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理论本质和实践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理论本质和实践要求.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摭1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理论本I野口实践要求2023-03-2210:57杨志成中国德育订阅2023年3期收藏关键词:立德本质总书记杨志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徒”,从辩证统一的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视角,进一步指明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实践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深刻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一、从辩证统一的认识论视角把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才
2、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藕含着育人与立德辩证统一的文化基因。礼记大学中讲道:“德者,本也。”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具有基砒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标准。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2因此,我国古代对人的道德发展提出了非常系统的标准和要求,形成了引领人才发展的首要标准。这些标准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比如,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天下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体现了家国统一的爱国观;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Z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体现了与人为善的人际观:“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体现了义礼相济的团队观;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体现了言而重信的诚信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体现了公平正义的社会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以孝为尊的家庭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先苦后乐的人生观这种系统严谨的社会道德观和人才观最终转化为育人育德的教育观。礼记大学开得就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4、”,进而提出了系统的立德育人的递进标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国古代育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他指出:“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5、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由此可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因的维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从人的本质的辩证统一视角,形成了1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思想体系。其逻辑起点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分析基础上。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人的劳动本质和人的社会本质两个方面,而劳动本质的结果也是成就人的社会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3的命题,体现了人的劳动本质的特征;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
6、1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4)基于这样的本质认知,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目的就是使人的本质得到发展。通过教育实现人的社会化,使人真正成为具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本质属性的人,这正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使青少年不断提升社会化水平,为其敬终健康地走向社会,成为理解并具有“社会关系总和这一人的本质属性的人奠定基础。这正是立德与育人辩证统1的根本目的。二、从教育功能的价值论视角把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或有用性。它是关系范畴和属性范畴的综合体,是客体功能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5教育价值是教育作为客体对教育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在教育实践中,由
7、于对教育客体的需求不同,教育实践主体表现出不同的教育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这些教育价值取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行为。基于教育主体对客体的不同功能需求,教育的价值可以分为:教育的元价值(教育对个体生命发展的价值,也称生命价值)、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教育对人的劳动生产能力发展的价值,也称生产劳动价值)、教育的消费性价值(教育对人的社会生活认知和能力的发展价值,也称社会性价值)。6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主要强调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社会发展两个方面。不同时代、不同教育理念的教育功能价值选择.往往围绕着教育价值的某一方面着重强化。比如,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视角强化了教育的工具价值。人类正在
8、经历的现代教育,也在坚持着知识本位、工具本位的价值选择。从教育价值的逻辑体系看,教育的元价值是基础价值,生命的发展是成就工具性和社会性的基础;工具性价值是中介性价值,人类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使人获得生产劳动的能力,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角色的认同;而人的消费性价值即社会性价值的实现则是教育价值的终极目标。社会性价值需要生命价值、生产劳动价值作基砒;同时,社会性价值又对生命价值和生产劳动价值具有统领性,使其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就是站在教育社会性价值的高度,统领人的个体生命价值和生产劳动价值发展的教育价值理念。这一理念具有超越现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先进性,是
9、破解当代人类教育价值问题的科学密钥,它超越了现代教育四百年来的知识本位、功利本位的教育观,引领了未来的教育价值选择。一般认为,现代教育开启于17世纪初期。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了大教学论,形成了把一切的知识教给1切的人”的泛智教Ir思想。“知识本位的教育范式,成为四百年来教育功利主义的核心目标。基于这种工具属性的教育价值论,人成为知识的载体,成为知识传承与应用的工具。教什么知识“怎样教知识知识教得怎么样等基本问题,贯穿了过去四百年的人类教育发展史。7现代教育的这种工具本位的价值选择,导致了教育的功利化倾向,致使教育忽视了人的生命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忽视了如识学习和道德养成之间的必然联
10、系和本质关系,进而产生了“重知轻能和重智轻镌”的教育问题。在教育实践中,人们越来勉感受到,没有强烈学习目的引领的学习是缺少动力的,没有坚定理想信念激励的学习是难以持久的,没有良好意志品质鞭策的学习是很常成功的。缺少为人类、为国家、为社会进步而努力的学习动力,培养的仅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终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效应。这些基本的认知,让学校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立德对于“育人”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伴随着信息时代的知识爆炸,人类开始思考现代教育的弊端和本质性问题,教育理念开始逐步回归人本,回归教育促进“生命发展和“素养发展”的本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教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
11、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等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超越现代教育价值理论的原创性理论,也是引领中国教育走向未耒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三、从教育工作的实践论视角把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习近平总书记立足“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一理念,提出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这一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必须坚持的实践体系。在总体要求上,强调把立镌树人成效作为检脸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彼、守公德、严私德。要把
12、立建树人内化到学校赛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8)从总体要求角度看,立德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统领作用。“立德之本作为检脸学校办学育人工作的标准,有利于全面统领学校各方面工作,形成合力,使学校教育教学的运行成为整体,而不是各自为战。事实证明,只有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坚持立德为本,统领整体,学校的办学质量才能全面稳定提升。在工作目标上,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要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13、、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9在工作目标角度,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培养什么人”这一首要问题。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是“立德”的本质要求,是“育人”的根本目的。在“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上,要从国家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两方面进行认识。通过“立镌实现培养国家制度存续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这是国家发展和每一个学习者人生发展的共同需要。因此,只有真正做好立德”才能真正实现圾好的“育人Z在工作体系上,强调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
14、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J10要实现“立德”与育人”的统一,必须把立德树人基本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整体要求,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方法论体系的创新发展、整体重构。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理解认同和全力支持。全国教育大会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政策,对立德树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形成了推动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政策
15、的1四梁八柱工这些政策实施过程就是对立德为本教育理念的全面落实。在重点任务上,强调要从六个方面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11这“六个下功夫.既是对当前教育工作存在的实践问题的明确,也是对未来教育工作实践重点的要求。其中,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奋斗精神主要是从立德”的角度提出的要求。增长知识见识、增强芽合素质明确了如何通过立德统领和提升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创新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在工作裁体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16、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速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里兴的奋斗之中。12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对加强改进学校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明确了思政课的目的论、价值论、方法论等基本思想和要求,对全面改迸学校思政课教学,提升“立德”质量和效果起到了引领作用。13在教育方法上,强调遵循教育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深然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