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 十四五发展规划2023~20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学校 十四五发展规划2023~2025.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XX职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2023-2025)发展规划编写组二。二。年十二月XXXX职业学校“十五”发展规划(2023年1月-2025年12月)“十四五”期间是学校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品质的关键时期,是学校努力实现以3+2连读为主体,中高职并重,育训并举,实现学校在校生万人办学目标的重要阶段。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供给侧产业结构改革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支持济宁“智造济宁、文化济宁、活力济宁、美丽济宁、幸福济宁”五大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231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实施,满足济宁职业教育提升发展的新要求,现结合学校实际,特编制本规划。一、“十三五”期间发展概况(一)建设
2、成就和取得经验“十三五”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办学实力明显提升,积累了办学经验,积蓄了发展能量,为“十四五”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学校事业跨越发展办学主体实现提挡转型。建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完成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任务,立项建设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计划。事业规模保持稳步提升。各级各类在籍生6315人,其中3+2连读1113人,其他全日制在校生5202人;学校年均为企业员工、退役士兵、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等开展社会培训5000余人次。2 ,体制机制活力彰显发展方式创新创优。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管理体制;学校主动融入任城区经济,牵
3、头成立济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配合推动济宁农业经济,与集团成员单位联合办学、共同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互惠共赢、“双主体”育人的格局初步构建。内部运行机制优化。实行管理队伍优质化、管理行为规范化、管理机制层次化、管理过程精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逐步构建了教育教学三级监管体系,形成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3 .基础能力快速提升基础办学条件根本改善。学校现占地面积311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体规划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色。一一师资队伍质量快速提升。引进教师45人,高级职称到145人,“双师型”教师比例由50%提高到70%;现有教职工358人,其中专任教师280人,省名师5人,正高级职称4人
4、,省市特级教师6人,市学科带头人10人;1名教师荣获“齐鲁最美教师”,4名教师“齐鲁名师”。市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以二、三产业为主体的建筑工程、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农林牧渔等四大类专业群,3+2连读开设园林技术、会计事务、建筑工程、计算机等6个专业,园艺技术、农村经济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会计事务等4个专业被评定为省品牌专业。实训基地全面改造升级。实训设备总值达3100万元,其中十三五期间投入IOOO万元。中央财政支持320万元的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和省财政支持200万元的建筑工程实训基地通过省级验收;省财政支持800万元的四个省品牌专业建设通过省级验收。4 .教
5、学改革扎实推进培养模式改革成效突出。以培养模式改革带动教学改革,构建了“专业技能证书、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有机衔接的标准体系,形成了“学做合一,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科研成效全面提升。获得省教学成果评比一、二、三等奖5项课程资源建设成果丰硕。主持或参与开发16门、共享1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出版国家“十三五”规划等教材10本;开发10门校本项目化教材,建设了5个专业的精品课程、课程标准、实训项目、教学案例等五类资源的素材库。5 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强化“德育品牌”确立品牌。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育人理念,实施积极地德育教育,建成素质拓展训练、创业教育实践、文体活动、
6、心理健康教育等体验中心,富有成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探索第二课堂项目化管理,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将德育与技能训练、兴趣培养结合,合理规划、科学管理课余时间,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双证率和就业率均达98%以上;师生在国家省市各类大赛中成绩突出,共获得国赛6个奖项。其中在全国赛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两课”大赛、教学设计大赛中共获得二等奖6个;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济宁市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先进单位。社会服务能力有效增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IoOOo多人,其中3+2高职3000多人;积极支持区域内企业生产,每年安排顶岗、轮岗实习学生近500余人,形成稳定、长
7、效服务机制;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项目开发4项。学校被认定为市首批就业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被评为市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回顾“十三五”建设和发展的历程,有以下几个方面带有根本性的经验对“十四五”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1体制机制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成立职教集团,校企合作,促进企校互融,改革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为学校科学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2坚持发展至上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始终保持强烈的发展愿望,抢抓、善用、创造机遇,拼搏进取,攻坚克难,完成各项重大项目创建,谋划3+2高职转型发展,为学校事业跨越发展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动力。3 .加强作风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保证。转变工作作风,注重统筹谋
8、划,坚持求真务实,关注细节过程,为学校快速高效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作风保障。4 .狠抓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打造“谋发展、敢担当、重落实、善创新”领导干部和教师队伍,凝聚智慧和力量,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5 .坚持质量为本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内涵建设,打造人才品牌,提高社会贡献度,为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十四五”期间面临形势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落实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山东省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等,不断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校改革
