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河右岸慢行道建设工程设计总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安河右岸慢行道建设工程设计总说明.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设计总说明一、概述1、任务依据项目业主:任务内容:设计内容包为光电所北侧段二级绿道步行骑行综合道。设计依据:(I)设计合同;(2)现状地形图;(3)业主提供的附近在建道路的设计图;(4)双发改(2023)12号关于下达成都市双流区2023年政府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督查室联合发文)(5)业主提供周边相关规划文件(6)业主提供与本项目相关的基础资料和数据;(7)其它相关资料。2、项目背景本项目为江安河右岸慢行道建设工程,项目性质为一般市政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街道。根据西航港街道办要求:为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发展品位。拟对。光电所北
2、侧段:新建道路全长1613m,路面宽4.5m;起点接成雅高速东侧既有绿道,终点穿过成昆铁路线,止于成昆铁路东侧,与待建绿道相接绿道,路面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3、服务对象及作用本项目服务对象为沿线及该片区居民群众。本项目可以为片区居民提供更多贴近自然的场所,可供居民安全、健康地开展慢跑、散步、骑行等户外活动;同时提供大量的户外交往空间,增进居民之间的融合与交流;可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发展品位;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为都市地区提供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4、项目现状光电所北侧段前730米既有水泥碎路面较破碎,后半段为土路、荒地,最窄
3、处仅1.0m,道路穿过成昆铁路桥后有约140米在河堤上修建的步道,宽度约1O-15米,止点与待建绿道相接,通过待建绿道连通了光电路至天府五街。5、设计规模本次江安河右岸慢行道建设工程,新建光电所北侧段路线长1613m,路面宽4.5u6、设计方案新建绿道光电所北侧段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在满足规范的条件下,纵断面尽量拟合原地貌,减少工程量,不破坏原状地形地貌。二、设计依据1.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1)四川省城乡绿道规划设计标准DBJ51T097-2018o2)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CJJ/T304-2019);3)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导则4)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
4、0095)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CJJ376)护栏波形梁用冷弯型钢(YB4081-2007);7)轮廓标(GBT24970-2023);图2.1光电所北侧段段现场地形地貌2、气象特征双流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春秋季短,夏冬季长,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长。双流区年平均气温为16.3,极端最高气温37.5C,极端最低气温-4.6;年平均降水量为855.8亳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3%;年平均无霜期289天;年日照957.6小时;年平均风速1.2米/秒,最多风向为NNE(北东北)风;年平均蒸发量907.5毫米;年雷暴日数26.3天。双流区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高温、大雾、
5、雷暴、大风、寒潮、低温、干旱、冰锭。3、区域地质概况拟建场地地处成都平原,成都平原处于龙门山隆起褶皱带以东,四川沉降带西侧,北起安县,南至名山,西抵龙门山前,东达龙泉山,介于雾中山褶皱带与龙门山褶皱带间的一个洼陷。龙门山隆起褶皱带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其褶皱、断裂强烈,沉降层巨厚,并伴随有多期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至今仍处在活动中,时有地震发生,是一个强烈上升的隆起区。受龙门山构造带地震的影响,成都平原有过震感,但未发生过强烈地震,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微弱,地壳稳定,适宜建筑。拟建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1)第四系全新统耕土层(Q4pd)第四系中更新统上段冲积层(Q22a1)
6、以及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基岩组成,分别为杂填土、素填土、耕土、黏土、含黏土卵石以及泥岩组成。其埋藏情况和厚度特征详见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工程地质横断面图,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1)1杂填土:杂色,干稍湿,松散,主要以粘性土为主,夹有砖块、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含有少量腐殖质及其它杂质,孔隙较大,土质不均,该层堆填时间较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GB/T6892-2015);9)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23);10)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1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3)12)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
7、用规范(GB55003-2023)13)路面标线材料有害物质限量(JT/T1326-2023)14)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GB/T38597-2023)1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主要技术标准及设计原则(1)绿道等级:城镇型绿道:二级绿道步行骑行综合道(2)设计速度:稳定骑行(20T5kmh)(3)路面类型: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4)抗震等级: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IOgo本项目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设计原则,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路面结构。本次设计不对既有
