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与自然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与自然概论.docx(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数罟不入港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世界上一个最根本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关于天地人和谐共生的论述。人类通过劳动改变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依赖自然生活、生存和发展。这是以人为主体的关系。自然界以资源的形式参与社会历史的创造,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或者以异化的形式对人的反向作用,这是以自然为主体的关系。人类活动若是符合自然规律,地球就顺应承担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是,若是违背自然规律,人类也会遭受违背自然规律的反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文明的兴衰和自然生态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类的生存繁
2、衍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现代化的必然逻辑。过去很多年,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社会物质生产,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然而随着工业单方面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大量的自然资源被开发利用,大量废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逐渐短缺现象。人民群众从“求生存”转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转变到“盼环保”。这种现象渐渐扩大,最终以全球生态危机的形式呈现,对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上,我们深刻汲取西方国家为追求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付出了巨大生态环境代价的惨痛教训,如震惊
3、世界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国绝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1973年,中国召开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随着1983年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的召开,环境保护被正式确立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把握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推动生态文明领域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J优美的环境和清洁的空气我们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以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生态环境的改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地球上生命体中一份子的我们,要秉持“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要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要坚持不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坚持胸怀天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提升人民对生态环境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