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知识-教育局学校三级一体信息化管理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排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知识-教育局学校三级一体信息化管理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排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市县(区)教育局学校三级一体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实施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吉林省慧海科技信息有限公司二0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1第二章 项目实施应用背景和意义.1第三章 项目实施应用内容.23.1 教育局应用平台.23.2 学校应用平台73.3 家校互动平台.103.4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系统.12第四章 项目特点和优势.154.1 技术特点和优势154.2 功能特点和优势16第五章 教育信息化现状与项目产品需求分析.185.1 教育信息化现状185.2 项目产品需求分析.19第六章 项目实施应用效益与价值206.1 教育局平台应用效益与价值.206.2 学校平台应用效益与价
2、值20第七章 项目产品定价.237.1 教育局信息化平台.237.2 中小学素质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平台.247.3 教育三级一体信息化硬件配置26第八章 公司资质和荣誉.278.1 资质荣誉.278.2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三级管理平台测试报告.32第一章 项目概述本项目采用Microsoft .NET作为主要开发技术,MS SQL Server 20XX数据库,B/S结构,是应用于市/县(区)教育局/学校三级一体信息化管理平台。本项目的市/县(区)教育局/学校三级一体信息化管理平台以网络为基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局教育管理工作、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一个大型、多功能、多业务,并能
3、实现教育局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区域所属中小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无缝对接、数据资源共享的一体化管理平台。依托此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为区域基础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服务,进一步提升教育局、中小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做到教育管理服务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资源共享化,教育评价智能化,管理决策科学化,家校互动畅通化。本项目由教育局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中小学素质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平台、家校互动平台、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系统、掌上校园移动终端组成。平台与平台之间无缝对接,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共享,台式电脑和移动智能手机并用。本项目产品是经过12所研发基地校三年成功
4、试用,并由教育部专家组论证确认产品成熟后,才正式进行市场推广的。目前,产品用户已遍及国内17个省的千余所中小学校,都收到了理想的应用效果。本项目的实施与应用,将彻底解决学校内部、校际之间、教育局与学校之间信息独立分散,使用管理功能单一 ,数据和优质资源不能共享等信息孤岛问题,使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提升到全国最高水平,成为符合教育部要求的高标准的区域教育信息化示范区。特别是通过信息平台多种管理功能的应用,真正达到资源能共享,决策有依据,管控更及时的目的,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的创新与变革,破解当前教育发展的难题,提升教育局和学校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区域教育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
5、量和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和谐的基础教育生态环境。第二章 项目实施应用背景和意义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正在大力推进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为此,教育部于20XX年3月颁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并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国家教育部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不断推
6、进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于20XX年6月颁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XX年12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就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答记者问时说,教育部已完成制定考试招生的总体方案,将在20XX年上半年印发实施。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成为高中和大学招生录取的重要内容和依据。该项目的实施与应用,不仅为中小学校
7、日常办公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现代的信息化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了当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操作难的问题,适应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对于充分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推动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三章 项目实施应用内容3.1教育局应用平台教育局应用平台包括:信息发布、公文处理、学籍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成绩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资产管理等功能,涵盖教育局的日常办公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是一套提供给教育局实施集中式管理学校和学校共同使用的应用软件服务模式的分布式三层架构B/S软件系统,客户端免安装,
8、免维护,统一登录。3.1.1教育局平台功能结构图系统采用“教育局应用平台+学校应用平台+家校互动应用平台”的组建模式,为市/(县)区教育局和学校提供“无纸化、零电话”的网络办公环境,全面实现教育三级一体信息化管理。 3.1.2 教育局平台功能简介(1)信息发布信息发布用于发布本单位内或对下属学校的日常告知性信息。最新发布的信息按照时间倒序显示在本系统首页上,所有用户进入系统即可看到。用户也可以直接进入“信息发布”模块查看更多信息。具有“信息发布管理权”的用户可以在此模块中发布、修改及删除信息公告。(2)公文处理系统全面实现教育局电子公文办理。公文办理包括两部分:发文办理和收文办理。“发文”用于
9、起草本单位的各类发文,由本单位的相关领导审批签发,在本单位或下级单位印发执行,即“公文审批”;“收文”用于登记由相关行政隶属单位或业务指导单位送达的文件,在本单位或下级单位执行,即“督查督办”。系统通过公文模板,方便公文管理员创建公文。公文管理员可以按照本单位的各类公文流程创建系统公文流程、流程中各节点的动作。系统支持拟稿、审核、会签、批示、签章、成文、归档、分发等公文流转过程中的各种动作,实现教育局办公零电话、无纸化。(3)学籍管理学籍管理包括学籍注册审核、学籍异动审批、学籍查询分析等功能,数据接口与教育部推出的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及招生办升学等相关系统兼容,避免信息的重复录入工
10、作,实现教育局对下属学校学籍的安全有效监管。(4)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系统是教育行政部门人事管理人员对本单位工作人员个人信息的管理与维护,同时对下属学校的教师档案信息进行查询分析,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人事信息中的基本信息查询家庭信息工作经历,个人和人事管理员都可以进行维护。而业务信息查询奖惩信息查询教学成果信息查询合同信息查询只能由人事管理员进行维护。(5)成绩管理成绩管理系统包括成绩报表、成绩校间对比分析、统一安排学业考试等功能。各学校考试结束后,将成绩导入或录入成绩管理系统中,教育行政部门可直接调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可以针对学生、班级、学校之间的单次或多次考试进行横纵向、多维
11、度的查询分析,分析指标全面、详尽,附带柱状图、雷达图、曲线等图形分析;形象直观反映教学成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在考试结束后的第一时间提供科学、全面、准确的分析结果,为制定下一步教学工作策略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6)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包括评价结果报表的自动上报上传、评价流程监控、校间学生综合素质对比分析等功能,便于教育行政部门了解各学校学生评价情况,掌握学生综合素质总体状况,科学指导学生评价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7)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主要实现教育局及学校资产设备等信息化的管理,实现资产申购、资产增加、资产减少、资产盘点、资产报废、资产调拨、资产维修等日常资产管理业
12、务。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实时查看下属单位资产明细,并分析统计下属单位资产质量及使用详细情况等,便于教育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监管。(8)系统维护系统维护功能包括基础设置、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系统日志。基础设置:主要功能包括录入和维护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信息;对用户登录系统的账号和密码等进行管理及维护;为各级各角色用户分配权限;定义各级单位的管理标准等。用户管理:主要是实现应用系统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主要是为系统划分使用角色,并指定相应的用户,用户仅能应用指定权限范围内的功能,灵活控制用户的系统使用权限。系统日志:记录系统用户登陆、使用系统的详细日志,便于系统管理员查看。3.2学校应用平台学校应用平台
13、包括日常办公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三大子系统。学校通过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管、教、学、评”多种业务功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助推素质教育。3.2.1学校应用平台结构图3.2.2学校应用平台功能简介(1)校园办公校园办公系统包括信息发布、日程管理、留言管理、请假管理、通讯录等校园的基础业务功能,是具有校园特色的自动化办公平台,可帮助用户实现无纸化、零电话的现代化办公模式,实现新闻、通知、信息的及时传达和共享,实现校园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2)教务管理教务管理系统包括教师岗位编排、课表管理、教师备课管理、批改管理、随机抽课等功能,使原本繁杂的教务管理工作变得清晰、规范、简单、快捷,能大幅度减轻教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考务管理考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