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毒”浅议.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467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傣医“毒”浅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傣医“毒”浅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傣医“毒”浅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傣医“毒”浅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傣医“毒”浅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傣医“毒”浅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傣医“毒”浅议.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傣医毒浅议.docx目录【摘要】21 .序言22 .傣医学对“毒”认识的产生背景33 .傣医学“毒”的内涵33. 1.辗形之毒33.2. 有形之毒43.3. 有毒药物及解毒药物44. “毒”的发病病机44.1. 四塔五蕴功能受损54. 2.毒邪侵袭,三盘不通毒邪阻滞55 .傣医治毒之法55.1. “雅解”药物的运用55.2. 排毒有口道,利毒有尿道,解毒有屎道,透毒有汗孔55.3. 对毒的未病先防原则一一“未病先解”55.4. 对已生之毒的治疗原则一一“先解后治”66 .资料和方法66. 1.处方来源和筛选67. 2.资料的整理和规范68. 3.分析方法77 .结果77.1. 药物类别分析77

2、.2. 2.药性、药味分析77.3. 药物入塔分析88 .讨论89 .结语1010 .参考文献:10【摘要】傣族人民大多生活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雨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且具有特色的防毒治毒的经验和知识。随着近代毒理学研究的深入,“毒”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文章从傣医的角度对“毒”的内涵、发病机制、治毒之法进行探讨,以期为深入理解傣医学“毒”理论提供参考。【关键词】傣医;解“食物毒”;“雅解”;方药规律;频数分析法1 .序言中国大众的传统观念中对“毒”有一个朴素的认知,凡对人有害者即谓之“毒”。但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毒”的界定不明、指意模糊而造成“毒”的概念被肆意滥用或拓宽范

3、畴,这种误解不仅因为现代毒理学对毒的深入研究,也由于媒体对各类公共卫生事件和方剂毒性的报道而出现,例如龙胆泻肝丸、鱼腥草事件等。通过搜集傣医解“食物毒”单方、验方57首,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采用频数分析法,分析傣医解“食物毒”的方药及配伍规律。发现傣医解“食物毒”方药用药以解药类药物为主;药性凉,药味苦;多入风塔,擅治疗消化系统病症;配伍以复方为主,遵循寒热并用,调平“四塔”原则。得出傣医解“食物毒”的方药具有独特的用药特色及规律。傣医“食物毒”是指因饮食不洁(节),误食禁忌或误食有毒食物或过食等各种原因导致“四塔”、“五蕴”的失衡,毒邪内蕴,内伤脏腑而发病。简而言之是由饮食导致的一

4、切不良反应。傣医对解“食物毒”有着独特的认识、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但目前尚缺乏对解“食物毒”方药特点、规律的整理及分析,笔者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傣医解“食物毒”相关方药类别、性、味、归塔进行归纳,解析傣医解“食物毒”相关方药的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相关方药提供参考。傣族所聚居的西双版纳地区由于其地域的特殊性,使得傣族先民对“毒”有着更深刻和感性的认识,“雅解”这一理论源自于傣族人民长期与自然界中的毒的接触,是以“毒”这一概念为中心研究发展而来的,但就目前傣医学的研究成果来看,在傣医学里对“毒”这一概念的理解多种多样,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分类。为阐释“毒”的科学内涵

5、,本文对傣医学中关于“毒”的理论进行整理归纳,对“毒”相关理论进行初步分类及粗浅的阐释。2 .傣医学对“毒”认识的产生背景傣族人民大多生活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雨林地区,热带雨林气候造就了当地得天独厚的动植物资源,傣医学理论的起源与傣族生存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在热带雨林中生活的傣族先民通过不断地尝试治疗各种疾病、创伤、食物中毒、昆虫叮咬、有毒动物攻击等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生活环境中的动植物的性味功能和毒副作用,发现并总结出了上百种解药单方和复方。傣医在治疗实践的过程中意识到,有中毒必然会有解毒之道,并根据这种朴素的认知逐渐形成了傣医学“雅解”学说。由此可以看出,复杂的热带雨林环境是傣医学“毒