8、道路线型进行优化,纵断面设计原有路基路面拟合原路,在临江安河路段增设交安设施。路线仅作为指导桩号的作用。三、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概况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街道。光电所北侧段前730米既有水泥碎路面较破碎,后半段为土路、荒地,最窄处为1.Om,道路穿过成昆铁路桥后约有140米在河堤上修建的有步道,宽度约10-1.5米,止点与待建绿道相接。手捏即碎。本次勘探未揭穿该层。图2.A1四川省水文地质图场地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江安河流域,附近自“5.12”汶川地震以来近年来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无活动迹象。工区地震稳定性主要受外围中强地震活动的影响。2、水文地质条件境河流
9、属岷江水系,多集中分布于平原地区,流向近于由北东向南西。主要河流有金马河、锦江、江安河、杨柳河、清水河、白河和鹿溪河,河流总长为117.65千米。水资源由当地地表径流量、过境水利用量、地下水可开采量组成,总量17.2077亿立方米。双流水资源贫富悬殊较大:在P=75%时,平坝区产水模数226万立方米/平方千米;牧马山台地区产水模数62万立方米/平方千米;东山浅丘台地区产水模数64万立方米/平方千米;龙泉山区产水模数36万立方米/平方千米。空间分布不均,由西至东减少幅度甚大。四、场地地震效应评价1、抗震设防烈度及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和中国
10、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划分,成都市双流区区西航港街道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O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场地内上覆松散层的分布、厚度及状态变化情况,判定拟建场地各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本次勘察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U-2010,2016)第4.1.3短,为新近填土。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地表,钻探揭露厚度约0603.50m。2素填土:灰、灰褐色,干稍湿,松散,主要以黏土为主,夹少量泥岩碎块石、卵石等,偶夹砖块、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孔隙较大,土质不均,大部分为新建回填。该层广泛分布于场
11、地地表,钻探揭露厚度约O.606.40m。(2)第四系全新统耕土层(Q4pd)耕:灰褐色,稍湿,软塑可塑,主要为黏土,含大量植物根系及有机质。该层主要分布于耕地的地表,钻探揭露厚度约0.70-1.20mo(3)第四系中更新统上段冲积层(Q22a1)1可塑黏土:黄、褐黄色,稍湿,可塑状,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网状裂隙较发育,多为灰白色粘土填充,含铁钵质结核及钙质结核,局部夹少量褐黑色泥炭质土。该层在场地中断续分布,厚度较小,钻探揭露厚度约O.502.50m2硬塑黏土:黄、褐黄色,稍湿,硬塑状,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较高,网状裂隙较发育,多为灰白色粘土填充,含铁
12、钵质结核及钙质结核,底部夹少量卵石,最大粒径约IoCnu该层在场地中连续分布,钻探揭露厚度约0.508.OOnio含黏土卵石:灰、灰黄、黄褐色,湿饱和,卵石含量基本大于50%,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以强中风化为主,一般粒径39cm,部分粒径大于15cm,混少量漂石。充填物主要为粘性士,根据颗粒分析试验,其含量约3540$,其密实度主要为稍密。该层分布于黏土层下,钻探揭露厚度约0.50-4.90m。(4)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e)强风化泥岩:紫红色,强风化,泥质结构,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节理裂隙发育,粘性土或岩屑充填,岩芯较破碎,多呈土状
13、,结构层抗压模量抗压模量竣工验收弯沉值(1/1OOmm)(20。C)(15C)透水混凝土面层1000160020C30透水混凝土20级配碎石垫层165路基顶面2604、伸缩缝设计根据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规定:4. 1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应设计纵向和横向接缝。纵向接缝的间距应按路面宽度在3.Om4.5In范围内确定,结合本项目路面设计,不考虑设置纵向接缝。横向接缝的间距宜为4.Om6.0m;面层板的长宽比不宜超过1.3,路面宽度4.5m,横向接缝按每5.5m间距设置一道。当基层有结构缝时,面层缩缝应与其相应结构缝位置一致,缝内应填嵌柔性材料。4.2 当透水水泥混凝土
14、面层施工长度超过30m,应设置胀缝。在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与侧沟、建筑物、雨水口、铺面的砌块、沥青铺面等其他构造物连接处,应设置胀缝。4.3 路面缩缝切割深度宜为(1/21/3注1;路面胀缝应与路面厚度相同。施工中施工缝可代替缩缝。施工中的缩缝、胀缝均应嵌入弹性嵌缝材料。5、排水设计本次排水设计由路侧绿化设计考虑,本次绿道设计不考虑路侧排水,路面采用2%的单向横坡汇流江安河向。六、交叉口设计本项目无平面交叉,仅在路线起止点以及K0+660处设置花岗岩车挡石。规定,判定拟建场地范围内人工填土为软弱土,梢密碎石为中硬土。覆盖层厚度大于5m,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2010,20
15、16)表4.1.3、表4.16的有关规定,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拟建场地H类建筑场地。3、场地抗震地段类别场地整体有一定起伏,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属抗震一般地段。4、地基土液化判别场地内无液化土层分布,故不存在土层液化问题。五、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1、路基设计拟建绿道无护栏段路基宽度5m,设置护栏段路基宽度5.25m,均采用2席的单向横坡。本项目基本原则为不破坏周边原状地貌,不对既有路线进行优化,沿线基本为原路改建,经现场调查结合地勘报告,除K0+00(+730段,全线考虑清表50Cn1。2、路面设计根据业主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考虑;路面结构层采用:采用8cmC30彩色透水混凝土面层+20cmC30透水混凝土+15cm级配碎石垫层。3、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3.1面层类型:透水混凝土路面3.2设计回弹模量: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按次干路考虑,不小于20MPa。3.3路面材料设计参数及验收弯沉路面材料设计参数及验收弯沉初凝时间不早于15h终凝时间不迟于IOh安定性蒸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