,按标准化法的规定经过清理整顿以后降为5200多项,1993年国家有关部门又组织力量再次对现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审查,最后确定保留1666项,截止1999年底,我国有强制性国家标准2563项,约占国家标准总数的13.4%左右。这有利于产品质量法的贯彻实施,对我国标准与国

8、际接轨也有重要意义。 二是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逐年下降,而基础标准、高新技术标准和环保、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标准则逐年上升。 三是修订标准的数量逐步增加、,新制订标准的数量逐步减少,而标龄则趋于缩短。 由于目前的标准体系结构比较合理,所以它基本能够适应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另外,由于我国国民经济还处于体制改革的进程之中,为了与之相适应,标准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将继续下去。 除了在制订、修订标准和建立标准体系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外,我国在标准化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标准化法规建设、标准化科学研究、标准化协会和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农业标准

9、化和地方标准化、标准化情报咨询服务和标准的出版发行、高新技术标准化、能源标准化和环境保护标准化等众多标准化领域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作用 (一)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我国于1983年根据当时的ISO第二号指南颁布了国家标准GB3935.183标准化基本术语 第一部分。1996年,为了在标准化基本术语方面尽快与国际接轨,我国又根据1991年的ISOIEC第二号指南对GB3935.183进行了修订,颁布了GB3935.1-1996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 第一部分:基本术语。 该标准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

10、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订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注: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该标准对“标准化”所下的定义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订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注:上述活动主要是包括制订、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减少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由此可见,标准是一种文件,而且是一种特殊文件,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六方面:(1)是经过权威机构批准的文件;(2)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订的文件; (3)是在兼顾各有

11、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一致而制订的文件;(4)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5)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6)在未经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它是一种非强制性文件。 标准是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来自生产实践,反过来又为发展生产服务,标准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而标准化则是一种活动,主要是指制订标准、宣传贯彻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维护等活动,这种活动不是一次就完结了,而是一个不断循环和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的水平和标准化的效益就提高一步。 (二)标准化的重要作用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是各行各业实现管理现代化

12、的基本前提。搞好标准化,对于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国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都有重要意义。具体说,标准化至少有下列重要作用: 1、标准化可以规范社会的生产活动,推动建立最佳秩序,促进相关产品在技术上的相互协调和配合。有利于企业间的生产协作,为社会化专业大生产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进行品种的合理控制,有利于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标准化有利于实现科学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 3、标准化可以为各种产品和系统提供接口和互换性,使各种产品和系统的零部件实现互连和互换,促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并且方便了生产和生活。 4、标准化有利于稳定和提高产品、工程和服

13、务的质量,促进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增强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 5、标准化可以保护人体健康,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6、标准化有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 7、标准化可以增强世界各国相互沟通和理解,消除技术壁垒,促进国际间的经贸发展和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 三、标准化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中国标准化经过50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也应当认识到,这些成就是和过去相比较而言的,如果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要使我国的标准化工作赶上工业发达国家,或者与国际接轨,至少还会遇到以下严峻挑战: (一)人们对标准化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与标准化的重要性

14、不相称,对标准化的各种投入严重不足,影响标准化的迅速发展。 (二)现行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难以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快、变化快和更新快的特点。目前制订一项标准平均需要两三年时间,在这样长的时间内,有的高新技术产品可能已经改了几次型,等标准出来了,要么市场已经被占领,要么产品已经被淘汰,使标准失去作用。 (三)由于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产品大量涌现,使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标准制、修订速度不断加快,标龄不断缩短,使现有的标准体系日趋复杂化和动态化,越来越难以管理。 (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日益崇尚多样化,使产品生产中“小批量多品种”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这就对传统标准化一

15、贯推行的“大批量少品种”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然而,挑战和机遇总是并存的。我国要实现跨世纪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化,使标准化面临众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加人世界贸易组织(WTO)、扩大出口和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化管理。 (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以便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化; (三)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经营实体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化; (四)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化; (五)鼓励全民创新,发展知识经济,走科教兴国道路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化; (六)节约资源、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环境,使国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化。 总之,标准化只要能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那么,它就一定会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标准化有着广阔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发展战略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