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课 《赤壁赋》《登泰山记》群文阅读.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22061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 16 课 《赤壁赋》《登泰山记》群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 16 课 《赤壁赋》《登泰山记》群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 16 课 《赤壁赋》《登泰山记》群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 16 课 《赤壁赋》《登泰山记》群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 16 课 《赤壁赋》《登泰山记》群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16 课 《赤壁赋》《登泰山记》群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 16 课 《赤壁赋》《登泰山记》群文阅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群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比阅读,理解并体会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景物的特点,感受写景文字之美。2 .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投射的独特情感和审美体验,感悟文人突破自身精神困境的途径。3 .通过撰写宣传脚本等形式感受作品独特的人文之美,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体会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景物的特点,感受写景文字之美。2.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投射的独特情感和审美体验,感悟文人突破自身精神困境的途径。三.教学过程(一)写导游词,推介最动人的一处风景,与君共赏。要求:1.图(可手绘)文并茂,推介内容要求语言优美,嵌入文本内容并配乐朗诵。2.

2、导游词写作提示:称呼得体,导游自我介绍,介绍行程及目的地。突出景观特色,可从景物选取、形色声态、氛围意境等角度多方面考虑,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叙述表达清晰、有条理,150字左右。(二)结合文本内容和后面的拓展阅读材料,思考:1.苏轼、姚鼐遇到的“精神困境”是什么?2.他们是如何走出这种“精神上”的困境的?(不少于200字)(三)总结拓展读写结合“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J当你再次登临前人游览过的自然山水时,当你触及到灵魂深层的哲思体悟时,请融入自己的人生思考和审美追求,让自然景物滋养我们的灵魂。我们的团队拟拍摄本次研学内容的视频宣传短片,请你创作不少于300字的宣传脚本,来展示交流。(四)尺

3、素千年遥寄情思我们的研学活动推介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倾听自然的声音,感受人文的情怀,丰盈博大的心灵,寄托千载情思。(以下任务二选一)1.结合文本为赤壁和泰山各拟写一副对联,以志此行,并作为留念。(1)仿写上联:清风万顷托遗响下联:上联:下联:顶风冒雪登高极目舒精神(2)原创写作指导: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合,仄起平收。内容相关。2.给苏轼或姚鼐写一张明信片,同位互赠,为我们此次推介交流留念。【赤壁赋配套阅读】(一)文体知识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从先秦诗歌派生出来,到汉代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律,可以咏物写志抒情。其特点是“铺采摘Chi文(以四、六字句为主,声律和谐,讲究藻饰和用

4、典),体物写志”。有时虚设主客,通过“主客问客”的方式阐述观点。有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之后出现的一种文体。它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较多地吸收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本篇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特点:押韵、排比、对仗、主客问答。(二)知人论世苏轼(10377IO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自己总结一生为“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自题金山画像)。但是,他也铸炼了自己宏大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其散文汪洋恣肆,与欧阳

5、修并称“欧苏”;诗豪迈清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此外,在书法、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三)背景资料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御史李定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苏轼因此被捕入狱。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

6、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二(四)助读资料主客对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客一体。在这篇赋里,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的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之后的哲学的领悟。前者沉郁,后者达观;前者充满人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慨,后者则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但这种意蕴都不是借抽象的灰色的言语表述,而是诉之于月下江游的眼前景物和由景物所引起的感触,因此才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一方是由月夜江上想起曹操的诗句,由诗句联想起曹操兵下江南、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进而产生了“千古风流人物”不免“浪淘尽”,空留山川遗迹的感慨

7、,转而抱恨于人生须臾,江山无穷,登仙乏术的无可奈何;一方则顺手以眼前的江水与山月作比,以水的逝去而又长流、月的盈亏而又永生的现象,阐发变与不变、瞬间与永恒的关系,归结到人生应投入大化,方能超脱无谓的苦恼。这两方面的感情,包括人生苦闷和物我参透,当然都是苏轼在贬谪生活中的烦恼以及要求摆脱烦恼的旷达态度的表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的“客”其实是苏轼的另一个自我,主客是苏轼自身儒道思想的外化。(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何满子)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

8、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冤屈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

9、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长地叹息。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日常生活,在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

10、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一旦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但他的内心实在仍有无畏的一面,或者说灾难使他更无畏了。他给李常的信中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

11、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坛于时,遇事有可遵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这么真诚的勇敢,这么洒脱的情怀,出自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东坡笔下,是完全可以相信的,但是,让他在何处做这篇人生道义的大文章呢?没有地方,没有机会,没有观看者也没有裁决者,只有一个把是非曲直忠奸善恶染成一色的大酱缸。于是,苏东坡刚刚写了上面这几句,支颐一想,又立即加一句:此信看后烧毁。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

12、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例如从小为考科举学写政论、策论,后来更是津津乐道于考论历史是非、直言陈谏

13、曲直,做了官以为自己真的很懂得这一套了,洋洋自得地炫耀,其实我又何尝懂呢?直到一下子面临死亡才知道,我是在炫耀无知。三十多年来最大的弊病就在这里。现在终于明白了,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

14、才情获得了一次蒸储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一一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

15、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一一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登泰山记配套阅读】(一)文体知识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二)知人论世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后人称他为惜抱先生。乾隆二十八年(1765)中进士,历任山东、湖南副考官。四库全书开馆,任纂修员。不久,请病假辞官还乡。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创始人是康熙年间的方苞,刘大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

16、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他们对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主张古文“清正雅洁”。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就是要以“辞章”为手段,以“考据”为凭借,来阐发儒家的“义理”。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方苞、刘大槌、姚鼐都是桐城人,故人称桐城派。(三)背景资料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养双亲、以病辞官还乡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四)助读资料乾隆三十八年,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票修官。总纂官为政坛文坛双宿将纪晓岚。乾隆三十九年,四库全书完成,姚鼐“以病羸”“养双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