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某梯田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电大考试必备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某梯田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电大考试必备小抄.doc(3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4.项目分析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XX)29号等相关文件大力提倡和积极推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并明确了具体目标和要求,对开发规模、范围进行了初步划定。南山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申报完全符合上述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要求。4.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项目建设规模为166hm2,按照项目建设规划,该项目经过对田、水、路、林的建设,将逐步荒漠化的土地改造为高产的水浇地,其土地利用方向符合内蒙古x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而且对当地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明显的改善。4.1.2土地开发整理
2、专项规划对项目的要求按照项目建设规划,该项目经建设将成为有利于田间机械化作业,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要求,便于经营管理的优质农田,符合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项目建设的要求。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实施田、水、路、林综合治理,配套水利设施、农业设施和其它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潜力,使土地利用处于最佳状态。4.1.3其他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项目的规划设计注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实施后应达到的防护标准,达到了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符合水土保持法对项目的要求。4.2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4.2.1限制因素(1)土壤条件的制约:项目区土壤以固定风沙土和沙化灰钙土为主,虽土层很厚
3、,但地表有部分砂壤,腐殖质层不明显,有机质含量低,耕作初期易出现漏水漏肥现象,影响土地产出率,但经过几年耕作人工改良后,土地肥力会逐步上升。(2)水资源及水利设施的制约:项目区内无地表河流,水资源紧缺,干旱是本区最明显、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制约了本区的开发利用。区内零星分布的耕地均为旱地,无任何水利设施。(3)环境制约:由于项目区长年干旱,且受西北风影响,区内沙化现象逐年加重,因此,环境恶化问题成为制约本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林业部门也在积极配套防沙固沙措施,但是整个区域大,治理措施还是略显零星,不能完全阻止沙漠化的进程。为使项目区开发后顺利生产,本次规划将注重考虑采用更加有利、有效
4、的防风固沙措施来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这不仅是对项目区发展的得力保护工作,同样也是防止整个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有利措施。(4)经济条件的制约:项目区所在县属43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经济欠发达,受地域条件限制,南北农业发展不均衡,加之集体企业较少,村户办工副业项目十分匮乏,农民还不够富裕,村集体公共积累少,县乡两级财政较为困难, 地方政府底子薄,财力不足,不能进行统一规划和大规模土地整治,从而制约了土地的开发利用。4.2.2主要对策科学、合理地对项目区内的田、水、路、林进行合理规划,重点解决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在科学论证、规划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
5、问题: (1)合理确定农田的布局及开发整理范围对区内荒草地进行合理开发整理:根据地势分区进行规划,按照地形地势全部规划平整为高标准条田;通过开发整理,耕地集中连片,配套基础设施,形成高产、稳产农田。 (2)科学、合理布局水利工程设施 增加、完善、配套水利设施是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要内容,以确保耕地的灌溉和保收。 (3)合理规划交通道路 在项目区现有交通条件的基础上,按照技术要求,新修机耕道,使项目区道路与区外道路连通,形成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交通网络,解决项目区内交通不畅的问题。(4)合理确定生态林网的布局 根据项目区的气候条件,主导风向及强度,规划在项目区西侧、北侧和东侧外围栽植四排防风固沙
6、林,项目区南侧田间道以及金大快速通道双侧单排栽植防护林以,树种为白榆、新疆杨和沙枣树。4.3项目实施的改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项目区耕地质量。通过平田整地形成平整度较高的田块,配套水利设施,改善耕作灌溉条件,使项目区农田产量得到稳定增长,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农田防护林建设可防止项目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通过田间道路及生产道路的合理配套,更好地促进项目区各项基础工程建设。总之项目的实施可以充分挖掘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从根本上改善项目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和谐发展。4.4项目区新增
7、耕地潜力分析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66hm2,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荒草地的开发。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农村道路和林网工程将占用一部分土地。预计农村道路用地2.89hm2,其他林地用地2.97hm2。由此可计算出新增耕地面积为151.35hm2,新增耕地率为91.17%。4.5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4.5.1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项目区地处平原区,本次土地适宜性评价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依据耕地后备资源分类系统,以20XX年影像为底图,通过野外调查,并参照项目区1:1000实测地形图、土壤图等,具体的划分依据为:根据高程、土壤类型、土层厚度、交通条件等不同将整个项目区划分为两个评价单元(详见项目区土地适
