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国开电大本科《行政领导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7月国开电大本科《行政领导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7月国开电大本科行政领导学期末考试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对的打J,错的打义)1 .决策与执行的纵向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由此而产生的决策专门化与执行专门化的分离,对领导学的产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答案对2 .领导环境发展的第一原则是超前性原则。答案错3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特点是满意原则。答案对4 .在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答案对5 .现代社会讲究效益,所以领导只用人才,不必养人才。答案错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6 .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2、。7 .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为了达到某种领导目的,而选择一种最佳途径或方案的行为过程。8 .领导素质:是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9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0 .简述领导权力制衡的功能。答:(1)导向功能;(2)保障功能;(3)防范功能;(4)矫正功能;(5)惩
3、戒功能;(6)调整功能。11 .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情商要素有哪些?答:(1)健康的自信与稳定的情绪;(2)勇气与意志力;(3)乐观与热情;(4)敏感与理解。12 .简述人力资源的特征。答:(1)能动性;(2)增值性;(3)开发性;(4)时效性;(5)消耗性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3 .试述新时期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答:针对目前我国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在遵循上述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的前提下,改革领导体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提升民主参与的效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利益格局也在进行着深刻调整,新旧矛盾相互交织,公众的观念日益
4、多元化,对政治参与的诉求也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协商民主建设,不仅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建设。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领导体制改革已不仅仅限于行政管理体制,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建设,不仅是公众日益提高的政治参与意愿的要求,也是领导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基本实现形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不仅能够有效地结合选举和参与这两种民主的实现形式,而且能够通过有组织的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具有实现实体民主的现实功能。根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
5、协商渠道包括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多个领域,因此,新形势下的领导体制改革,首要内容就是继续加强党的组织体系、人民代表大会组织体系、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和社会组织协商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通过有组织的参与来实现政策优化,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第二,加强权力制约机制的建设,是加强领导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权力是领导活动中的关键因素,领导者在领导体制的框架内,正确使用被赋予的权力,制定组织目标,调动资源,规范、引导、激励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因此,对权力的规范和制约,首先是领导活动的绩效导向要求。其次
6、,在公共领域讨论权力的运行,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防止公共权力的异化,通过制度的约束使公共权力为公共目标的实现而服务再次,加强权力制约机制的建设,是现代国家治理追求的目标,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标志。最后,用制度化的手段,把权力关在笼子里,也是公众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涉及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核心领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我国现行权力监督体系的组织构成,是由检察和反贪系统、纪律检查委员会系统、监察系统构成的法律、党纪、规范三重屏障,是规范权力运行的“基础设施”。
7、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建立健全独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体制,用严格的法治规范权力运行;另一方面,根据决定精神,推进将党章规定的纪委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主要保证。“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与公民监督权建设相结合,才有可能形成一个能够有效解决权力规范性问题的监督体系。第三,建立健全司法体制,持续维护公平正义。司法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法治的推行,可以使公共权力受到严格的规范,并进而通过发展公共政策
8、和社会政策,推进经济发展,调整利益矛盾,实现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公平。同时,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定阶段,公正高效的司法体制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的有效保障。我国现行的司法体系在诸多方面与地方党政部门有着“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限制了司法权限的独立运行。当前,群众对司法不公的意见比较集中,司法公信力不足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司法体制的不合理密切相关。建立健全司法体制,首先应该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同时,通过对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提升司法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这些改革举措的实施将从司法权的独立行使以及从业
