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3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南通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为推动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探索建立符合南通实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根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全市卫生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基础,健全制度体系,创新服务举措,推动能力提升,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十一五”
2、期间,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城乡,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力度不断加大,一批先进诊疗技术应用于临床,显著提升了群众健康水平。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99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7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08 /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3.97,衡量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均处于全省先进水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五年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人均30元提高到160元,农民参合率由86.98%提高到99.5%,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由16.26%提高到60.82%。二是卫生资源总量明显增加。五年间,全市财政投入卫生事业费
3、年均增长27.5%,全社会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长18%,其中政府投入所占比重提高到20%。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步伐加快,相继建成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房楼、市中医院门诊楼、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楼等重点工程,完成了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第六人民医院等迁建工程,推进了一批县级医院和农村中心卫生院改造工程。2010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667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5所;开设床位26293张,每千人拥有床位3.68张;共有卫生人员37527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0645名,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21名(医生1.81名)。全市卫生系统固定资产总值72.31亿元,其中万元以上设备26.38亿元,房屋建筑面积3
4、06.48万。三是基层卫生体系逐步健全。通过将城市街道卫生院改造转型、在资源空白区域择址新建、引导市属医院参与建设等方式,市区累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个,以街道为单位实现全覆盖,其中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省级示范中心。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完善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居民到社区就诊比例达43.34%。加强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12所县级医院(含人民医院、中医院)均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核评审。通州区、启东市、海门市对已改制的乡镇医院实施整合重组,通过股权流转等方式实现政府举办,全市69.3%的乡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共建成村卫生室1732个(未列入卫生机构统计,含农村社区卫生服
5、务站,以下统称村卫生室),以行政村为单位覆盖率100%,拥有乡村医生4671名。2009年市区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2010年市区和海安县先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和门急诊均次费用均有明显下降。四是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普及。2006年起,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人均项目补助经费2010年达到18元,9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城乡。儿童计划免疫率先实现信息化管理,15种一类疫苗统一实施免费接种,惠及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所有适龄儿童。血吸虫病流行县达到疫情传播阻断标准。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全面推行,“四免一关怀”政策充分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有效实施,2007年被评为全国结核病防
6、治先进单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降到123.42/10万,处于历史最低位。五年间新增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70.33万座,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84.71%,建成省级以上卫生镇18个、卫生村193个。五是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来,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和等级医院复核评审等活动,医院内涵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流程逐步优化,医疗质量稳步提高,医学科技不断进步。建成省级医学重点学科3个、临床重点专科17个,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1人、省333工程技术领军人才27人。获得省以上科研课题30项、科技进步奖等奖项23个。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拥有国医大师人、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人、省名中
7、医28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个。2010年完成门急诊1590.76万人次,收住院病人65.74万人次,病床使用率76.62%,病床周转次数25.7次,均比“十五”期末有较大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亟待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全面建立“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体制机制任重道远;人均卫生资源拥有量相对偏低,政府财政投入总体不足,长期稳定的投入补偿机制尚未建立,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依然突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够健全,31个
8、乡镇没有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矛盾比较突出,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配备明显不足,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六位一体”功能还未落实到位;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医学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尚须加强,医学科技创新水平和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有待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够理想,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统筹层次明显偏低,筹资与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城乡医疗救助能力比较薄弱,群众看病就医矛盾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二)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南通发展史上具有突破意义的五年,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强劲攀升,2010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0亿元,人均
9、地区生产总值47500元,财政总收入突破700亿元,所辖各县(市)均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苏通长江大桥和沿海高速等多条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825元、9914元,为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十二五”时期,是建设现代化新南通的战略机遇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我市将进入全面跨越发展的新阶段,交通条件日益改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水平将全面提升,经济总量、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将大幅提高。这些都将为“
10、十二五”卫生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十二五”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近期五项重点工作的推进,医改工作逐步进入“深水区”,开始触及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根据上级部署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医改工作推向纵深,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大力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新经验,着力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城乡卫生人才结构,持续巩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矛盾。“十二五”时期,还将面临各种健康危害因素的重大考验。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人口老龄化及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给卫生工作带来严
11、峻挑战。人群疾病谱已发生改变,传染病危害依然严重,一些新发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尚未得到根本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恶性肿瘤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并已成为居民的主要致死因素;职业危害问题日益突出,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都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措施妥善应对。二、发展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监督管理,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12、,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坚持公益性质。强化政府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履行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享有。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参与举办医疗卫生机构,促进有序竞争,
13、提高服务效率,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坚持因地制宜。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不断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科教兴卫战略,加强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建设,加快建设重点学科和临床专科,推动城乡卫生基本现代化进程,使之与城市功能和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结构、居民健康需求相适应,提升卫生工作在全省的位次和影响。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转变卫生行政部门职能,坚持以法治为原则指导卫生改革与发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整体推进卫生规划的实施。强化对医疗市场和公共卫生的监管职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坚持统筹兼顾。统
14、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兼顾供方和需方利益,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既着眼长远,注重医药卫生改革的整体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注重解决医药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分步骤、有重点并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矛盾得到缓解,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力争在全省江北率先实现卫生基本现代化,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省内领先。具体
15、目标为: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6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5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5.5/10万以内;法定传染病年发病率控制在160/10万以内,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和乙肝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一类疫苗全面实行免费接种,“五苗”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乙肝疫苗补种等重大项目完成率达100%;居民健康电子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80%以上,其中60岁以上人群建档率达9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规范管理率达60%以上;婚前医学检查率达85%以上,孕产妇管理率达95%以上,7岁以下儿童管理率达95%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8,孕产妇住
16、院分娩率100%。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均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核评估,每个乡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一所村卫生室,并全部达到省定建设标准,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率100%。每千名农业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床位1.8张、卫技人员2.0名。以街道为单位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居民在社区就诊比例达50%以上。保持高水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所、全国示范三级甲等中医院1所;市肿瘤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进入高水平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行列;市妇幼保健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建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并分别完成市儿童医院、市脑科医院筹建工作;新增三级乙等综合医院34所,在东城区、市开发区、苏通产业园区新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各1所。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4.1张、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15人。 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门诊病历合格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