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们眼中的《长安三万里》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我们眼中的《长安三万里》心得体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我们眼中的长安三万里心得体会人生得意须尽欢“长安不见月,万户捣衣声。”军营之中,愁容惨淡。一场忽如其来,却又仿佛冥冥之中的败仗,敲醒了他。他,高适,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考验。监军,就仿佛一个信号,时刻提醒着他:统治者的耐心,正在被他的不坚守,亦不出战,逐渐磨损殆尽。“说!”公公语气蛮横无比,“李白!”思绪,飞回多年前。那时,他正处丧父的失意之中,头戴斗笠,却被误认为盗贼。来者剑招高妙,似是一位侠客。高家出名的枪法,对上这高明的剑招,一时难解难分,不禁佩服起对方。原来是误会,在高适的帮助下夺回丢失要物的人,正是现如今大名鼎鼎的李白。他们仿佛知己,彼此传授本领。但他们永远不可能知道,多少年后在某个地
2、方,回首往昔,这也是他们在一起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影片之中,谪仙人的豪情与潇洒令不少人为之赞叹,一首将进酒更是让全片都染上了诗情画意。李白的天真烂漫、诗意洒脱令多少人动容,但他被叛军将领所骗,世人皆道他的错,被贬夜郎时,只有李白自己晓得有多委屈。高适见证了李白一生许许多多的重要时刻,明白了纵使仙人般自在,也会面临大起大落。人生得意须尽欢。李白终是不负这句诗,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但他的人生真的如此美满吗?我想未见得。他可以笑着说出自己几乎丧命的病情,说是神仙来接他上;可以用诗词来赞颂离别,笑着去安慰他人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见。这一段对话我记忆深刻。高适向李白告别:“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也
3、或许再也见不到了。”李白似是毫不在意:“那就在天上相见吧!“最后的结局,高适用李白传授的相扑之法,排兵布阵,明悟“假作真时真亦假”的道理,并取得了胜利,获得了公公的青睐,夺回了长安城。夕阳西下,高适与书童投身其中,将自己交给了青山,蓦然回首,方才顿悟:人的一生,颠沛流离也好,官场失意也罢,心态方能决定一切。只有当你觉得自己是谪仙,你才能过上如李白那样逍遥快活的生活,毕竟,命运不会让你一直春风得意,也不会让你穷途末路一生。人人皆可成大唐人人皆可承大唐单从事功论,高适确实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毕竟他有一技傍身,然而,随着名城长安在大火中彻底丧失了昔日的风采,高适突然明白了:只要诗还在,长安就没死
4、。高适保护的,是一个物理的长安,这个长安总会烟消云散。李白保护的,是一个精神的长安,只要还有诗,只要还有人,千年之后,人们就依然会想起“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个长安将永生。在长安三万里中,两个人为生计奔忙,他们都没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盛世却很快露出底色,灰飞烟灭。每一代人都要面对生活的压力,都会承担梦想而不得的煎熬,都会被现实一次次刺痛,然而,大唐就是大唐,李白、高适还有另一种生活,在那个生活中,有永恒,有希望,有诗歌,还有酒。放浪形骸也罢,失意痛哭也罢,痛彻心扉也罢,他们都不曾放弃,辗转于世俗中,心却一直在仰望星空。唐代诗人,又岂止这两人?一代代真诚的仰望者,他们滋养着心中的文明之梦,
5、他们一次次投入其中、沉醉其中,刹那间获得了生命的意义。是的,高适是失败者,半生蹉跖,晚年方能建功立业,但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把他留在了历史中;李白也是失败者,一生追求现实功业,却壮志未酬,最终竟意外地成了叛贼,修道已无寸得,可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将给文明留下多少遗憾?杜甫更是失败者,名满天下,晚年甚至求一温饱而不可得,可后代却以他的诗为法度,他成为我们亲近唐诗的必经之路。长安三万里呈现的是三次世俗意义上失败的人生,可这些人生都开出了绚烂的花朵。在我看来,在长安三万里平和的叙事背后,藏着巨大的雄心,它试图回应“什么是唐朝”之问,唐朝真的只是军事强大吗?真的
6、只是经济富裕吗?真的只是生活优越吗?唐朝成为唐朝,关键是有一种精神一一永不停息的、挣脱尘世的向往,就像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雄鹰,它在高原之上翱翔,穿越冰雪,穿越战场,穿越溪流和山脉只有生命获取了这样的超然视角,只有我们活着,不再只是为了活着,唐朝才变得如此繁华,如此美丽。在唐朝,人们会为一朵花,而终日躺在树下;人们会为了歌姬的曼妙舞姿,不惜将她抢走;为了一次浪漫的聚会,而抛下一切俗务,不惜跋涉万里;会为了一次剑舞、一段音乐,放弃一切唐朝真好啊,现实再多烦恼,拘束不住自由而奔放的心。敢恨敢爱敢歌敢唱,全不顾及世间俗论。正如莫言老师曾说,看到了这些自由而鲜活的前辈。李白也会抱怨房价,高适也担心下岗。那么,我真的不能去做一个唐朝人吗?长安三万里至少唤醒了我心中沉潜的那些东西,至少让我想到,也许生活还有不同的选择一一人人皆可是唐朝,人人皆能康续大唐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