9、人员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两个方面提升司法体系的适应性和公信力,维护公平正义。第四,进一步深化行政领导体制改革,提高领导效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次改革,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由无所不包的无限权力向有限职能转变。新时期的行政领导体制改革,一个重要任务仍然是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调整职能,大力推进社会公共事务的供给职能,同时培养社会的自治能力,增强社会的活力和责任感。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根据统一、高效的原则构建政府的组织结构。要围绕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政府的社会经济建设的总职能,组织一个协调有序的机构体系,实现领导管理的统一性。(2)按照权责相称原则确定职权体系,理顺职
10、权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关系是关键,中央对涉及国家整体利益、宏观管理领域的问题有决策权和宏观调控权,对地方政府有监督权。地方政府要贯彻中央和国务院的方针、政策、计划,但对本地区有中观调控权和决策权。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要提高政府效能效率,必须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的范围和内容,从而使政府的权力运行走上正确的轨道,使政府权力的总量相当于政府能力的总量,同时相当于政府职能的总量。这样,才能保证政府权力运行畅通无阻,也才能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程度。(3)大力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社区治理能力建设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根据“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一些涉
11、及市政建设管理以及公益性、公众性、福利性的事务,在政府指导与支持下,由社区内各单位和全体居民依靠自身力量和社区资源,进行自我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政社不分、效率低下,同时也能够提升公众的社会参与程度。(4)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积极作用。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重要性,在政府政策的主导和扶持下,社会组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4 .结合实际论述领导效能测评的原则。答:领导效能测评是对客观存在的领导效能状态的主观反映和认识,测评与测评对象的关系,就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因此测评的基本原则和总要求,就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实事求是,即反映与
12、被反映的东西相一致。实事求是地测评领导效能首先必须要客观公正,即反映领导效能的情况必须全面、真实,避免片面性,测评要严格按规定的标准进行,不应受测评者个人的爱好及人事关系上远近亲疏的影响。其次,测评必须是在民主公开的气氛中进行,即通过民主评议、民意测验和上级领导及组织部门代表参加的测评方式,公开地对被测评者进行评议。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民主公开”这样一个总原则和总要求的指导下,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在测评工作中坚持以下5个原则:第一,主观测评与客观测评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主观客观测评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地说,一是要分析时间因素;二是要分析空间因素;三是要分析人际关系因素。第二,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
13、结合的原则。领导效能总有相对确定的表现形态,这是效能的静态属性。相应地,我们总是要从某个确定的视角或横截面上去反映领导活动的效能,这是测评的静态属性。必须要有这静态的一面,我们才可以把握住效能的特定形态,才可以比较出某某人的成绩大,某某人的成绩小。但是领导活动又是连续的、发展的动态过程,其中每一阶段上相对静态的效果又都必然带有并且必须反映出发展的过程性,它与此前的发展和此后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效能的动态属性。它相应地要求我们的测评工作要有动态眼光,因为必须要有动态的考察,才能使我们理解静态效能的真正意义。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需要结合起来,即从静态把握动态,从动态理解静态。第三,直接测
14、评与间接测评相结合的原则。领导活动作为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复杂因素。它使领导活动的效能常常不是表现为单一形态,而是表现为包含着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在内的复杂的“效果集”。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在测评中把握好直接与间接的辩证关系。第四,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的原则。定性测评是指测评主体在民意测验、问卷调查、个别谈话与查看资料的基础上,主要根据经验和印象,对被测评的领导者的素质与效能的质的方面进行评价和确定的一种方法;定量测评是指测评主体运用现代科学知识与方法,将领导者的德、能、勤、绩分解为若干个指标,并根据各种具体指标,对领导者的德、能、勤、绩进行计量论质、评级计分,从而在数量上
15、相对精确地反映领导者的效能,并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测评结果进行整理、计算、分析。定性测评是定量测评的基础,定量测评是定性测评的深化和精确化,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测评工作的科学化。第五,整体测评与局部测评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测评领导效能时,不但要看到局部,而且要看到整体。这就是说,每一个特定的效果状态,我们都可以而且应该把它放到一个更大的系统背景中去加以考察评定。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局部的”利益要求,但是它所属的大系统也会有更高一级的整体利益要求。这两个层次、两个方向的利益要求可能一致,也可能有矛盾。解决矛盾的基本原则是在服从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尽量兼顾局部利益。因此,我们在测评领导效能时,就需要从局部和整体两个角度对其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