9、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作用更加明显,面对国家经济建设步入新常态,特别是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为迫切,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从自身来看,学校地处淮海经济区,济宁市对职业教育更加重视的环境下,我校社会影响力、基础办学能力、产教融合水平等方面也必将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为学校更大规模、更高水平举办职业教育提供重要的机遇。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从经济社会层面看,企业办学的主体意识、主体作用还没有很好地显现,
10、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办学活力不足。从学校层面看,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还不完全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内容和途径还有待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状况与职业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教科研工作有待加强。三、“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系列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精神。适应经济新常态,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积极打造“学在济宁高职”品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
11、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质量为重点,坚持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学校的社会贡献度。(二)皿目标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性机遇,服务济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主动融入全面建成经济强市,文化强市、制造业强市目标,以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品牌强校为主线,持续推进内涵建设,学校的事业规模稳步发展,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办学品质明显优化,治理水平有效提升,“十四五”末,努力将学校办成“特色显著、山东领先、国内一流、国际水平”的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1 .事业规模:建成34个与济宁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相对接的现代化专业群,集聚资源要素,专业稳定在20个左右
12、。“十四五”末,实现3+2招生规模不低于IOoO人/年。2 .产教融合:建立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学校专业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深度融合。完成“双元制”农业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新建校外实训基地20个;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完善现代学徒制试点方案,争取35个专业试行现代学徒制。3 .师资队伍:着力打造一支“有思想、善实践、会创造,严谨治教、诲人不倦”的活力型、实力型、魅力型教师队伍。新增专任教师60人;高级职称占比由33%提高到35%,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人数由25%提高到33%;重点建设专业教学团队10个,其中建成为省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3个;建成双师素质培养基地10个
13、,使“双师型”教师比例占专业教师的75%以上;建成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才库。4 .培养质量:推进落实“能吃苦、能合作、能创新,身心双健、德技双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学在济宁高职校”职教品牌。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为98%以上,对口就业率为80%以上,就业满意率为90%以上。5 .服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间,为社会培养3+2高职毕业生4000人以上,为企业输送顶岗、轮岗实习生5000人以上;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10个以上,实现技术服务收入年均到款额300万以上;实现年职业培训IOOOO人次以上。(三)发展战略1 .集团化战略:推进济宁农
14、业职教集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基于市场机制的集团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集团合作管理与资源共享制度,整合优化集团化、社会化的职业教育资源,明晰各方的责、权、利,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和利益链融合体,更好实现职教集团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中的平台与纽带作用。2 .国际化战略:扎实推进“双元制”农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与国际其他类别教育培训机构的联系和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和合作空间,在模式借鉴、课程建设、文化交流、教师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实现学校办学与国际有机有效接轨。
15、3 .信息化战略:以创建省级智慧校园为重点,加快信息化技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增强信息化管理素养和能力;做好管理信息系统整体设计,实现各类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和数据交换的规范化;强化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促进信息化手段的有效运用,从而提升学校治理的水平和效率。4 .优质化战略:明显提高学校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水平,质量监测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建成一批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和专业群,建成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质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素质整体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结构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明显提高,社会适应力不断增强。(
16、四)主要任务1推进产教融合,优化办学机制一一深度融入区域经济。依托学校地域优势,发挥校企共建共管学校的体制优势,扎实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一体化办学。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预警机制,对接济宁市优势特色经济,优化专业结构,拓展新专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争取政策支持,努力实现企业合作“双主体”要求的落实,积极有效地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四对接”,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努力做实集团办学。在进一步完善济宁农业职教集团章程与运行机制的前提下,探索按照企业集团的运作模式,试行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建立集团内部契约型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发挥职教集团在学校发展规划、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