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2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总结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运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现象: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规律: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第一节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人的教育活动,其中既包括具体个人的教育活动,也包括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这些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人类群体的教育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教育学从个体、群体、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等不同层次,对人的教育活动展开研究,从而在微观、中观和宏观等不同层面描述人类社会中的教育现象,并揭示和探讨其中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而指导人在不同层次上的教育活动。1 .教育现象:上课、师生
2、之间谈话交流、自学、考试(可以被人类感知)。2 .教育学研究对象:人类关注成为焦点。3 .教育科学: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诸多学科的总称(定性定量的研究相结合)。4 .集体教育:学生、老师、教室固定、教育内容、目的、时间固定。5 .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人的教育活动是复杂的。人的教育活动还包括着现实性和理想的对立统一。对现实的适应,超越现实的因素和力量,促进人的发展。二、学校教育的特性:目的性、组织性、班级授课制、有系统。学校教育是教育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目的性:培养为一定社会阶段服务的人才。班级授课制:有专门的场所机构。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产生学科:是分化的科学领域的
3、知识子系统学科成立需要满足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内在条件:独立的研究对象,专门的研究方法,概念范畴和理沦体系。外在条件:专门学会、研究院所,大学的学院和学系专门的刊物和出版机构专设图书序号等。1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早期公共教育的倡导者,大力推行班级授课制,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1658年出版世界上第一本学校教材世界图解。尝试把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从零散、肤浅的教育经验提升为更加深刻、系统,因而更具普遍意义的教育理论。2.赫尔巴特Q776-1841)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入,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在其普通教育学中明确将教育学定性为一门
4、科学,这是科学教育学产主的标志。教育学的科学化过程:通过把对教育现象的解释建立在可验证的经验基础之上,从而追求教育学知识的可靠性。五段教学法,赫尔巴特学派T传统学派。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前学科时期(尚未出现教育学有教育经验总结的作品出现)对教育认识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学记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教育认识成果体现在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著作中,尚未形成独立的教育学学术话语体系。理想国法律篇论语。2.前科学时期17G在欧洲有独立的、系统的、专门的研究教育学的著作出现,但并不具有科学研究方法。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
5、育学著作(夸吴纽斯)。1693年教育漫话,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洛克)。1762年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1781-1787年林哈德与葛骂德(裴斯泰洛齐)。1803年康德论教育: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康德)。3第三阶段科学化时期19G科学教育学在德国产生,有科学的教育学著作,在大学出现教育学讲座。赫尔巴特1806年普通教育学,教育学学科正式创立的标志。第一,这部著作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二,这部著作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教育方法论才巴教育学建立在一定的学科基础之上。马克恩和恩格斯系统阐发了关于教育本质、人的个性和社会性、人的实践和人的
6、主体性、人的全面发展等教育基本理论。三、教育的发展趋势1 .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学科交叉发展趋势。2 .教育学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时空框架,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展。3 .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中文的教育词源与词义中国商代甲骨文中就有教和育两个字,而且是独立运用的两个词。教的词义有以下七个:教育;教导、指导;告诉;训练;政教,教化;效仿;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育的词义有以下四个:生育;抚养;培育,养育;生长,成长。(二)外国的教育定义外国的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经历文
7、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洗礼,与古希腊时期教育思想问题同源并形成巨大潮流。其重要人物有:柏拉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德国哲学家康德、约翰杜威、德国沃尔夫冈、布列钦卡等。二、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话动把受教育者
8、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三、教育的本质(一)学术界关于教育本质的争论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双重属性说、多质说、特殊范畴说。(二)教育的质间规定性1 .培养人明确了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教育与上述活动的种类差别在于其培养人。教育通过自身特定的形式教学,特定的话动场所学校、特定的活动人员教师,来进行培养人的活动。2 ,培养人确证了教育的存在特性教育注动是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以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3 .培养人是教育的主体活动第二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神创造的,几乎所有宗教。(二)生物起源论:
9、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勒图尔诺、英国的沛西能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三)心理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教育史科教书。(四房动起源论: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二、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农业社会(原始社会)1教育特征:原始社会末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农耕为主的经济形态。2,唐朝六学、二馆的等级制:国子学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太学收文武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四门学收文武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律学、书学、算学收文武八品以上官员的子孙或收通律学、书学、算学的庶族地主的子弟入学崇文馆、弘文馆收皇帝
10、的近亲及宰相的儿子3.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的。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原始的。简单、贫乏(特点),生产和生活经验(内容),口耳相传(方法),现场教学(形式)。(二)古代社会(工业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 .古代学校的特征:共同特征:以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为主。教学方法:强调严格的纪律和严酷的体罚。主要目的:培养官吏、牧师、骑士、君子、宗教、道德或政治的教化。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化教学为主。师生关系:反映了阶级、等级关系。2 .古代教育的特征: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人类最早
11、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古埃及。在虞舜时代就有了庠这种机构,那时的庠主要是一种带有教育性质的养老机构,并不能算是学校。到了夏朝已有庠序校等专门的施教机构,商代和西周时期又出现了学瞽宗辟雍泮宫等教育机构。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IOOO多年商代。教育对象有了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阶级国家,语言、文字,教育经验)】学在官府,以吏为师,政治教化。教育内容逐渐丰富且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教育与产生劳动相脱离】。教育方法较多崇尚呆读死记与体罚。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新特征:现代学校出现、发展。(新建适合科技发展的新学校,逐
12、步改造传统学校,政府购买、接管教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突出教育的生产性。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三)现代社会(信息社会)新特征:农业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较高级的社会形态。新建适合科技发展的新学校,逐步改造传统学校,政府购买、接管教会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理想走向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日趋密切(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突出教育的生产性)。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1619年德国的魏玛邦就领布魏玛教育法令1852年美国马萨诸塞州义务教育法1870年英国初等教育法1872年日本学制令1881年法国费里教育法1986年中国颁
13、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教育实施的法制化和民主化。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教育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及展望:(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教育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四)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全民化、现代化、国际化、终身化、信息化。第三节教育的要素与形态一、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活
14、动中教的主体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二)学习者教育活动中学的主体特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不同;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有共性和个性特征。对学习者个性的把握程度决定了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与教学所能达到的境界的高低有关。(三)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四)教育手段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统称为教育影响。二、教育的主要形态依据教育的规范程度、存在形式和存在范围等,可以对教育进行不同的分类。(-)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根据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教育可分为正规
15、教育与非正规教育。1 .正规教育是指由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培养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正规教育有一定的入学条件和规范的毕业标准,其特点是统一性、连续性、标准化和制度化。正规教育是学校产生之后开始出现的,包括当今教育中的各级各类教育。今天我们所谈的种种教育改革,多是指这种正规教育。2 .非正规教育(二)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根据教育现象在时空中存在的形态,可以将其划分为实体教育和虚拟教育。1实体教育:2.虚拟教育:eg采课(大规模线上教育)作为实体教育的补充。(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教育活动的存在范围看,可以将教育划分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类型。这种分法最早见于苏联的一些教育学著作中,一直沿用至今。1 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