6、”理论的萌芽与成长的土壤。3 .傣医学“毒”的内涵在医学理论中,“毒”不仅仅是物质属性的概念,同时也是病理学属性的概念。傣医学认为,人的生存与空气、水、食物等基础物质息息相关,这些维持人类生存的物质以及人们生活的环境中都含有微量的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这是傣医学“毒”理论产生的基础。傣医学对“毒”的认识总结有以下几类。3. 1.瓢形之毒无形之毒是一种特殊的致病因素,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绝非特指一类有毒物质,其不仅包括了引起中毒症状的病因,也包括了一类由“毒”而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地理环境的偏性、季节气候的异常、人体四塔的失调均是这类毒产生的原因,3个因素又能相互影响,作用于人体,从而产生无形之毒。人们

7、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因环境的四塔存在偏盛或不足的情况,其所居住的居民人体对不同的外邪易感性也不同,这种环境的偏性对人体来说就是一类毒,若天气的变化而使当地的气候环境异于常日,人体内原本适应环境平衡的四塔被突变的气候打破从而引起四塔失调,毒邪趁虚内侵入体故而发病。如因长期生活在高山潮湿之地而产生的水湿毒、水寒毒,导致水塔过剩而引发人体产生形寒肢冷、腹痛、腹泻等一系列中毒症状;再或是自然界及人体内的风塔过盛,产生风毒,导致皮肤瘙痒,起疹等。4. 2.有形之毒有形之毒包括两类,一是含有毒素的物质,如有毒的植物、动物等;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属热带气候,这种环境带来丰富动植物资源的同时也造成细菌易滋

8、生和疾病流行,生物的多样性导致该地区有毒的动物植种类也较多。被有毒的动物叮咬或是接触了有毒的植物后,毒液进入机体内,损伤人体水血,出现周身麻痹、皮肤出血、肿胀、痒痛等中毒症状,甚至引起四塔衰败,导致机体死亡。二是机体代谢产物、过剩的营养物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上所说,傣医认为,人们生活的环境以及摄入的食物、空气等都含有微量的毒素。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五谷杂粮、蔬菜、瓜果等,这些食物虽是人体必需品,为机体提供必需的能量,但由于各类物质中均有一定的毒素,故食用过量或长期食用,毒素在体内堆积也会导致中毒。该类毒所致症状大部分是由饮食导致的一切不良反应,具体包括误食、过食、饮食不洁等而引发的身体不

9、适。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消化道系统症状、皮肤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及全身症状等,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舌发麻,口唇、指端青紫,皮肤瘙痒,疔疮,斑疹,心悸,头痛,头昏,呼吸困难,身体抽搐,甚至死亡等。5. 3.有毒药物及解毒药物该类“毒”是雅解理论“先解.后治”解决的主要问题。傣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意识到药物的作用是相对的,有治疗作用的药物若使用不当也会变成“毒”而引起身体不适;服用药物治疗的时间过长,以及使用带有毒性的药物后,会引起四塔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药物中毒。临床表现为形体消瘦、乏力气短、恶心呕吐、心悸气促、神识模糊不清甚至二便失禁等。因此傣瞽在用药治疗之前,多先用“解药方”以解除体内

10、的其他药性,以调平四塔,再服用新的治疗药物。6. “毒”的发病病机在傣族医学中,发病是因为体内外各种“帕雅”(病毒邪气)而致。毒邪入侵人体是否发病,取决于人四塔五蕴的功能是否协调以及三盘是否通利,毒邪发病其病机主要为以下两点。6.1. 四塔五蕴功能受损四塔之间相对的平衡和协调是人体健康的前提,若因外毒或内生毒邪入侵人体而致使体内四塔失去平衡,五蕴的功能失调,人体内相应的与毒邪相应的“塔”则发生病变而发病。同时四塔的平衡与否也是毒邪能否乘虚进入人体的一大要素。4.2.毒邪侵袭三盘不通毒邪阻滞三盘是毒邪发病的又一因素。名老傣医波温囱提出的三盘学说认为,生病是自然界的外毒或内毒素导致三盘不通所致,因

