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重要指示心得体会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重要指示心得体会2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目录喜迎第六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学习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重要指示心得体会喜迎第六个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中国迎来特殊的节日一一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2018年,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每年农历秋分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中国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重大法定节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关注、对农民群众的深切关爱、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在新时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进一步体现了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对农民群众的尊重和关爱,彰显了农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地位和价值,传承和
2、弘扬了中华农耕文明和伟大民族精神,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庆祝农民丰收节,极大调动了农民等社会各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凝聚全社会推动“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团结奋斗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信心和合力。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总量、结构、质量持续优化,市场供应充足、运行总体平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能力不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切实端稳端牢了中国饭碗。“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越抓越牢固,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为农民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实施最严耕地保护
3、制度,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挖掘后备耕地增产潜力,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和新建大型灌区,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国耕地总量持续下降态势得到初步遏制,2023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耕地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耕地质量和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实现丰产丰收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广阔、更有保障的耕地空间。同时,国家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组织开展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基本实现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加强化肥产、供、储、销调控体系建设,保障农业生
4、产用肥、用药安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能力建设,推广绿色防控等技术,促进增产增效,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从2017年的52.5%、95%、67.2%提升到2023年的62.4%、96%、73%o这为农民丰收夯实了种源基础、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此外,中国农业保护支持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持续优化,财政金融不断加大对“三农”的倾斜支持力度,为农民丰收夯实了政策保障、财政支持,更强化了金融服务,使农民在丰收的道路上享受更多政策红利、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国实现了大丰收,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5、2023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粮食单产每亩386.8公斤,较5年前分别提升了498亿斤、13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6.1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中国以占世界百分之九的耕地、百分之六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从当年四亿人吃不饱到今天十四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这使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更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前,全国各地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原则,正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庆祝丰收节庆活动,展现“三农”发展成就,展示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
6、统文化,丰富发展中华农耕文明。这必将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干劲,为全力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强大动力。学习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重要指示心得体会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悟两个“越来越”蕴含的殷殷嘱托,守牢土
7、地“命根子”,稳住丰收“粮袋子”,鼓足农民“腰包子”,努力做到“好上加好二让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盼头。守牢土地“命根子”,夯实“藏粮于地”的安全基石,绘就“沃野千里耕种忙”的耕耘图。“民非谷不食,谷无地不生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把每一寸土地都用在“刀刃上,希望的田野”才能年年岁岁稻菽飘香。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及其领导干部要将“保护18亿亩耕地”作为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发展底线,以“带牙齿”的硬措施强化耕地清理腾退和常态管护,坚决遏制新增“非农化”“非粮化”等土地侵占问题,严格执行国家“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等政策要
8、求,真正做到“良田粮用”。同时,要通过系统治理、有序开发,盘活滩涂盐碱地、丘陵山区等土地资源,不断扩大优质耕地供给,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坚实基础。稳住丰收“粮袋子”,巧借“藏粮于技”的现代东风,壮大“晴空一鹤排云上”的引擎机。播种有“良种”、田间有“耳目”、云端有“大脑”、地里有“医生”这是现代农业的“最美愿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就那么多,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农技一小步,农业一大步。以种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数字技术等为代表的农业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面对时代大势,我们要强化科研攻关,培育更多优质种子,解锁更多农业“黑科技”,并通过专项补贴、宣传推广等手段,让更多无人机、植保
9、机、智慧灌溉施肥系统等走向田间地头,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自动化、可控化、智能化水平;要通过数字赋能让粮田变“良田”,让农民从“会种地”变成“慧种地”,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实现粮食稳产高产。鼓足农民“腰包子”,调动“藏粮于民”的奋斗激情,铺展“物阜民丰笑开颜”的好钱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农民群众是粮食生产的主体,让种粮农民有钱赚、得实惠,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题中之义。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党员干部要当好惠农政策“宣传员”和“执行官”,让惠农好政策“飞入千家万户“。同时,要当好农民发家致富“领路人”,立足地方实际,加快制定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清单,积极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政策体系,完善落实促进粮食生产的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加快推广“种粮一体化”生产经营机制,打造优质“地标性”农产品,不断提升土特产附加值,确保农民种粮“有收益、能致富”,让他们生活有甜头、身上有干劲、日子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