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方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方案一、农业农村情况简述湖南省素有农业大省之称,目前湖南稻谷产量居全国第I位,芝麻产量居全国第I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2位,农产品加工企业4.8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777个,农业产值2059.55亿元。长沙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位优势明显,处在长株潭两型城市1小时经济圈。长沙利用自身基础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已形成优质稻、红薯、油菜、蔬菜、金银花五大种植板块,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38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24家,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168家;己启动2.5万亩环洞庭湖基本农田改造、I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6个商品粮基地建设、20万亩优质稻基地和I
2、O万亩优质油菜基地建设。长沙市农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转型,农业产业化的加速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的日益增多,都迫切需要大量的农业技术人员和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我市现有农技推广员175人,按每村需3名技术员,全市就需1143人。新型农民缺口更大。因此,加快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长沙市急需的农业技术人员和新型农民,是长沙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我校农业服务中心概况我校已建立了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可为农民朋友提供在线和现场服务;与乡镇农技站、企业、湖南农业大学合作,推选新品种、新技术,并开展送技术下乡工作;按市委组织部的要求选派优秀教师担任村第一支部书
3、记,直接开展科技帮扶工作。每年培训农民工4000人次、科技示范户60人次、农村科技推广员40人次,编写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培训教材。三、建设内容1 .建设目标立足本市,服务“三农”,成为农作物种植和农产品加工等项目中“疑难杂症”的解决者,长沙市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的推广源头。与湖南农大、岳阳市农科所、市农业局、乡镇农技站和农户联合,“上挂横联下辐射”,推广新品种4项,新方法和新技术4项。2 .建设思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走工学结合的改革发展路径,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在与原有企业合作的基础上,扩大合作的范围与内容。通过对企业从育种、种植、农产品的深加工、养殖、物流、营
4、销等一体化产业链的跟进,带动涉农的园林技术、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专业群的建设。3 .建设内容(1)学校联合政府、行业、企业等进一步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依托专业建设,利用学校网站为农民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在校园网上开辟服务通道,上传农业新技术、新法规、新信息等,在长沙电视台公布服务电话和网址,随时为农民朋友提供在线和现场服务。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请专家一道送技术下乡,开展科技服务三农的工作,计划每年送科技下乡6次以上。为农民提供良种、良药和新技术服务。(2)农民工技能培训与鉴定相结合利用我校技能鉴定所和本专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面向社会进行中短期农艺技术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每
5、年培训农民工5000人次、科技示范户300人次、农村科技推广员50人次,对接地方产业,培训能人。(3)开展订单培养。继续与长沙市委组织部合作,订单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为“农村后备干部”班学习提供相关培训并颁发“绿色证书”。(4)对外技术服务与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学校的师资、设施设备等资源优势,加大对长沙市及邻近县市乡村农职校和兄弟学校的服务力度。开展农职校师资培训工作,计划每年培训农职校师资50人;主动派骨干教师到农职校讲课,计划每年外出讲课150节。为老区中职学校提供对口支援,在教育理念、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合作交流,共享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促进受援学校的改革与
6、创新,带动受援学校的建设与发展。4.建设进度(1)2023年9月制定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方案;(2) 2023年9-12月份进行农民工技能培训5000人次、科技示范户300人次、科技推广员50人次;(3) 2023年11月订单培养,师资培训50人,对外技术服务。四、资金预算2023年度社会服务及辐射共预算投资8万元。其中服务中心设施建设2万元,农民工培训3万元,订单师资培训3万元。五、预期效益1 .通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办学机制进一步完善,校企深度结合,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成为样板专业。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服务本市区域经济,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跑员”,特别是为我市优质稻、优质红薯、金银花等特色农业,培养一大批在农村第一线“留得住、干得好”、具有带动作用的专业技术骨干。2 .能够针对我市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不断挖掘适合本地经济建设的特色作物,不断更新栽培技术并大力推广。利用专业优势,培训乡镇农业技术员、农村基层干部及返乡农民工,力争让我校培养的优秀学员成为乡村组农业技术主力。3 .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进行各种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发挥功能。通过送科技下乡活动将学校教学与服务“三农”紧密相结合,全面提高学校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