11、而有“治病先通三盘”,利水道而排毒之论。故傣医认为,治病应先疏通三盘,通利水道,使毒邪从三盘而解。“三盘一通,百病易治”,凡来诊者均先服用祛毒方药以祛毒邪、通三盘,三盘通开后再予以对症的药物治疗。5.傣医治毒之法5. 1.“雅解”药物的运用傣医解毒之法离不开“雅解”,其广义指“雅解”学说,其核心内容是“未病先解、先解后治”。狭义特指“解药”,是傣医治疗“毒”的主要用药,是一类解药的统称,解药作为最具特色的傣医用药,这类药物在其他民族中也是鲜见应用的。凡能排除体内毒素,平调四塔功能的傣药均属于“雅解”的范畴。“解药”有分解、中和体内的毒素的功能,以调节“四塔”平衡、解除疾病为目的,有类似中医的清

12、热解毒及解热等作用。5.2.排毒有口道,利毒有尿道,解毒有屎道,透毒有汗孔名老傣医康郎仑认为,“排毒有口道,利毒有尿道,解毒有屎道,透毒有汗孔”。故针对毒邪所侵犯的部位不同,所选择的解毒药物与排毒通道也有所不同。如对于食物、药物中毒,则选用吐法使毒邪迅速呕出而达救治目的,即毒邪从口而排;内生毒邪过盛,则选择利小便、通大便之法使毒邪从二阴而出;若毒蕴于血,体表出现疔疮痈疽,或便血、出血等,则服用雅解把龙(大解毒散),使毒邪从汗孔而出。5. 3.对毒的未病先防原则“未病先解”由于傣医认为人类摄入的物质以及生活的环境中都含有微量的对人体有害的毒素,故“未病先解”是指在这些毒素还未导致疾病产生之前,通

13、过长期服用解药解除人体内平日摄入的各种微量毒素,以保持体内四塔、五蕴功能平衡和协调,将疾病防患于未然的手段,是傣族未病先防治疗思想的体现。人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依赖于四塔、五蕴的功能正常,从而保持机体的健康。此处的有害物质即是“毒”,是平日里人从外界摄入的水、空气、食物等或者是人体内部自身产生的代谢废物逐渐积累起来的产物,平日依靠身体“四塔、五蕴”功能的协调而使这类毒素得以排除体外而不影响人体,若这类毒素的产生已经超过人体排出它的能力或体内“四塔、五蕴”功能受损,这类“毒”便会在体内越积越多,导致发生各种疾病。受此观念的影响,傣族人民为保持身体健康,平素都有服用解药的习惯,以排除内蓄积于人体内的

14、各种微量毒素,预防疾病发生。7. 4.对已生之毒的治疗原则“先解后治”“先治后解”“同解同治”这是“毒”的观念贯穿于傣医整个医治过程体现。“先解后治”是指在看病用药之前,先用解药解除体内的其他药性或药物造成的毒副作用,使人体的气血顺畅,再服用新的对病论治的治疗药物,才能取得理想疗效。“先治后解”是指在应对某些急症时,先使用对症的药物解除急诊带来的生命威胁,在病情缓解后再继续服用解药以促进机体恢复。“同解同治”指病情复杂多变时,治疗药物与解药常同时使用,治疗与解毒相结合,以增强疗效,促进康复。这些治疗原则无一不体现着“毒”这一概念在傣医治疗过程中的受重视程度以及解毒药物在傣医临床应用的广泛程度。

15、6.资料和方法6.1.处方来源和筛选以档哈雅龙、傣瞽临床学、傣医方剂学、风病条辨译注、竹楼医述所记载处方作为来源,共搜集与解“食物毒”相关的“雅解”单方、验方共57首,其中共涉及药物115味,共使用频次达258味次,平均每方用药频次为2.24味次。6.2.资料的整理和规范依据傣药学,将所收录的原始方中的傣药名称、描述信息,进行编号、分解、转化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单元,使之规范、准确、有序。如:将傣药管底(蔓荆)、管底(三叶蔓荆)均统一为管底(三叶蔓荆)等。应用Excel2003建立傣医解“食物毒”的57首方药数据,数据指标主要包括:方剂编号、方名、药名、药物类别、药味、药性、归塔等指标。数据由专人负责录入,完成后再由专人负责审核,以确保准确性。6. 3.分析方法利用Excel2003对傣医解“食物毒”的57首方药中出现的115味傣药,应用统计软件SPSS17。运用频数分析法进行分析。7.结果6.1 .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