8、宜性评价分区示意图)。在指标选取时充分考虑了项目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极脆弱的特点,选择了地形坡度、灌溉条件、生态退化可能性等指标,采用多因素权重和评价模型评定了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4.5.2参评因素的选取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农业工程手册2:土地利用工程等资料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选择如下因子作为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评价因子:地形坡度、灌溉条件、有效土层厚度、土壤PH值、土壤含盐量、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对外交通条件、风害、生态退化可能性。4.5.3权重确定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和作物耕作制度,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见下表4-1
9、)。表4-1 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权重值参评因子地形坡度灌溉条件有效土层厚度土壤PH值土壤含盐量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对外交通条件风害生态退化可能性权重赋值0.140.150.130.060.110.090.10.080.080.06(4)评价模型本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多因素权重和评价模型评定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其模型为:式中:Si 评价单元适宜性分值, i=1, 2, , n, n为评价单元;Pj 第i个评价单元第j个评价因子的得分值,j=1, 2, , m, m为评价因子;wj 第i个评价单元第j个评价因子的的权重。(5)评价因子适宜程度分级参考土地开发整理技术标准中关于农用地的参评标准,
10、以及小麦、玉米等不同农作物对土壤的要求,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级,将其适宜程度分为非常适宜、适宜、中等适宜、临界适宜和不适宜5个等级。各评价因子适宜程度分级情况如表4-2所示。表4-2 土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标准表适宜程度及赋分值非常适宜适宜中等适宜临界适宜不适宜54321地形坡度()66-1010-15152020灌溉条件有保证基本保证尚能保证较困难无水源土层厚度(cm)100100-6060-4040-2020土壤质地中壤、轻壤重壤、轻粘土砂壤、粉砂壤砂土、砂壤砂土、重粘土土壤PH值6.5-7.06.0-6.5或7.0-7.55.5-6.0或7.5-8.05.0-5.5或8.0-8.58.5或
11、5.0土壤养分(%)3.53.03.02.02.01.01.00.60.6含盐总量(%)0.30.3-0.50.5-1.01.0-2.02.0对外交通条件优越较好一般差很差风害不起风轻微起风起风经常起风频繁起风生态退化可能性无生态退化可能性有较小潜在生态退化可能性有潜在生态退化可能性有较大的潜在生态退化可能性潜在生态退化可能性大(6)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分值各评价单元土地属性见下表4-3。表4-3 评价单元的土地属性单元号地形坡度()66-10灌溉条件有保证有保证土层厚度(cm)60-4040-20土壤质地砂壤、粉砂壤砂土、砂壤土壤PH值7.9-8.168.5-8.8土壤养分()0.60.8含盐
12、总量()2.432.62对外交通条件较好较好风害起风起风生态退化可能性有潜在生态退化可能性有潜在生态退化可能性根据表3-4各评价单元土地性质及评价模型,得到项目区各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分值(表4-4)。表4-4 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分值单元号地形坡度54灌溉条件55土层厚度(cm)32土壤质地32土壤PH值21土壤养分()12含盐总量()11对外交通条件44风 害33生态退化可能性33适宜性分值3.172.82(7)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标准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最大值为5、最小值为1的分级情况,土地适宜性等级按如下标准划分:表4-5 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等级划分标准单元分值Si11Si22Si
13、33Si4Si4适宜性等级不适宜临界适宜中度适宜较适宜适宜评价结果与分析项目区各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分值分别为:区:3.17;区:2.82;区适宜程度为较适宜,区适宜程度为中度适宜。由以上评价结果可知: 项目区各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分值划分结果,区满足3Si4,程度为较适宜,面积为123.35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74.31%;区满足2Si3,程度为中度适宜,面积为42.65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25.69%。由此可见,项目区地势平坦,交通条件好,具有可靠水源进行灌溉,可极大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土地利用潜力大。土壤条件区相对质地较好,土层较深,区地势较区地势略复杂,土质沙化程度亦大于区,可通过翻
14、耕、施农家肥等办法增加项目区土壤肥力,提高耕地等级。同时两区域均需加强项目区林网建设,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4.6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6.1供水量分析项目区水源取自景电二期工程,根据东北省水利厅关于内蒙古xxx县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黑河地区项目供水问题的意见(甘水资源发20XX10号),景电二期从20XX年开始利用黑河地区移民点支渠向南山坡供水300万m3,该支渠设计流量2.28m3/s,保灌面积将达到8500亩(包括本次项目区灌溉区域)。并随着景电二期工程大型泵站和大型灌区的更新改造,可以逐步增加向南山坡供水,年供水量3000万m3。4.6.2需水量预测4.6.2.1 灌溉保证率设计标准项目区位于大渡河市内蒙古xxx县,属干旱区。根据灌溉和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0-99)规定,干旱地区,其灌水方式为渠道灌溉,以旱作为主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为5075%。该项目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4.6.2.2灌溉制度本次灌溉制度的拟定是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农业技术和灌溉措施以及作物种类等因素而制订。设计项目现状水