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65519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docx(4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2018年11月前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2第一节发展基础2第二节重要意义3第二章总体要求4第一节指导思想4第二节基本原则4第三节战略定位5第四节空间布局7第五节发展目标8第三章打造绿色生态廊道10第一节建设沿淮生态屏障10第二节节约保护水资源11第三节推进生态保护修复13第四节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15第五节共建跨区域环境保护机制17第四章完善基础设施网络18第一节打造畅通高效淮河水道18第二节健全立体交通网络19第三节完善水利设施建设21第四节构建现代信息网络22第五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23第一节协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23第二节增强协同创新能力25第三节提升农业发展质量26第四节

2、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28第五节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与承接30第六章统筹城乡发展31第一节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31第二节构建绿色宜居环境32第三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33第四节加大精准扶贫脱贫力度35第七章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36第一节共同打造健康淮河36第二节联手建设人才高地38第三节加强文化传承保护40第四节完善社会治理体制41第八章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42第一节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42第二节拓展国际经贸合作43第三节深化国内区域合作44第九章加强组织实施45第一节明确主体责任45第二节完善政策支持46第三节全面深化改革46第四节加强监督考核47,1,Z-X刖百淮河流经我国中东部地区,全长约I(M

3、)O公里,是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推进淮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现代化迈进,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编制本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以淮河干流、一级支流以及下游沂沐泗水系流经的地区为规划范围,包括江苏省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徐州市、连云港市、扬州市、泰州市,山东省枣庄市、济宁市、临沂市、荷泽市,安徽省蚌埠市、淮南市、阜阳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河南省信阳市、驻马店市、周口市、溪河市、商丘市、平顶山市和南阳市桐柏县,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广水市和孝感市大悟县,规划

4、面积24.3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常住人口1.46亿,地区生产总值6.75万亿元。本规划是指导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82035年。第一章规划背景淮河流域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经济发展总体相对滞后,是我国中东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必须立足现有基础,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打造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经济带。第一节发展基础区位条件(植。淮河生态经济带贯通黄淮平原、连接中东部,通江达海,与长江经济带地域相连、水系相通,京沪、京九、京广、陇海等国家骨干铁路和长深、沈海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淮河水系通航里

5、程约2300公里,京杭大运河、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航运较为发达。自然禀赋优良。该区域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生物多样性丰富,平原面积广阔,生态系统较为稳定,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棉花、油料、水果、蔬菜等重要产区,湖泊众多,水系发达,水产养殖业和畜牧业潜力巨大,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种繁多,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和能源基地。发展潜力巨大。人力资源丰富,城镇化和消费市场潜力大。产业体系较为完备,装备制造、有色金属、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优势明显,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军民融合发展势头良好。毗邻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较好。文化底蕴深厚。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6、拥有楚汉文化、红色文化、大运河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众多,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为在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交通、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防洪标准不高,交通体系亟待完善,通江达海不够通畅;城镇化水平较低,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经济转型发展压力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要素流动不畅,开放合作水平有待提升。第二节重要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加快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

7、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全流域综合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大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有利于打造我国新的出海水道,全面融入“-带一路”建设,打造中东部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支撑带;有利于优化城镇格局,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

8、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着力推进绿色发展,改善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建成美丽宜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生态经济带。第二节基本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9、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发展方式创新,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科技体制、流域综合治理体制、跨区域环保机制、公共服务合作共享机制等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水平,构建沿淮综合交通运输走廊,促进上中下游要素合理流动、产业分工协作,优化城镇功能布局,着力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

10、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化合作,扩大开放。全方位拓展合作发展潜力和对外开放空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促进东西双向开放、南北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合作竞争新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量力而行,防范风险。从各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量力而行,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坚持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第三节战略定位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把生态保护和环境

11、治理放在首要位置,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联动机制,统筹上中下游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着力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和森林湿地保护修复,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淮河流域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带,为全国大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积累新经验、探索新路径。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分工协作,联手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集群,巩固提升全国重

12、要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探索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示范带。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促进大中小城市、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分类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努力在宜居宜业、城乡统筹发展方面探索新模式新路径。中东部合作发展先行区。立足上中下游区域比较优势,发挥淮河水道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纽带作用,促进基础设施对接、合作平台共建、基本公共服务

13、共享,全面深化区域合作交流,引导资金技术向内陆腹地转移,营造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制度环境,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形成联动中东部、协调南北方的开放型经济带。第四节空间布局根据主体功能分区,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沿淮集聚发展、流域互动协乍,明确空间开发重扁昉向,构建,一带、三区、四轴、多点”的总体格局。“-带”:指淮河干流绿色发展带。加强淮河干流及沿线地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筑具有防洪、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复合功能的沿淮综合植被防护体系。充分发挥淮河干流水道作用,加快推进淮河出海航道建设和中下游

14、航道疏浚,增强干流航运能力,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沿淮铁路、高速公路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合理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增强淮安、盐城、蚌埠、信阳辐射带动能力,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的现代特色产业和城镇密集带。“三区”:指东部海江河湖联动区、北部淮海经济区、中西部内陆崛起区。东部海江河湖联动区包括淮安、盐城、扬州、泰州、滁州等市,发挥淮安、盐城区域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依托洪泽湖、高邮湖、南四湖等重要湖泊水体,统筹海江河湖生态文明建设,强化与长江三角洲I、皖江城市带等周边区域对接互动。北部淮海经济区包括徐州

15、、连云港、宿迁、宿州、淮北、商丘、枣庄、济宁、临沂、荷泽等市,着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发挥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和陆海交汇枢纽作用,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中西部内陆崛起区包括蚌埠、信阳、淮南、阜阳、六安、亳州、驻马店、周口、溪河、平顶山、桐柏、随县、广水、大悟等市(县),发挥蚌埠、信阳、阜阳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四轴”:依托新(沂)长(兴)铁路、京沪高速公路、京杭运河以及在建的连淮扬镇高铁、规划建设的京沪高铁二通道,建设临沂一连云港一宿迁一淮安一盐城扬州一泰州发展轴;依托京广线,建设;累河一驻马店一信阳发展轴;依托京九线,建设范泽一商丘一亳州阜阳六安发展轴;依托京沪铁路与高铁,建设济宁一枣庄州一泪匕一宿州一蚌埠一淮南一滁州发展轴。依托四条发展轴,向南对接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向依由妾京西地区、中原城市群,着力吸引人口、产业聚集,辐射带动苏北、皖北、豫东、鲁南、鄂东北等区域发展。“多点”:指区域中心城市之外的其它城市。壮大城市规模和综合实力,完善城市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吸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